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陪葬宝物:历代帝王陵墓中的镇墓文物(12)

12.陪葬宝物:历代帝王陵墓中的镇墓文物(12)

“拳毛”是李世民率兵平定刘黑闼时的战马,石雕中的拳毛是缓辔徐行的形象,它的左前腿提起欲向前迈步,右前腿微微倾斜,右后腿即将落地,左后腿还保持站立的姿态。这场战争之后,唐王朝统一全国的大业就基本完成了。“拳毛”的身上一共中了9支箭,由此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但是它依然带伤坚持迈步前行,令人感动不已。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立下了汗马功劳,石刻“白蹄乌”势不可当的造型再现了当年浅水原(今陕西省长武县内)大战之时,该马势若凌云、所向披靡的无畏气概。它昂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是一匹毛色黄里泛白的战马,曾载李世民夜行二百余里,激战数十仗,一举击败了臭名昭著的“儿皇帝”刘武周,收复了黄河以东山西等地。石雕中的特勤骠昂阔步,缓歩前行,表现了一种坚定、自信、豪迈的气质。当年在战场上,它载着李世民在敌军中冲进杀出,由此可以想象它的神勇威猛。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和“什伐赤”都是李世民与窦建德势力在武牢关大战时的坐骑,二马各中5箭,一役俱损。

“青骓”的形象是正在急速奔跑,四蹄腾空,尾巴上翘,马鬃随风飘拂,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飞奔中的矫健姿态。它身上有5支箭,都是从前方射来,由此推断应该是在冲锋的时候被迎面射中的。但是这些箭大多射在马身体的后部,这充分说明它当时奔跑速度之快,战斗之英勇。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也是呈奔跑的姿态,其四条腿的动作刻画得极为细致,充分表现了骏马在冲锋陷阵时的态。它是李世民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这一仗十分激烈,据说李世民在此战役中伤亡了三匹战马,最后才艰难获胜。什伐赤的臀部中了5箭,其中一箭从背后射中,其他4箭从前方射中,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战斗之残酷。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神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文物的稀世珍宝,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它是前无古人”的。然而,在20世纪初,“飒露紫”和“拳毛”却被盗卖,现藏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另外四骏即“特勒骠”、“青骓”、“白蹄乌”、“什伐赤”,古董商又勾通美国商人将其打成块企图装箱盗卖运往国外,后被爱国民众现追回。在2002年8月至12月的昭陵北司马门建筑遗址的考古掘和清理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地现了六骏中“青骓”的后腿关节浮雕残块和“特勤骠”中的蹄腕浮雕残块,使这两件稀世珍宝的部分残缺得以弥补。同时还确定了六骏坐落的原始位置并现了六骏的底座。

唐太宗在营建昭陵时,诏令将“六骏”刻石留念,其用意一是为了彰显自己昔日削平群雄、建立王朝的赫赫功绩;二是为了怀念六骏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三是为了告诫后世子孙,要牢记先辈创业之艰难。千百年后,当人们在欣赏“昭陵六骏”的英勇身姿时,当然也不会忘记唐太宗的良苦用心。先辈们的荣耀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英雄与宝马一同谱写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将永远在世间流传。

是非功过任评说:乾陵无字天碑

中国历史上,人死后立碑纪念的传统由来已久。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并不是用来刻文章的,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绳装辘轳,下棺时绞动辘轳使棺椁平稳地落入墓室。

刻了文字的碑是后来才有的,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碑,本是指竖石而的,相传秦始皇就在泰山玉皇顶竖有无字碑。刻在碑上的文字,叫碑文,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的。如果不是为立碑而作的文章,即使刻在碑上,也不能叫碑文。秦汉以后,树碑是为了刻文,有碑必有文,就不重视无字碑了,久而久之,文与碑合二为一,说到碑就有碑文。后来,刻碑风俗逐步走向了民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迷踪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踪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陪葬宝物:历代帝王陵墓中的镇墓文物(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