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鬼门十三针(一)
第二针鬼信,《说文》中释“信,诚也”。信是一个会意字,从人、从言,即人言谓之信,也就是说人的言论就应当是诚实的。此穴是手太阴肺经最末的一个穴,位于大拇指末端桡侧,距指甲角0.1寸,或沿着拇指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即是此穴。
由于鬼信穴为井穴,井穴是阴经和阳经的交会之处,善于调理气机逆乱,具有开窍醒脑、宁心安神的作用,还有清肺利咽的作用。因此穴五行属性属木,其疏通、开泄的作用较强,善于清肺泻火。针法为斜刺或点刺出血,入一至二分。
第三针鬼垒,《说文》中释“垒,军壁也”,其本义是指军壁,即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鬼垒的含义是指鬼防护用的墙壁或者堡垒。即隐白穴,隐是隐秘隐藏的意思,白指白色。由于该穴居于隐藏之处,其处色白,所以命名为隐白,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趾内侧,该穴的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0.1寸,相当于沿爪角内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难经》中曰:“井主心下满。”“心下”就是胃腑所在我地方,“满”就是痞满不舒服的意思。所以“心下满”意思是居于心下的胃部痞满不舒。但隐白穴就是足太阴脾经五腧穴中的井穴,所以对于腹部胃部痞满不舒、呕吐有较好治疗作用。针法为斜刺,入一至二分。
第四针鬼心,其含义是指鬼的心思、思虑或谋划,此对应穴位是大陵穴。大,即高大之意;陵,指丘陵。属手厥阴心包经,此穴在手掌根隆起处,有丘陵之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中的输穴,五行属为土,土对应脾胃。心包五行属火,火生土,所以大陵穴为心包经的子穴。根据中医“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当心包郁热上扰心神时,针刺大陵穴就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宽胸和胃的作用。同时,大陵穴还是治疗口臭的特效穴。在针灸口诀《胜玉歌》中曰:“心热口臭大陵驱。”针法为从外向内直刺,入三至五分。
第五针鬼路,《说文》中释“路,道也”,本义是指道路,表示往来能行的地方。《尔雅》中曰“路,途也”,其含义是指途径、门路。鬼路犹言通向死亡的道路,比喻险恶的环境。这个名字听起来阴森恐怖,但指的是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
说到八脉交会穴,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熟悉,其实就是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分别是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和照海。而奇经八脉是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一共八条经脉。
此穴位于在足外侧部,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的凹陷中。针法为从外向内直刺,入三至五分。
第六针鬼枕,即风府穴,在《说文》中释:“府,文书藏也”,其本义是指府库,府藏,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风府穴的含义就是风邪的住宅,从名字就能清楚此穴的病症与风邪有关。因此该穴具有熄风散风、开窍醒脑的作用。
正是由于具有开窍醒脑的作用,风府穴又被称为惺惺。据张舜民《画墁录》记载:“嘉佑初,仁宗寝疾,药未验,间召草泽,始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翌日,圣体良已,自尔以其穴目为惺惺穴,针经初无此名,或曰即风府也。”
该穴位于顶部,当和正中发际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针法为从外向内直刺,入半分至一分,切忌深刺。
第七针鬼床,《说文》中释“床,安身之坐也”,其本义是指坐卧的器具。鬼床字面意思就是鬼坐卧的器具,这里对应的穴位是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此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就是当把牙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
《玉龙歌》曰:“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由此可见颊车穴是治疗面部疾病的常用穴。针法为从外向内直刺,入五分。
第八针鬼市,顾名思义是鬼怪群聚的地方,对应的穴位是承浆穴。承,指在下面承受托着;浆,酢浆也,一种古代微酸的饮料为。意为水浆从口入内,此穴正好在下面接受,故名承浆。该穴位于面部,下巴唇沟正中的凹陷处,是任脉上的肺穴。
《玉龙歌》曰:“头顶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在《通玄指要赋》中也有写:“头顶强承浆可保”。后者更直白地指出承浆穴可以治疗头顶强痛。由此可见,承浆穴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针法为从外向内刺,入二至三分。
第九针鬼窟,《说文》中释“窟,兔崛也”。《小尔雅·广兽》中释“兔之所息谓之窟”。此穴含义为鬼的洞穴,对应位置是劳宫穴。劳,指操劳,劳动是靠手来完成的,回春通淋劳代手指手部;宫,指房屋,又喻为中央,借指手的掌部中央。手主劳动,穴在掌中,因而称为劳宫。劳宫穴属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腧穴,是五输穴中的荥穴,五行属火。说到五输穴,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针法为直刺,入三至五分。由于此穴位扎针时较痛,因此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