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记(1)
说句实话,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搞清楚“q版”是啥意思。***
编辑当初提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立马联想起腾讯的qq服务,大概有着时尚、潮流、普及、另类等等含义。把硝烟弥漫的三国历史与新时期的交流工具嫁接在一起,倒也不失为一个创意,这勾起了我的兴趣。
中国的“三国热”是有历史的,我认为有两个“分水岭”。
第一个是《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明代以前,“三国热”主要“热”在当局,历朝历代出于统治的需要,对这段历史进行剪裁利用。比如“拥刘贬曹”被用于宣传正统的“忠”;比如极力神化关二爷,取其一个“义”字等等。民间的评书、戏剧等艺术形式也传播甚广,但限于条件,难以“热”成气候。明代以后,皇皇巨著《三国演义》的成书和广泛流播,“三国热”才真正在民间如火如荼开来。
第二个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开播。易中天老师登坛说三国,嬉笑谐谑之间,三国历史再次悄然而“热”,我把它称为“后三国热”。我曾撰文戏说“历史是个小面团”,立意出于前人所说“历史是个任人摆弄的小姑娘”,三国历史也是一样,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后来的裴松之注,都未能完全地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如何经得起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狂涂滥抹?“小姑娘”面目全非是意料中事。
此书中文章,大多也是我的“揉面”和“狂涂滥抹”,得益于秋雨老师掀起的文化散文潮流,受惠于中天老师引的“后三国热”。所有文章均立足于戏说、趣说和悦读,并非对历史的还原。茶余饭后,工作闲暇,开卷一览,开怀一笑,足矣!何须引经据典,刨根问底,不眠不休,着急上火呢?如果您“不幸”读了此书的文章,就当是上了回qq,听我闲着没事“喷”了一次,如果您没有横眉怒目,足见您有胸怀矣。
《q版三国》的成书,是一个偶然。编辑无意之间跑进了我的某个博客,无意之间联系上了我。而我本无意出书,也无意付出多少热。后来,编辑的执著,“q版”二字的概念模糊,或者还有票子的原因,总之,我也无意之间上了编辑的“船”。在此,感谢这位敬业的年轻编辑,也感谢于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的阎延文老师和霍思荔女士,读序文,字字如玉。
赵炎
2010年8月23日
null
全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