第370章 惹火上身
魏国皇帝拓跋焘,在滑台城黄河边特意搭建了一座高台,用来欣赏魏军拦截宋国水师军舰的战斗。
当然,他还有个秘密目的,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
不过,他这次有些疏忽、有点自信过头,错估了宋国楼船军的实力和决心。
本来,拓跋焘的总兵力约2.6万人,2万是他带来的。6千是独孤寒吖熬过王玄谟围攻后剩下来的。
无论是拓跋焘带来的,还是独孤寒吖苦战后剩下的,都是虎狼之师。
他的船只也不少,大小几千艘。
但是,他这次遇到的对手,注定让他踢在铁板上。
因为,他犯了两个错误:骑兵与水师在河上作战、渔船/货船对付专业军舰。
垣护之在主舰上,通过三名旗令官发号施令。
目测过魏军战船数量、品种、队形后,垣护之下令:本方战舰不避敌船,只防弩箭手。
对方都是些货船、渡船、渔船,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对方唯一有威胁的是弓箭、手弩射击。
对此,也别无他法,只能硬碰硬。
你有我也有:弩箭对弩箭。
魏军在黄河上横拉了三条长铁索。
垣护之命令:搭载执斧手、握刀兵、持锤军士的三艘战舰,位列舰队中央,在前开路。
其余战舰在两侧护住他们,掩护他们行动。
当宋军水师战舰接近第一条铁链时,魏军大小船只上的弓箭、手弩开始发射,战斗一开始马上白热化…
高台上的拓跋焘见到,魏军的船只在宋军战舰面前,就像纸糊面捏的,不堪碰撞,一触即翻,许多直接裂开。
虽然魏军战船密密麻麻,数量是对方几十倍,但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宋军战舰就像在浮萍中航行一般。
现在就看三条铁索加上魏军弩、箭手的拦截效果了。
宋军战舰没有让拓跋焘等得太久就给出了答案:大约用了盏茶功夫,第一条铁链被砍断。
有了样板,后面就是照做。
跟着是第二条、第三条。
——激战过程中,宋军花了不到一个时辰,砍断了河面上的三条铁链。
宋军水师损失了一艘战舰,500多军士。
魏军的损失大约是300多只大小战船,1400多军士。
最后,宋军舰队朝下游方向扬长而去。
垣护之知道,宋军这次北伐已经无法达成预期目的,宋国不可能控制黄河沿岸。
水师舰队留在黄河一线相当危险。
他决定直接由黄河出海,走海路回建康。
拓跋焘目睹了战斗全过程。
没有办法,他和步六孤真、鲁秀等人只能看着干瞪眼。
任凭你鲜卑壮士力能拔山、戟可穿云,在河面与宋军专业水师较量,也是一筹莫展,只剩叹气。
拓跋焘对武将要求很高,奈何今天频道不对。即便对战斗结果不满意,他也不能苛责将士们。
最后,他只是轻轻摇头,在步六孤真、独孤寒吖陪同下默默回去滑台城。
*****
宋国北伐西路军方面。
弘农太守部。
总指挥柳元景坐主位,两边是尹显祖、鲁方平、薛安都、庞法起、田义仁。
还有二人:后军参军、73岁老将庞季明;降将李初古拔,他继续担任弘农太守,只不过换了门庭。
庞季明是关中望族庞氏嫡系,当年因家族遭到魏军屠杀而率少量族人投奔宋国。
今天他与会,是因为他向柳元景提出一个方案:自己愿意孤身潜回关中,到那里联络反魏义士,发展地下组织。到时接应征西大军。
柳元景请他来参加会议,并向诸位将军介绍了庞老参军的想法。
众将纷纷表示同意、认可。
认可的意思就是:到时无论谁攻进关中、长安城,都先联络他,带上他的队伍。
庞季明得到众人支持,也不多说什么,抱拳团团致意后离开会场,回去准备出发。
会议继续。
柳元景:“诸位,咱们现在的位置,东北边是陕城,西北边是潼关。虽说咱们的目标是潼关→长安方向,但若不控制陕城,魏军可以背后偷袭咱们。所以,现在咱们分工一下:李太守驻守弘农城;薛安都、鲁方平攻陕城;尹显祖、庞法起攻潼关,想法与庞季明联络上,东西夹击。本将军坐镇弘农,督运粮草,居中指挥。诸位有什么想法,现在请提出来。”
众人都无异议。领命出发。
薛安都与鲁方平率领各自人马出发,向陕城进军。
陕城太守宗显得知消息,一面固守城门,一面派人向皇帝拓跋焘求救。
陕城北靠黄河,南面是山,地势险要,城防非常坚固。
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洛阳200里,交通方便,很容易得到魏军主力增援。
薛安都在城东、鲁方平在城西展开猛攻,但效果都不理想。
正在此时,魏国大军已经抵达黄河北岸。
拓跋焘收到宗显求救信,立即派洛阳城里的大将张氏连提,带二万重装骑兵,向西救援陕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拓跋焘又命浦坂城守将何难自西边出发,向东攻击鲁方平部。
薛安都、鲁方平遭到张氏连提、宗显、何难三部梅花间竹夹击。
鲁方平决定与薛安都合军,集中兵力迎战魏军主力张氏连提队伍。
他率部行军到陕城东面,见到薛安都,对他说:“小薛,如今敌军超过我军两倍,咱们唯有死战才有机会。如果你退缩,则我必斩你。若我退缩,请你斩我!”
