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美丽的背后是努力(1)
章子怡在美国人眼中是中国的一位演员,而不是一位娱乐明星,她是“亚洲第一美女”、“中国第一打女”。***据报道,以权威和品位着称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名为《章子怡》的片长60分钟的纪录片中将章子怡定位为“美貌和动作兼而有之的功夫女星”,章子怡总是写满一脸的微笑,一脸的从容,一身的爽净,一身的甜意。她们美得并不炫目,但不传统,在她身上具有亲切、家常的性质,具有亲人一般温暖、朴素的气质,你看不到任何居高临下或盛气凌人的东西,相反你感受到的永远是诚恳而谦虚的态度,还有忧郁而善良的思。
自出任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女主角以来,灵心慧性的章子怡疾风迅雷般走红,风头一时寡二少双,再看《卧虎藏龙》让全世界影迷认识了这位刚柔并济、负气含灵的中国女孩。人走红了往往紧跟着就是蜚短流长传闻,这位在国际电影界制造了神话了女演员同样遭受了种种负面的传闻,但是她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她在表演艺术上体现出了成熟的个人风格,达到了近乎完美的高度,并且包含着令人陶醉的魅力,具有令人赞叹的人性深度,所以28岁的她已成为电影界举世瞩目的人物。
在北京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章子怡成长日志》中看到这么一句话:“她的聪明并非在于琢磨怎样红得更快爬得更高,绝对不是,仅仅在于她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还不够好,而她在此之上暗下的苦功,必然不会有很多人知晓。”这恰好吻合了章子怡所说:“从小就生活在压力之中。”章子怡10岁—16岁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舞蹈,她说自己学习舞蹈的动机并非要成为舞蹈家,而是因为父母想让她通过学习舞蹈来强身健体,以此来改变她瘦弱的体质。
没有高不可攀的山峰,既然有山峰就会有人攀。要说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征服的困难,就是自己的自卑和懒惰。因为自卑所以我们无力争取,望洋兴叹;因为无力争取,所以会更自卑,据说章子怡刚刚进入中戏时条件并不好,加上她性格内向,所以常常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比如“那时学生都要自己排演作品,她总是躲在一边,不到最后关头是绝不上场表演”,“那个时候她天天夜里都会梦到编段子,做小品”,章子怡说:“我一直挺害怕,一年级时甚至想退学!”她甚至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总是陷入彷徨、郁闷。可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章子怡说:“那时偷偷在教室练……躺着压腿,一躺就是40分钟,我都麻木了,等把腿收回来时,我就觉得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往下掉,但是没有声音。”当时16岁的章子怡参加了桃李杯舞蹈比赛并取得了名次,成功地迈出第一步,艰难减少了,动力增加了,章子怡表示在舞蹈学院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她的意志,锻炼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实主义是艺术固有的一个永恒的特点,一个演员倘若想让他的演艺持久而普遍地感动观众的心灵,她就必须与外部的现实生活生深刻的关联,并且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沉重的问题,摆脱病态的自恋倾向,继而将温柔的目光投向那些需要阳光和温暖的人们,要看得见他们眼中的泪影,听得见他们内心的哭泣。好的演员不但善良而且富有同心、亲切,不拿架子,什么时候都把自己饰演的人物和观众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把电影当作电影,当作必须塑造人、叙述故事的一种电影样式,并且当作与观众沟通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便努力把人物扮演得生动可爱,把故事节表演得有趣可信,这些道理章子怡都懂都明白,而且她还努力去做。她在电影中的表现就是她心灵和精神的镜像,从中映照出的是她的心性和人格,是肫挚之和仁爱之心,她用仁爱之心感受世界,用仁爱之眼观察世界,用仁爱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这些我们不仅可以在她的《我的父亲母亲》、《茉莉花开》等催人泪下的电影强烈地感受到。
“章子怡偷师学艺的对象是学校周围胡同里的人们,她仔细观察大妈们怎么洗衣做饭,商贩们怎么吆喝买卖,甚至去看男人跟男人是怎么告别的,女人跟女人的道别方式又有什么不同”,“一年级上的课是观察生活,章子怡渐渐现这门课对她的改变很大,她经常跑到北京火车站、妇产科、居委会、农贸市场去观察各种人物”。平民的出身使她更关心的是世俗的现实生活,使她对生活中的残缺和苦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对人性中的庸俗和丑陋的一面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