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尔皮茨海军战略与海军发展(1)
德国的海军建设必须以英国为对手,但如此一来,英国也必将以德国为敌,由此就形成了一条“危险地带”:英国人一定会猜测德国人的企图,并且很可能会在德国海军尚不足以自保的时候加以摧毁。
19世纪末柏林大学历史学教授德尔布吕克在其所著《为什么德国建造军舰》一书中说:“德国的目标是求得这样一个地位——在那些欧洲文明范围之外的国家,在他们的人民中间,德国的影响、德国的资本、德国的商业、德国的工程业和德国的聪明才智可以和其他强国在平等条件上进行竞争……”很明显,德国在统一后,已经成为欧洲陆地军事大国,但在海外的空间扩展不足,海军力量更是微不足道,所以德国梦想建立一支能与英国匹敌的舰队。
在德国统一前,在德意志各诸侯国中,只有普鲁士拥有海军。但是在普丹战争时期,普鲁士海军实际上也仅仅就是个名义——海军军官大多时候只是在普鲁士但泽商船学院教书;海军的巡防舰指挥官是荷兰人,24名主要船员也都是从平民中雇佣来的。普鲁士一向轻视航海及海上利益,甚至很少与其他大型海上港口城市来往。普鲁士海军在历史上也乏善可陈,也许值得一提的是,1813年在反法战争期间,普鲁士武装了3艘商船以及5艘被法国丢弃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高桅帆船;普鲁士也通过战后的维也纳会议得到了吕根岛以及瑞典的波美拉尼亚,算是向海岸线迈了一小步。
不过,普丹战争对于促进普鲁士海军也有不小的作用。战争爆后,德意志北部的一些诸侯国便开始组建一支自己的海军,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临时政府成立了一个海军委员会,由阿德尔伯特亲王担任普鲁士沿海防御的委员会主席。1848年5至6月,汉堡又组建了由4艘商船改建的小型舰队。
德国统一后,海军有了不小的展,但是仍远远称不上海军大国。1889年8月,威廉二世受到英国的邀请,以海军名誉元帅身份率领一支德国舰艇分队,出席了盛大的英国皇家阅舰式。这次阅舰式在英格兰南部怀特岛外斯皮特海德海面,规模宏大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给威廉二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随威廉二世来访的“德国海军最好的”战舰在英国战舰面前仿佛低矮的小人,脆弱无力。这次访英之后,威廉二世下决心展德国海军,全面放弃俾斯麦的“仁慈的和平”,不再躲躲闪闪、暗中展海上力量,转而让德国成为一个公开扩张海外空间的“阳光下的帝国”。因此,1890年3月俾斯麦被迫离职,5月起德国就先后开工建造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展战列舰,意味着德国开始以放弃近岸防御,转向建造远洋舰队;而且,与英国划时代的“皇权”级战列舰相似,“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是全新海上战舰设计思想下的铁甲舰,突出了公海决战的作战性能要求,直到“无畏”级之前,德国战列舰均以此为标准。
也就是在德国正式转向打造远洋舰队的1890年,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也新鲜出炉,这一年其部《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出版,迅速轰动了世界;2年后,第二部《制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出版;之后,又出版了《制海权与1812战争的联系》。马汉先后出版多部海权方面的著作,但以这三部最为著名,成为其海权论的三部曲。马汉海权论以英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总结海军史上大量的战例,着重研究了制海权对历史和帝国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他对于国家政策、海洋战略以及海军战术的见解,由此形成了海权论。尽管马汉并不是海权论的第一个提出者,在同时代也有许多海权论者,但以其最为典型,因此影响最为广泛。
对海军痴迷的威廉二世看到马汉著作之后,极其兴奋,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他所有的著作,并声称要把马汉著作全部背下来。至于威廉二世是否背下了马汉的海权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给德国海军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个人都必须读马汉海权论,每艘战舰的指挥官都必须深刻领会海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