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回到别院,别来无恙
张寒凌带着朱老四和朱老五及时跑路,避免了被碳烤野猪恶心到。
本来从蓝玉那里借调了两艘战船,加上图古罗那里跟回来的三艘,再加他们本来的三艘,合共八艘船,一路狂奔。
在到达对马海峡的时候,专门跑了一趟石见银矿,将这一两个月时间炼出来的银子带上,终于是在半个月之后回到了应天府。
回来当天,船只停靠到码头的时候,乌泱泱的迎接人群,加上盛大庆典般的欢庆队伍,让整队人马喜笑颜开。
终究是回来了啊,一路的艰辛自是不用阐述太多,将船上的宝贝都小心翼翼地抬下来,赶来的朱元璋一听这些宝贝的特点,好忙喊朱标去调来一卫士兵护送着送往皇宫。
一阵喧嚣之后,老朱建议第二天再搞接风宴,索性让大家都先回去各找各妈。
毕竟这么久没回大明,很多人早就已经按捺不住内心对家人的思念了,回来的第一时间肯定是要回家先报个平安嘛。
而张寒凌微笑着看着朱老四和老五苦着脸被朱元璋领走,也带着老秦施施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紫霄别院。
两年未归,别来无恙。
除了原有的大棚已经被换成钢架结构之外,而且书院也进行了大改。
原来是朱老二和老三没能从朱元璋那里混来征伐倭奴的任务,只能继续捣鼓自己的炼铁工厂和水泥工厂。
回想到曾经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些高楼大厦,这俩小子就拿书院来进行了试手,拆拆建建搞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还真被他们摸索出来钢筋混凝土的正确用法。
现在的书院绝对算得上大明科技含量最高的建筑了。
除了主体用的钢筋混凝土,窗户也用上了玻璃窗,内部的装修也用上了水泥加瓷砖的模式,最后他们竟然大胆地采用了多层结构,将书院给建成了和五层小楼。
从现在的书房顶楼去看紫禁城,可以明显的有一种俯瞰的感觉,因为这栋楼楼顶距离地面接近18米,在整个应天城内,除了那些寺庙的宝塔,算得上最高建筑了。
当然,让张寒凌惊喜的不只是书院,还有换了钢结构和无色透明玻璃的大棚,不仅质量更加安全可靠了,数量也进一步增加了。
原来守着别院的周全在张寒凌走后没多久,就开始从大棚里弄菜出来往皇宫朱元璋那里送了。
老朱是什么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在体会到冬天还能吃到这么多种绿色蔬菜的情况下,下令让周全扩大大棚种植的规模。
短短半年时间,周全就在别院另外选了一块地,新建的二三十个大棚,然后将留种的那些菜都种了下去。
不过很显然,产量下降了不少,质量也差了不少。
要不是朱元璋提前就知道会有这么回事,估计周全已经被送去挖矿的。
产量下降,但种植面积增加了不少,也还暂时能满足皇宫的需求。
“老师,自从您和四哥五哥,还有大姐都跑了之后,书院后来又在陛下的要求下送来了一批人。”
朱樉和朱棢在张寒凌回到别院的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除了关心张寒凌以外,自然是带了不少疑难准备找他解答的。
“意料之中的事,老朱在看到这些产业如此赚钱,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用处如此之大之后,必然会让更多自己人参与进来的。”
本来张寒凌和老朱约定好,要严格保密张寒凌的身份的。
现在这个时候,张寒凌的身份对于皇家大多数人而言都还是秘密,仅仅只知道他有无穷的知识,至于此人来自何处,依然只有朱家前五个皇子加上朱元璋夫妇知道。
当然,对于其他皇子皇女而言,多少有些猜测,但也都被朱元璋下了封口令,所以张寒凌的穿越这事儿肯定还是个秘密。
但是就他这个人的存在,在他去参与牛痘接种和接受朱元璋封伯之后,已经不算秘密了。
这一点上,朱元璋和张寒凌都表现的极为默契。
毕竟人要是想要参与进行社会化改造,不出来掌控局面是不太可能的。
再说张寒凌也算想通了,自己和这个时空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多机会有交集的。
所以也就没有必要一直在幕后当个神秘大手了,恢复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也是应该的。
“后来送来的都是哪些人?谁来教他们呢?”
张寒凌有些好奇,朱元璋会让哪些人过来学习这些先进的知识。
“主要都是跟咱们沾亲带故的吧,好多都是外戚和勋贵子弟。”
朱樉恭敬地回答,不由得他不尊敬,毕竟要不是跟着张寒凌学了这么多,他的炼铁工厂怎么可能现在一个月就能炼出以往大明一年的钢铁产量呢?
而且父皇更加激进,已经专门成立了钢铁司,将炼铁工厂的经营利润和额外给的100万两全都交给他来管。
目的就是要在五年内在全大明遍地开花,钢铁产量直接再翻十倍!
而一起的朱棢也分配到了任务,水泥用途多样,但是产量始终不足,朱元璋也给100万两白银,让他拼命扩产,两人都是压力山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此他们也专门想来问问张寒凌该怎么办,毕竟产业发展,这个老师才是真正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还行吧,这些人来学这些东西也算是综合性人才了,以后能主持不少事情。教导他们主要是你们和那些稍大点的弟弟妹妹们吧?”
“是的,目前书院学生人数大概有400人,分了十个班级,每层楼两个班。”
张寒凌点了点头,对于朱元璋的做法还是有些许赞赏的,这些衣食无忧的家伙,先开开眼界,后面才能有基础的师资力量去办一些计划内的事情。
“好了好了,说说你们来找我的事儿吧,完了我得早点洗洗睡。”
“主要是关于产业发展的事情,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生产问题,没有那么多的工匠,很难全面扩大!不知道老师可有办法解决?”
“当然,你们直接在现在的厂子里面开夜校啊,找熟练的大匠作为教授,让他们将自己的经验和生产流程传给厂区其他人。”
“额外给他们好处就行了,再多招一些年轻强壮的进工厂,让他们干活儿的同时专门去夜校学习,毕业之后直接在厂子里实习积累经验。”
“等到新厂子建成了,就让他们带队,去新场子建立生产体系,然后再继续夜校模式,这样熟练工人就会呈指数级别的增加。”
“到时候扩产还会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吗?一切水到渠成而已!”
朱樉和朱棢面面相觑,想不到张寒凌对于这种继续教育如此看重,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