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言(3)
记得在东方明珠坐电梯,电梯徐徐上升,开电梯的小姐用轻柔的声音缓缓介绍如何东方如何明珠。***她那声音和语调,真是和国际接轨了。尽管讲的是中文。我一下觉得好像在国外听外语介绍异国风。我身后一外地男士问他的同事:你能听懂小姐的话吗?那同事说,中国话你也听不懂了?她讲的是中国话!
1997年5月我去浙江湖州参加环太湖苏锡常湖四城市经济社会展论坛,简称“市长论坛”。坐在市长们中间的,是费孝通副委员长。主持人和市长们和费孝通,虽然有各个不同的江浙话口音,但是环太湖一带的人讲起北京话来,口音就很相似。
市长们讲到上海浦东对环“ta湖”(太湖)的“太进”(推进)。环ta湖是经济展“在快”(最快)的地区之一。百分之三的人口创造了百分之十的生产总值和上交利税。“睡着”(随着)经济展的“四头”(势头),“捂冉”(污染)带来了“升重”(沉重)的负担,是必须面对的“拿题”(难题)。四城市如何一起“乖注”(关注)“掼保”(环保),“啄步”(逐步)提高综合“素啧”(素质),“裂争”(力争)打出“一砸砸”(一只只)名牌。fi(费)孝通委员长的讲话,“fi常”(非常)重要。我们的时间,“fi常”紧迫。ta湖的保护,“乖系”(关系)到可“持属”(持续)展。我们共有吴越文化的基础,我们要建立“新赢”(新型)的合作“乖系”(关系),携手奔向新“四纪”(世纪)。
讲台上的人越是慷慨激昂,江南的入声字越是突出。吴越文化遇上改革浪潮,变得像河北梆子或河南豫剧那么激越了。
以前,我小时候,知道一句话,叫做:苏湖熟,天下足。
现在,我不小的时候,知道一句话,叫做:天下足,苏湖熟。
六十年前,天下不足,苏湖不熟,人民解放军从湖州挺进杭州。六十年后的2009年5月3日,这个杭州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我正好在杭州。后来,6月20日我打开电视,看到上海在介绍明年世博会,杭州是第一副会场。而去年,是北京奥运会。我在满天焰火中感觉着梦想的力量。其实。人什么时候都有梦想。有一个保定的女孩十六岁时非要当农民,她的梦想实现了,货真价实地当了农民。后来,天下足,苏湖熟,中国少了一个农民,多了一个作家。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这个叫铁凝的女孩,是新中国的一个美丽的见证。
最近在网上看上海产的明星周立波讲三十年,他是笑侃,我是笑翻。有句话叫做:功夫在诗外。诗外的功夫焉是凡常之人能学到的?譬如阅历,譬如想象力。不过有一点是人人都拥有的,只不过周立波尽地享用了极致地运用了。那就是今天才有的自由空间。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我想或可改成人生不自由事常**。越是经历过太多的不自由,才越是会把今天的自由最大化,于是,上海出了一个周立波。
五十岁以上的人,很多有一个沉重的过去。他们的聪明才智,被塞进深井再盖上盖子。他们就都有一个深爱改革开放的结。
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也就是告别愚昧选择了聪明。改革开放这个年代,人的心理年龄变得很年轻甚至很小。从“文革”到改革,人们压抑几十年的智慧机敏和探索精神一下喷出来了。大家消化改革开放的精神财富。人人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个个都是帅哥。
我从1993年,从八届全国政协开始,在政协文艺组看到的聪明人便很多“年龄不详”,一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无龄现象。这实在是改革开放形象的注脚,是建国六十周年的一项成果。
坐大轿车去人大会堂开大会,我每每坐在车后座,看一车聪明而沧桑的后脑勺在车里颠簸着,好像在向我述说他们的颠簸人生,又好像在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见证。
五千年文明的见证之一,是丁聪委员小丁。下大轿车时有人问他怎么永远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宝?小丁说:“不,我是吃了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