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军军备竞赛(3)
此外,德国还有“布吕歇尔”级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级战列巡洋舰、“得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和“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以及“毛奇”号、“戈本”号战列巡洋舰。***
提尔皮茨的海军扩张计划,最终使得德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公海舰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前夕,德国共计拥有20艘“无畏”级战列舰、19艘其他型号的战列舰、7艘战列巡洋舰、53艘巡洋舰、140艘驱逐舰、31艘潜艇、55艘各型炮舰和鱼雷艇,以及其他舰员,总计350艘,总吨位107万吨,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与此同时,德国商船总吨位也从1871年的8。2万吨上升到1914年的510万吨。另外,德国境内的基尔运河也改造完成,能够通航大型舰船。
但是,英国舰队在扩张后更为巨大——至1914年,英国已经有了30艘“无畏”级战列舰、38艘其他各级战列舰、11艘战列巡洋舰、113艘巡洋舰、229艘驱逐舰、84艘潜艇、68艘各型炮舰和鱼雷艇,总吨位200多万吨。总体实力上,英国仍远超德国。所以,提尔皮茨的海军扩张计划不但未能超越英国,反而使得英国海军更强大,而且也让英国的竞赛策略得逞——这场竞赛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早在1898年,提尔皮茨争取国会通过第一个海军扩充法案的时候,曾向国会保证,不需要增加新的税收。但是,这根本就是一个谎——海军如此大规模地扩张,怎么可能不需要增加新的税收呢?每建造3艘战列舰就相当于建设陆军5个军,结果,德国海军军费从1898年的6299万镑上升到1903年的10478万镑。1906年,随着英国“无畏”号下水和德国修改海军扩充计划,德国海军军费再次大幅上升,从1906年的13335万镑上升到1911年的22431万镑。除了要建造“无畏”级战列舰,德国还必须要加宽基尔运河,因为“无畏”级战列舰超出了基尔运河的范围、威廉港入口的宽度和船坞的大小,所以,德国还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运河和港口的改造。
但是,德国宪法赋予政府征收的间接税不能满足如此规模的军事开支,但增加新税收又招致各方的反对,结果迫使政府不得不行债券、增加贷款,这又导致利率大幅升高。从1897年至1914年,德国未偿还的债务就从21亿马克上升到52亿马克,其中有10亿马克是用于海军军费。沉重的财政负担终于迫使政府减少军费开支,这实际上意味着英国的策略获得了成功,赢得了海军军备竞赛,德国无力再继续建造战舰。
英国另外一个成功就是,联法、联俄使得德国的西线面临巨大压力,陆军也不得不增强实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德国陆军早已经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项计划需要大规模扩充陆军,不仅是扩充陆军人数,而且需要在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变革,这同样需要巨额经费,因此德国陆军和海军之间事实上已经在争夺军费。而且,陆军和海军各行其是,在制订计划时只是单纯地以各自军种的需求为准,彼此之间没有协调,这导致“施里芬计划”和“海军扩充方案”不可避免地生冲突。这时,由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大海军主义者,所以政府内充斥着海军扩张主义者,但是有限的财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支持陆军和海军两个庞大的扩军计划(甚至连海军扩充计划都满足不了),在威廉二世和政府内海军主义者的支持下,财政最终倾向海军。
实际上,“无畏”级的下水,对英国自身也是一个强烈的冲击——英国拥有大量旧式军舰,“无畏”级的出现不仅仅是诞生了一种新型巨型战列舰,而是将改变海战模式,这也等于将这些大量旧式军舰推向了淘汰的边缘。相反,德国正处在大量建造战舰的时期,不存在英国那么多的旧战舰,只需要修改建造计划,就可以建造德国的“无畏”级,只是资本方面吃紧就是了。英国为此也不得不投入巨大财力进行更新换代,但是,英国对此有充足的认识,而且有赢得竞赛和战争的把握——丘吉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简练而形象地阐述了英国对德海军竞赛的反应和可预见的效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