薛安都大声应答:“好!大丈夫死则死尔,有何惧哉?!”
言罢,他卸下身上兜鍪、铠甲,露出里面的大红内袍。又把战马身上的甲胄也除掉,手执长矛,翻身上马,杀向敌阵。
双方军士只见一道红影在魏军里面穿行,所过之处,许多魏军中刺堕马。
鲁方平也学他样子,解除重胄,轻装上阵,拼命敌军。
宋军将士见到本方两位将军如此神勇,受到激励,士气大增。
就这样从早上杀到傍晚。
与此同时,坐镇弘农的柳元景也得到陕城军报,知道那里形势不妙。
他派自己堂兄刘元怙率2千精骑赶过去增援。
柳元怙等人接近陕城东边战场时,他下令全体军士下马,捂住马嘴,悄悄行军至敌军身后,再上马突然杀出。
魏军猝不及防,阵形大乱。
薛安都趁机冲到魏将张氏连提跟前,几个回合后,将其斩杀。
魏军首领被杀,军心溃散,乱了阵脚。
在薛安都、鲁方平、柳元怙队伍合攻下,张氏连提的2万人,被杀3千多,踩踏堕崖2千多,被俘3千多,其余四散溃逃。
听闻宋军在陕城东面大胜,张氏连提也死了,正向陕城赶来的何难立即掉头回蒲坂城去了。
陕城太守宗显知道继续抵抗意义不大,于是开城门投降。
潼关那边,庞季明不负众望,真的在长安城附近组织起一支义军队伍,3千多人。
庞季明带着这支部队,由长安城出发,到了潼关西边。
尹显祖、庞法起的队伍也开到了潼关东边。
两军东西夹击之下,拿下了潼关。
至此,进军关中的通道打通了。
柳元景押送粮草到陕城,顺便视察前线、安抚将士。
他见到2千多魏军俘虏中,大多数是汉人,便向他们询问情况。
这些人告诉柳元景,他们都来自魏国汉人士族,许多是崔浩案子牵连坐罪的奴兵。
有一部分就是太原柳家人。
柳元景祖上就出自太原,与太原柳氏同祖不同宗。
崔浩案牵连到太原柳家时,他曾捶胸叹息。
现在见到族人,他问他们愿不愿意留下加入宋军。
这些人告诉他:他们出征,都有家人、族人被官府扣留作人质。
作战时,魏军骑兵在后督促、驱赶,回头则死。
现在被俘,如果加入宋军,家人、族人必死。
他们表示:您可以杀了我们。这样就不会连累人质。
柳元景摇头叹息后,下令发给他们口粮、盘缠,放了他们。
这批人回去后,魏军中就传开了:投降宋军,会得到盘缠返乡。
因为这一举动,皇帝刘义隆后来下诏嘉奖柳元景。
因为,拓跋焘与刘义隆之间,经常有外交文书往来,互相讽刺、挤兑、炫耀…
柳元景的做法,给了刘义隆讽刺拓跋焘的绝好素材。
柳元景部拿下陕城、潼关后,就地进行整军。
队伍作战减员,能补充齐整的就补充,无法及时补充的就缩编。
这个时代,虽然不像《商君法》规定的那样:伍长死了杀队员、什长死了杀伍长、队长死了杀什长、屯长死了杀队长…
但军队等级制度依然非常严苛。
大官压中官,中官压小官,小官压小兵,这是基本风尚。
正因如此,小兵是小官的炮灰,小官是中官的炮灰,中官是大官的炮灰…
一场大战下来,如果减员严重,剩下的往往全是军官。
如果没法及时补充兵丁,那就必须平行降级,打乱编制重新整编。
否则无法恢复战力。
薛安都、鲁方平、庞法起的军队,都减员不少。
柳元景把最大一批俘虏放了,其余俘虏分配给几人,补充之后仍然不足,于是只得缩小军事编制。
军制规定一营5千人。三位将军原来都有两营一万人。
经过整改后,都缩了水。
正在此时,庞季明老参军带来许多关中义士。
其中有些人表示,自己这帮人是原来盖吴起义军成员,起义被镇压后东躲西藏到现在。
他们说,大伙对薛安都将军十分熟悉,非常愿意加入他的队伍。
