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风水龙脉:中国境内的十二大风水宝地(7)

7.风水龙脉:中国境内的十二大风水宝地(7)

风水典籍《堪舆杂著》谈及南京时说:“若南京牛之龙,自瓦屋山起,东庐山至漂水蒲里,生横山、云台山、吉山、祖堂山而起牛双峰,特峙成天财土星。左分一枝,生吴山至西善桥止,复于肘后逆上,生大山、小山。右分一枝,生翠屏山,从烂石冈落,起祝禧寺,至安德门,生雨花台,前至架,冈门上方门而止。”书中认为这里的龙脉清晰:“应龙打水,归聚名堂”,有明显的帝王之气。

今天的南京凭借自身经济达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成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之地,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杭州:山停水聚、元气融结

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杭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在周朝以前,杭州属“扬州之域”。传说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另一种说法是,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因此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的名字在史书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杭州城的雏形。后来,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这极大地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由此造就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称的杭州。

从地理条件上分析,杭州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金华相接,北与湖州、嘉兴两市毗邻,西与安徽省交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风景优美。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征。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市大部分地区。东苕溪通过临安、余杭等地汇入太湖,造就了这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从堪舆学的角度看杭州,这里也是一块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记载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杨孟瑛所述:“杭州地脉,自天目,群山飞翥,驻于钱塘。江湖夹挹之间,山停水聚,元气融结……南跨吴山,北兜武林,左带长江,右临湖曲,所以全形势而周脉络,钟灵毓秀于其中。”

李思聪在《堪舆杂著》中说:“杭州干龙自天目起,祖远不能述。从黄山大岭过峡后,一枝起南高峰,从石屋过钱粮司岭,起九曜山,越王山,过慈云岭。起御教场、胜果山、凤凰山,过万松岭,起吴山入城。一枝起北高峰,从桃园岭青芝坞断,起岳坟后乌石山,从智果山保叔塔入城,来龙沿江而下,皆自剥星峦遮护,隔江诸峰,远映护龙,直从萧山至海门。生天弧天角星,从别子门石骨渡江,起皋亭诸山,作下砂兜转。右界水自严州桐庐流入钱塘江;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入官河,惜两界分流未合,城中诸河塞阻秽浊,脉络不清。”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杭州可以说就是富贵温柔之乡的代名词。

也许,杭州这块山停水聚、元气融结的风水胜地,原本就是为了人们幸福生活而存在的,所以要想兴王称霸,这里并非好去处。因为无论是谁,到了“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的杭州,都会被这里的花香和暖风吹灭胸中的杀气,陶醉在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恋之中。

银川:天赐吉壤、人形地势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府银川,古称兴州,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塞上古城。从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银川在189年中一直是西夏王朝的都城。银川是怎样成为西夏都城的呢?据《西夏书事》卷十记载,公元1017年,“夏六月,有龙见于温泉山(即今贺兰县暖泉以西的贺兰山),山在怀远镇北。(李)德明以为瑞,遣官祀之,于是有迁都之意”。到了公元1020年,夏太宗李德明迁都怀远镇,改名兴州。从地势上来看,位于西北高原的银川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银川西北有贺兰山之固,黄河绕其东南流。四塞险固,可攻可守。贺兰山山势雄伟,林草丰美,经济富庶,交通便利,这些成为夏朝在此建都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迷踪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踪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风水龙脉:中国境内的十二大风水宝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