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三、中国男子汉(15)
洛杉矶的夜景是很美的,但袁伟民一路上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压根就无暇欣赏。呵,他认准了,塞林格与美国女排的致命弱点,就在于绪容易波动。打疯了,他们是只虎,但一旦把他们的气势压了下去,他们也会变成一只猫。
真是一个不眠之夜啊!袁伟民苦苦地为球队的命运思索着、思索着……
大将风度的背后是什么?他说是“自信”。
袁伟民跟两位裁判(巴西人和联邦德国人)握手的时候,他感到他们的手冰凉得出奇。紧张啊,一家是东道主美国队,一家是世界冠军中国队。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裁判,也无法不紧张。
球赛,险象环生,空前激烈。
观众,狂呼乱叫,如痴如醉。
亿万双眼睛追踪着那只在长滩体育馆上空飞驰的圆球。在大洋此岸和彼岸,不知有多少颗心悬到了喉咙口。面对着如此激烈的争夺,人们怎能沉得住气呢。
突然,站在裁判椅上的巴西裁判掏出一块黄牌,向中国教练高高举起,不住地挥动。黄牌,这是一种警告!谁违犯了场规?是袁伟民吗?不会的,这些年来,他指挥沉着冷静,从来没有违犯过场规。是邓若曾吗?不会的,他总是挨着袁伟民坐,有事只是不时告诉袁伟民,从来不大喊大叫。那么,究竟中国队的指挥员中,谁违犯了场规呢?
“doctor!doctor!”巴西裁判冲着中国队的随队医生田永福高声喊叫。
医生,本来是最冷静的人。可这位田大夫,每到比赛紧张的关键时刻,总是沉不住气。赛前,姑娘们跟他开玩笑说:“田大夫,只要你一叫,我们就来劲!给我们加油呀!”如果,田大夫是一位普遍观众,那他就是喊破嗓子,也无人管他。可是,他是随队大夫,就坐在教练的身边。按规定,在球场里面的人,是不允许大声对队员们喊叫的。
袁伟民朝田大夫摇摇手:“田大夫,你别喊了。再喊,裁判会让你离开场地的。”
田大夫顺从地点了点头,他不再喊叫了。可当比赛又一次进入白热化时,他又忍不住了。他觉得应该为队员们添点劲。他不敢朝场上高声呼喊,但不喊又憋不住,他只好背过脸,朝观众台喊叫,“中国,加油!中国,加油!”
任凭场上的形势变化起伏,袁伟民总是那么镇定自若、冷静沉着地坐在那条矮凳上,不喊不叫,不急不躁,不傲不笑。从他的脸上,压根儿瞧不出赛场上的胜与负。仿佛他是—个局外人,场上的变化跟他无关似的。当然,这全然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他的心紧紧拴在那只来回飞动的大圆球上。他全神贯注地谛听着球儿出的每一个声响,捕捉着场上的每一个细小变化。他总是不失时机地站起身,要求暂停。他在赛场上的形象,使人感到他是那样胸有成竹,那样风度翩翩。多少人为他的这种风度所倾倒。就连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们也翘起拇指夸赞他的这种“大将风度”。
可是,每当记者向袁伟民提出“大将风度”时,他总是谦逊地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如果非要我回答,大将风度的背后是什么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其实就是自信两个字。我在比赛场上,所以能比较沉得住气,主要是靠这种自信心,对自己的指挥有信心,对自己的队伍有信心。一九七六年,我刚走马上任当教练时,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沉得住气的。记得,那时在都体育馆跟秘鲁国家女排打比赛,我坐在场外又喊又叫,真恨不得自己上场去打,比运动员还运动员。我这个人过去脾气也是很暴躁的,不像现在这样沉得住气。看来,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在长期的工作中,经过种种磨炼,是可以变化的。”
记者的职业习惯就是爱刨根问底。
“袁指导,那么你的这种自信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记者追问他。
他笑笑,讲述起郎平在这场奥运会女排决赛前后的景。
胜利者,自有胜利者的欢乐;失利者,自有失利者的苦恼。庞大的奥运村里聚居着来自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八千名运动员。这里是欢乐与苦恼交汇的场所。从幢幢高楼的窗口里,既飞出了歌声、笑声,又飘出来叹息声、哭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