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我必须和他一起前进

第423章 我必须和他一起前进

消息传回国内后,虽然大多数华夏人对飞机和民航业感到遥远陌生——毕竟很多人从未近距离见过飞机;

更不用说坐飞机或制造飞机了——但这对于那些参与了2月份谈判和研发测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铭记的重大事件。

华夏航空人首次以自身实力对全球航空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我们不再是航空领域中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逐渐成为能够参与行业竞争的重要一员。

随着镐京(现称西安)的工作接近尾声,上个月聚集在此的谈判和技术专家们正准备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工程师姚美玲找到了她的导师杜亦熵,提出了一个请求。

“老师,我想申请留在603研究所一段时间。”她说道。

听到这话,正在整理行李的杜亦熵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好奇地问:“你能详细说说你的想法吗?”

“603所正在进行歼轰7战机的改进项目,已经正式立项了。

我与总研发师唐长鸿有过交流,发现他们的改进思路和我去年在601所参与的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觉得自己可以在那里做出贡献。”

姚美玲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并非一时兴起。

杜亦熵知道空军和603所确实有意改进歼轰7,这个计划已经在公司内部讨论多年。

但该项目一直依赖于涡扇9发动机——国产化的斯贝mk202型号,而这种发动机的开发进度却迟迟没有突破,导致飞机的其他改进工作也被拖延。

“我知道这个项目的背景。”

杜亦熵解释道:“特别是考虑到海军版飞豹战机的发动机备件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制造新的飞机了。”

他担心学生可能会陷入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中,但姚美玲显得非常坚定。

“老师,您说得没错,过去这个项目确实进展缓慢。

不过,常师弟在410厂进行的精工计划加速了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进程,而且他们还打算在涡扇9上测试一些来自太行项目的先进技术。

因此,唐总师认为现在是时候开始测试改进方案了。”

杜亦熵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并询问下一步的具体安排。

“603所和172厂正在利用最新的加工技术为老款歼轰7进行中期升级。同时,他们已经从南海舰队获得了两架状态较好的飞机用于改进实验。”

姚美玲坐在导师旁边继续说道:“改进计划包括增加机翼前缘的锯齿研发和缝翼以提升低空飞行性能;

安装1553数据总线系统将集中式火控程序更新为分布式架构;

优化座舱结构提高飞行员视野,以及赋予飞机空中加油的能力。”

随着谈话的深入,杜亦熵意识到,尽管前方道路可能充满挑战,但姚美玲的决心和对项目的深入了解让她成为这一重要改进任务的理想人选。

“这些都是你在盛京的项目上实际参与过的工作。”

杜亦熵略带思索地说,显然对姚美玲的提议有所动摇。

见导师态度松动,姚美玲趁热打铁:

“更重要的是,他们计划在新改进的型号上首次全面应用数字化研发与制造技术,这正是急需有人协助完成建模、气动和结构分析等任务的时候。”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杜亦熵的心弦。

“你说得没错,数字建模确实是你擅长的领域。”

他停顿片刻,最终点头同意:“如果你真心想加入这个项目,在镐京多留一段时间也行。”

但紧接着,杜亦熵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小姚,有件事我必须跟你说明白。”

“老师,请讲。”姚美玲应道,心中隐隐预感到了什么。

“不出意外,两个月后,小许将获得一项重要的奖项。”

杜亦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话题突然转向了许宁:“本来我想等他从金陵回来,找个理由给你们放个假,一起庆祝一下。”

这番话几乎是在暗示要为两人创造相处的机会,让姚美玲的脸颊微微泛红。

“老师……”她轻声开口,却被杜亦熵挥手制止。

“这件事上,我就直接说了吧。”

杜亦熵直视着自己的学生:“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小许的前途无量。很多单位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争夺他这样的人才。”

“从公的角度出发,我希望找到办法让他留在京航;而从私心来说……”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姚美玲:“你难道不觉得,作为他最亲近的同龄人,你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吗?”

提到私人关系时,杜亦熵的眼神变得更加柔和。

“而且,这次去金陵合作的项目中,还有位中科院的正高级研究员同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女性。”

说到这儿,他似乎在等待姚美玲的反应。

面对如此坦诚的对话,姚美玲原本的羞涩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平静与坚定。

“她叫徐舒,在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那你……”杜亦熵听到这话,眼睛瞪的大大的,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满脸疑惑。

姚美玲平静地直视着老师:“正因为我知道她的存在,我才决定申请留在603所参与项目。”

她的话让杜亦熵一时语塞。

即使他与妻子感情深厚,但作为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他对现代爱情的理解确实有限。

“就算师弟想找个人相伴,您觉得以他的性格,我会因为一直待在他身边就能改变他的选择吗?”

姚美玲的反问让杜亦熵无言以对。

“爱情不是两个人只看着对方,而是要一起看向同一个目标。”

提到“爱情”,姚美玲的目光虽有些闪躲,但她的话语却无比坚定:“老师,尽管这很难,但我必须和他一起前进。”

另一边,许宁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饭后休息时通过电视新闻得知JAA和FAA之间的谈判遇到了瓶颈。

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外界,但在吊舱进入制造阶段后,大家终于有了一段相对轻松的时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3章 我必须和他一起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