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没有野心的张学士
第437章没有野心的张学士
涉案的几个人,包括李孜省在内,都被暂时投闲置散,需要在家中等候事情出结果才能复出履职。
但张峦却听从了儿子的意见,跑去翰林院露脸。
平常翰林院没什么重要差事,加上张峦升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后,还没正式跟同僚见过面,所以趁此机会跑去走了一圈,顺带想看看那些眼高于顶的翰林官对他的态度。
“来瞻,你怎来了?”
谢迁听说张峦到了翰林院,赶紧迎出来。
二人怎么说也算是“老相识”了,谢迁觉得有必要带张峦一把。
毕竟张峦属于闯入者,处处都显得太不懂规矩了。
张峦解释道:“谢翰林,你看我这不是在翰林院中供职么?长期懈怠政务也不好,趁着有空,过来走走。”
谢迁耸耸肩,颇为无奈:“你现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实在没必要出来走动。过几天就是太子的登基大典,就算有同僚之情需要叙叙,你也可等到那时……”
“实在是闲不住啊。”
张峦感慨道。
谢迁闻言不由莞尔一笑。
要说张峦虽然在翰林院中没什么资历可言,但为人是真的坦诚和善,一看就是那种比较适合当朋友,而不适合当同事的人。
朝中太多人身上都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谢迁对那些人并不怎么待见,反倒是张峦让他耳目一新,觉得可以交往一下,因为在张峦身上能看到他人所没有的真诚。
“天寿山皇陵勘址究竟是怎么回事?”
谢迁把人请到翰林院内一处公事房,二人坐下来后,谢迁好似闲话家常般问道。
张峦一脸苦恼地道:“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什么非要跟倪侍郎闹得不可开交的地步。”
“可我听说,是来瞻你先跟李孜省一起参劾的倪岳。”谢迁直指问题的关键。
张峦无奈道:“乃倪岳不肯配合,找他商谈事情总是推三阻四,虽说他先前曾帮太子在文华殿视事,可当时他出于什么目的,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既然觉得他有意推诿,甚至故意给我制造麻烦,那跟上面申诉一下,总该可以理解吧?”
谢迁心说,你能把参劾同僚的原因说得这么正大光明,方式还如此新颖,真越发觉得你这人与众不同。
“那我参劾对了,还是错了?”张峦问道。
谢迁摇头道:“这件事,我回答不了你……太子不都派人去调查了么?想来很快就会有结果……”
“其实我并没太往心里去。”
张峦笑着说道,“谢翰林,我这么说吧,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进入翰林院体系做官……这里边供职,好像光有个学士名头也不够,没人把我当回事啊!”
谢迁笑道:“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在翰林院,官职高低固然很重要,但更多是要看品德和操行,谁的资历深,谁的能力强,其实都一目了然。”
张峦无奈道:“我出身低,资历也不够,所以我自知不能胜任翰林院的差事,可能还是都督府比较适合我。所以我已经上疏请辞了。”
“嗯。”
谢迁道,“你这么做是对的,但眼下乃非常时期,可能太子还需要你。就算你想退下去,也得先熬过这段时日再说。”
听到这里,谢迁已经把张峦当成了“自己人”。
毕竟像张峦这样把话说得如此坦诚,在朝中也没拉帮结派,更看不出有什么政治野心的人,实在太少见了。
要说张峦跟李孜省走得近一些,谢迁也看在眼里,但其实李孜省在一般翰林眼中,并不是大奸大恶之辈。
再加上李孜省眼下已是日暮西山,谁都知道新皇登基后,一定会拿李孜省这样的前朝佞臣开刀,所以现在还肯往李孜省身边靠拢的,若不是傻子,就是张峦这样对前途没什么野心的人。
“来瞻,你还是得避忌些。”谢迁劝慰道,“李孜省此人,毕竟是道士出身,能力不高,之前曾长期把持朝政,开罪的人不少。今年内,定会有很多人上疏参劾,而他接近你……或不怀好意。”
正因为信任张峦,谢迁才会出言忠告。
像这种话,刘健他们就不会明说,也就是谢迁这样的实在人,才会跟张峦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张峦无奈道:“我跟李尚书毕竟认识很久了,从我家小女候选太子妃伊始他就在背后帮忙,牵扯很深……你说都这会儿了,有必要跟他割席吗?连他自己都说,最近这段日子,已没人围绕在他身边,而我这个人嘛……对啥都看得很开,跟他走近些,互相被利用一下……其实也挺好。”
谢迁白了张峦一眼,摇头道:“既然有心做官,就应该多与清流走近些,李孜省到底不是什么善茬。”
“呵呵。”
张峦心想。
他是不是善茬不要紧,关键是我们“志趣相投”。
就好像这次我跟他去天寿山选皇陵地址,就非常契合,他还给了我不小的贿赂,让我觉得跟他交朋友真值。
甚至在跟他合作的事情上,连我儿子都没法把我拉回来,就凭你谢于乔?还是省省吧!谁都阻拦不了我一颗年老且躁动的心。
权力不重要,但权力背后的美酒佳人那才是我毕生所求,且至死不悔。
…………
张峦没在翰林院待太久,在谢迁陪伴下草草逛了一圈,便告辞离开。
等人走后,谢迁本想去修撰书籍,却被刘健给叫了过去。
“于乔,这会儿你怎去与张来瞻相见?”