薛将军自然欣然应允。
这样,薛安都部补满了编制。
柳元景原计划休息、整军之后,率军直扑长安。
这时,皇帝刘义隆的旨意到了。
柳元景对圣旨行礼后,从传旨太监接过帛书一看,顿时垂头丧气。
原来,圣旨写着:诏令柳元景部西路军,立即班师回襄阳。见诏即刻执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伐半途而止了。
柳元景将诏书递给诸将传看。
大伙纷纷向传召太监询问原因。
那名太监也不隐瞒,把东路军大败、皇帝决定罢兵的消息告诉了诸位。
众人这才明白原委。
是啊,说到底,这次北伐,东路军才是主力。
如果东路军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其它几路军打得再漂亮,也于大局无补。
既然如此,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柳元景下令:全体回襄阳,去向雍州刺史、随王刘诞缴还兵符。
*****
刘义隆大张旗鼓发动的第二次北伐,由于东线主力失利,失去意义。
他觉得再打下去后果会更糟,于是下令收兵。
哪知拓跋焘的魏国大军已经来到了黄河沿岸。
拓跋焘经常与刘义隆通过交换国书打嘴仗,从言语上讥讽、贬低对方。
其实他在内心里,对刘义隆非常重视。
对这次宋国北伐,拓跋焘表现出十二分谨慎小心,甚至有点装怂。
魏军大军集结后,他让太子拓跋晃率军屯驻漠南,防守北方边境;让吴王拓跋余留守平城。自己则亲率两万军队先行南下,试探宋国虚实。
由于拓跋焘对宋国军事行动过于谨慎,可以说魏军将军、士兵们都憋了一肚子气。
现在,好不容易出来,有了向南抢劫的机会,他们哪里会愿意收手。
无论是将军还是校尉,亦或是低级军士,都天天在军营内嗷嗷叫唤,希望快些渡过黄河,杀向淮河、长江。
就算拓跋焘这时想罢兵,也已经不大可能。
看来,宋国皇帝刘义隆,这下是惹火上身了。
因为,魏国大军号称百万雄师,誓言饮马长江水。
*****
拓跋焘对外称来了百万大军,自然是吹牛。
但肯定超过50万人。
本来,魏军攻打宋国,最快捷、最有威慑力的路线是:由洛阳入南阳,攻占襄阳,经汉水顺流直下至江夏,威胁建康。
可惜的是魏军没有水师。
于是,拓跋焘放弃西线水路。
他决定先拿下碻磝,收复平乐。
然后兵分五路,由陆路齐头并进、直扑向南,目的地是长江边:
最东边的任务交给高凉王拓跋那。
他长期经略魏国东南部。拓跋焘交代他:拿下青州、济州后,南下攻打下邳。即后世雎宁县。
最西边,永昌王拓跋仁从洛阳出发,南下攻打寿阳。也就是南平王刘铄的据点。
中间地带,拓跋焘亲自指挥三路大军进发:
殿中尚书长孙真10万大军攻打马头。即后世寿县西北。
楚王拓跋建10万大军攻打钟离城。即凤阳东北。
拓跋焘亲率15万大军,由东平南下邹山(后世邹城),剑指北伐总指挥部徐州。
悬觚、寿阳、马头、钟离、徐州、下邳,这几个城池,都是淮河沿岸的重要枢纽。
拿下了这几个地方,魏军铁骑面对南面的长江,可以说一马平川、挥鞭即至。
拓跋焘吸取上次攻打悬觚城教训,要求各路人马:路上遇到硬茬子城池,啃不下来就绕道走。
大军目的是迅速南下,饮马长江,不要在路上耽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