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刨根问底(15)
自身地位的不确定性。***蜀汉政权建立后,刘备做了皇帝,诸葛亮做了丞相,表面上诸葛亮是实现平生抱负了,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刘备在许多国事上都听法正的,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却只能做做“足食足兵”的后勤工作。诸葛亮是有自知之明的,刘备败退永安时,诸葛亮就曾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远在诸葛亮之上。随着关羽、张飞、法正的去世,诸葛亮在朝廷的权位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但刘备的威望依然存在,朝廷里还有李严等人的掣肘,要想建立丞相的威信,诛杀谋反者正是“杀鸡给猴看”的好办法。诸葛亮和曹操一样,信奉的是法家思想,乱世当用重典的道理,他不会不懂。诸葛亮对常房是熟悉、了解和信任的,按他的一贯谨慎,若在平时或者地位稳固时,是不可能冤杀常房诸子的。
人都有无奈的时候,诸葛亮也一样,有苦衷还找不到人说。杀常房诸子,换取朱褒暂时没有公开造反,稳定了大后方,震慑了企图谋反者,巩固了自己的相权,所得大于所失,不能说是诸葛亮的失察。
蜀汉南疆的“钢铁长城”
诸葛亮平南之战,通过《三国演义》的精彩描绘和广为传播,使得“七擒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不少读者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平南之战平的就是孟获,诸葛亮北归后,孟获成为蜀汉南方第一人。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呢?根据《三国志》和其他相关史料记载,在整个平南之战中,“七擒孟获”仅仅是战争后期的一个小插曲,真正成为蜀汉南疆“钢铁长城”者是此战的大功臣李恢。
目光远大,平步青云。李恢早年属于刘璋的部下,在贵州的一个小地方当督邮。公元213年,他在去成都述职途中,听说刘备即将开始进攻刘璋,李恢认为刘璋必败,于是在绵竹投靠了刘备。第二年,又顺利说服马超来降,从此受到刘备的信任和赏识,做了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驻扎在平夷县(今贵州毕节)。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广、贵州和越南北部地区。也就是说,刘备在世时,李恢就已经是蜀汉南方第一重臣了。
公元223年,刘备因夷陵之战的失败,在永安病逝。同年夏天,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东)统帅雍闿听到刘备逝世的消息,心生叛意。不久,雍闿杀死太守正昂,缚走继任太守张裔到东吴,正式与蜀汉决裂。越巂(今四川西昌)酋长高定、牂柯郡(今贵州黄平西南)太守朱褒随即响应,三人成犄角之势,蜀汉南方一时岌岌可危。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于同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公元225年春,蜀汉军队休整、补充完毕,诸葛亮亲自挂帅,踏上南征之旅。
备受重用,军功卓著。诸葛亮南征,共有三路大军。西路军由诸葛亮自己率领攻击越巂的高定,之后进击益州郡。东路军由门下督马忠率领,其战役目标为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朱褒。而李恢率领的中路军最为关键,是一支奇兵,由平夷县翻山越岭、长途奔袭迂回到益州郡,以期实现与诸葛亮的胜利会师,对雍闿叛军形成最后的战略合围。
李恢军在攻入益州郡一带时,雍闿已被高定部将所杀,孟获做了实际上的领。孟获,是益州郡当地彝族土人中的豪强,为各部族领所信服。雍闿等人谋反,为壮大实力,乃出重金收买孟获,让他煽动各部族一起对抗蜀汉。由于叛军之间生内讧,雍闿被杀,群龙无,孟获毫无悬念地当了老大。
这里要交代一下孟获这个人的背景。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孟获是虚构的人物:“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但是,明朝学者黄承宗则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根据笔者对汉代“孟孝琚碑”的考证,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而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黄承宗的说法值得相信,《资治通鉴》则从历史的角度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