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9章 长安第一风流才子张探花传奇(3)
方姑娘进门以后,从方新村带了二分宅基地过来。不要小看这二分地,在西安城里,这二分地就是一件宝物。从此以后,张敏便在这二分地上折腾,来一笔稿费,够买一袋水泥,就买一袋水泥,够买一架子车砖,就买一架子车砖。水泥和砖头买回来了,就往这二分地上堆。先盖座平房,再盖个地下室,再堆个二层,二层上面再堆三层。新时期文学二十年,张敏这二十年,用稿费给这二分地上堆了一堆歪七扭八的三层楼房。楼房四百多平方米,在中国作家中,他的住宅面积大约是独-无二。方新村的地后来已经全部卖完,因此,对张家来说,这几年的基本生活来源,就是靠张敏的稿费。西影厂不景气,张敏于是早早地办了个内退手续,在家专门写稿,当起名副其实的自由撰稿人。哪一个月稿费来得少了,全家就一片惊慌。哪一个月稿费来得多了,张敏就捧着一堆钱愁,房子已经盖好了,不知道这钱又该往哪里花。于是乎往四处打电话,吆喝人来打麻将,吃饭。他说在他这打麻将是“五个一工程”:打一场麻将;输一千块钱;抽一条烟;管一顿饭;喝一瓶好酒。走后地上留下一堆垃圾。去年国庆早晨,八点多钟,张敏听见大门外有人要退两张西去的卧铺票。裤子一穿,拉着老婆九点多钟就上了火车。这时才现,两人所带的银两不足,有进程就没有退程了。好个张敏,喊一声拿笔来,就在火车上写起来。到银川写一篇《调侃银川》,到兰州写一篇《黄河之水兰州来》,他朋友多,路子又野,文章送到报社,当场就能拿到稿费,于是,玩了敦煌,又玩了哈密和乌鲁木齐。虽说是受了些罪,一路写着玩着回来一算,走时带在身上的钱竟然没用完还让张方氏美美地坐了一趟飞机,落下了十几个胶卷。张敏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便有些骄傲。那一次,在他的地下室里,他买了一大堆颜料学画画。画得确实不怎么样,可是旁边的画家们都不好意思说。这时,张方氏进来叫大家吃饭,对着地下画好的小鸡,“哼”了一声。这一“哼”,张敏于是大怒,他说:“你敢嘲笑我!我平时进步得慢,就是因为你不支持我,你看看人家贾平凹、高建群的老婆,那毛笔字写得再臭,人家老婆在旁边也一个劲说好。”
嫂子听了,笑着争辩说,我哪里敢嘲笑,我是感冒了,鼻子有些不通,哼几下鼻子。张敏听了,仍是不依不饶。还有一次,张敏喝醉了。叹息曰:“咱他娘的空有一身才华至今还成不了大名,这原因就是没有离婚。你看那谁谁谁……”嫂子听了,立刻把大门开圆,说:“你走,你现在就走。我现在有儿有孙子的。看你走了以后,你这个干老汉怎么过?”张敏听了,长叹一声说:“不走了,我老了!”
说完用秦腔唱了一句:“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张敏和张方氏膝下,有一儿一女,正应了中国老百姓“一儿一女活神仙”这句老话。儿子聪明,女儿伶俐,遗憾的是张敏前些年把钱都用到堆砌楼房上去了,没有用更多的钱作为智力投资,让儿女上大学。好在女儿争气,前几年走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考试考了全系第一名,成了硕士研究生。如今,张敏的儿子、女儿都已经男婚女嫁,但是,这个大家庭还基本上生活在一起。说起张作家的儿子来,我这里又记起一个故事。前几年台湾人在西安办了个康师傅方便面工厂,张作家的儿子便应聘进去当电工。因为与监工有口角,儿子说,恐怕在这个厂子干不成了。张探花说,千不成了不要紧,以后你呆在家里,老爸给你开工资!这后来有一个意外的结局。子惴惴不安,等了几天后,不但没有被炒鱿鱼,还被提拔当了组长。倒是那个台湾监工,被解职回台去了。这其中原委,我们不得而知。很可能,台湾老板对这个监工早有看法借机将他炒了。当然,道理也许是在小张一边。张敏年轻的时候,恃才傲物,是个天不收地不管的角色。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管我的人还没有出世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