刘健对谢迁的所作所为表达了不满。
明明我们都把张峦当成亟需清除的异己了,你居然还去跟他凑近乎?难道你谢于乔见异思迁,要与敌人站在一道,想来个左右逢源?
谢迁道:“我倒觉得,来瞻这人心思不坏。”
刘健摇头道:“他的心思如何,谁会在意呢?关键他是外戚。在大明朝,外戚不得干政,这是长久以来的共识,尤其太子如今方成年,当下只有一位太子妃,要是以后出现外戚干政,甚至影响到朝堂安宁,我等便是大明的罪人。”
“不至于如此严重吧?”谢迁皱眉。
这么大一口屎盆子扣下来,我都接不住。
我不过就是跟张峦说了几句话,就成大明罪人了?“怎么?你不觉得张来瞻野心勃勃吗?”
刘健道,“他入朝短短半年光景,就能晋升到如此高位,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他与李孜省、邓常恩等人多有往来,足见其乃有野心且不择手段之人。”
谢迁道:“可是,有关他入阁之事,始终只是传言,连他自己都上疏回绝了,如何能怪到他头上?”
刘健道:“问题是太后似对他寄予厚望,这又涉及内宫干政的忌讳。”
谢迁心说“我去”,这又是外戚干政,又是内宫干政,感情一个国丈一个太后,人家都不能过问一下新皇登基事宜?咱这臣子当得是不是太累了?
又得防备权贵擅权,又得防备奸佞小人上位,还得维持正道……可问题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在成化朝都没做出点成绩来啊。
咋的,新皇还没登基,我们就得把新皇未来的行止全都牢牢掌控在手上,以后他得按我们所定的规矩办事?
这也未免太霸道了吧?刘健再道:“太子登基已在近前,到时必定会因为谁入阁之事而争论不休。如今我等一致保举徐侍郎入阁,此事已不容置喙,定不能让张来瞻有机会出来捣乱。”
“这不正好吗?”谢迁道,“我去试探张来瞻口风,一旦发现他有进取之心,也好回来相告。”
刘健一听。
你谢迁居然舍得一身剐,甘愿承担骂名,也要去跟佞臣外戚张峦接近?充当我们的细作?
谢迁再道:“人家怎么说也是掌院学士,虽名不副实,但他来一趟,我怎么说也得去接待一下,不然别人还以为翰林院的人做事没规矩。
“这朝中令人不屑的官员太多,也不差这一个……连我自己,都不知是为何还坚持留在朝中。刘兄,这次的事,让我去办吧。你安心处置翰林院事务,不必担心我的前程,大不了我告老还乡……”
……
……
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
东厂督公覃昌,过来面见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同时也是问询有关邓常恩、赵玉芝等人的提审情况。
朱骥特地屏退手下,走上前低声道:“覃公公,目前邓常恩等奸邪,咬出朝中不少颇有清名的铮臣,说他们不但收受贿赂,还曾做过行贿和贪赃枉法之事,并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唉!”
覃昌叹了口气道,“头些年,朝廷里是有一些乱象,都说这大浪淘沙,但要是不随波逐流就想独善其身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太子也不可能那般斤斤计较,非要把每个人都揪出来……只需找几个名声不好的,推出来充当替罪羊便可。”
朱骥道:“可是……有官员牵扯到……眼下之事……”
“谁?”
覃昌皱眉问道。
“乃礼部右侍郎倪岳。”
朱骥道,“据说他曾收受邓常恩白银五百两,还得到阁臣万安所给的一尊金佛,让他去替太子争取文华殿内问政之事……还说……”
“还说什么?”
覃昌对此很重视。
朱骥此时已经不打算再上万安那条贼船,直言不讳道:“还说梁芳和韦兴二人在京时,也曾给他送去大批财宝,但具体是何途径,连邓常恩都不知晓,却知道有这么回事。”
覃昌一抬手道:“此事关系重大,朝中人跟奸佞有往来,可以理解,也无法杜绝,但毕竟牵涉到太子,不得不慎。
“目前有关皇陵选址的事,悬而未决,暂时不要造次!这件事……你就当权且不知,看看未来事情走向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