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宫中嬷嬷
五日后,上官筝收到了儿子曹天乐的来信,信中提到儿子的同窗林家正是制作香皂的世家。
若能与林家建立良好关系,岂不是想要多少香皂都不成问题?上官筝甚至幻想着用香皂把尹白英砸晕的场景,这让她心情大好。
信中还提到,林家的小女儿正在学习女红,希望上官筝能送几本珍稀古籍作为礼物,以便他带着诚意上门拜访。
上官筝心想,几本古籍怎能表达她的诚意?
于是,她找到了五年前从宫中退休的何嬷嬷,请求她前往南陵教导林家的女儿女红。
何嬷嬷本不愿意去那偏远之地教导一个商户之女,但上官筝提出的酬劳实在诱人。
上官筝承诺的报酬是京城中的一座四进宅子,且距离繁华的朱雀大街仅两条街之隔,步行一刻钟即可到达。
这样的宅子价值连城,且极为稀缺。
何嬷嬷虽然得以从宫中退休,但她的全部家当也不过五百两银子,仅够她回乡养老。
想要在京城购置房产,简直是天方夜谭。
面对如此丰厚的报酬,何嬷嬷最终被打动,答应了上官筝的请求,前往南陵教导林雅静三年。
上官筝命令将军府的护卫护送何嬷嬷,连同十几本珍贵的刺绣古籍,一同前往南陵县。
上官筝的陪嫁黄嬷嬷对此感到困惑,她不解地问:“夫人,不过是为了几块香皂,为何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请何嬷嬷过去?”
上官筝微微一笑,反问:“嬷嬷觉得不值?”
黄嬷嬷点了点头。
上官筝耐心地解释道:“现在这香皂深受京城高官女眷们的喜爱,就连心柔也对其赞不绝口。我们回京不过两年,若能通过香皂,打通京城的人脉,那这宅子的代价便是值得的。”
黄嬷嬷若有所思:“还是夫人思虑周全。但若夫人想要与京中贵女们打好关系,为何她们的邀约夫人总是婉拒?”
上官筝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多言。
这两年来,给她发请帖的都是一些武官的女眷,她们的夫君官位都在上官筝的夫君之下。上官筝认为,这些人并不值得她费心去结交。
她真正想要打入的是文官女眷的圈子。若能与她们建立良好关系,未来对夫君在朝堂之上的助力将是巨大的。
上官筝在信中提前透露了何嬷嬷即将到来的消息,希望曹天乐和林浩然能够提前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林浩然原本只是希望曹天乐能出点小血而已,却没想到他竟然请来了宫中的嬷嬷。
既然何嬷嬷已经在路上,林浩然也没有理由拒绝,毕竟这对妹妹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将军夫人的恩情我们铭记在心,以后需要香皂,尽管开口。”林浩然感激地说。
曹天乐笑着回应:“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先给我娘送二十块香皂吧!我帮了你这么大忙,你是不是该包我三个月的午饭?”
林浩然爽快地答应:“没问题,你的午饭我全包了。”
曹天乐兴奋得跳了起来:“好兄弟!”
晚上,林浩然回到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姜棠。
姜棠听后也感到惊讶,曹家的慷慨超出了她的预期。
香皂虽然好,但宫中嬷嬷的教导是钱买不来的,姜棠和林浩然都认为,这份恩情必须回报。
姜棠决定,这份恩情她会记在心里,将来有机会一定偿还给曹家。
当晚,她就吩咐李妈妈将林雅静旁边的最大的客房打扫干净,准备迎接何嬷嬷的到来。
同时,她还让甜菊第二天从香皂作坊调出五十块香皂送到曹府。
姜棠觉得只送香皂显得不够诚意,于是又决定将家里新做的三十斤牛肉干一同送去曹家。
这些只是小小的心意,以后家里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都可以给曹家送过去
曹天乐看到牛肉干,非常高兴,他留下了一大半,然后将五十块香皂和十斤牛肉干迅速送往京城。
上官筝收到送来的五十块香皂,心情愉悦,她决定留下二十块自用。她将十块香皂送给了楚心柔,其余的则分别赠予了几位相熟的夫人,每人两块。
她还特意吩咐黄嬷嬷给尹白英送去了五块香皂,并转达了她的话:“告诉她,如果以后缺香皂,尽管来找我,我们将军府香皂多的是,随时可以给她送过去。”
香皂刚送出不久,各位夫人便纷纷派贴身丫鬟和嬷嬷前来回礼,言辞中满是日后多多相聚的期待。
就连只有点头之交的礼部尚书夫人也送来了拜帖。
上官筝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这一步棋走对了。
黄嬷嬷仔细检查了一同送来的牛肉干,发现除了颜色有些与众不同外,并无其他异常。
她将牛肉干切成了小块,方便上官筝品尝,然后装在盘子里送到了上官筝的旁边:“夫人,这是少爷信中赞不绝口的牛肉干,您尝尝。”
牛肉干入口,坚硬的口感让上官筝眉头微皱,她疑惑乐儿为何会觉得这硬邦邦的肉好吃。
但她没有立即吐出,而是出于对儿子的信任,坚持将牛肉干咀嚼下去。
随着牛肉干的味道在口中逐渐释放,上官筝也渐渐品尝到了它的美妙,那香辣的味道确实与众不同。
上官筝忍不住又尝了一块,乐儿说得没错,这味道确实令人回味无穷。
“这个牛肉干的味道极好,你给心柔也送一些过去吧!”她对黄嬷嬷说道。
黄嬷嬷领命退下,上官筝则拿起一本诗集,一边品读,一边享受着牛肉干的美味,不知不觉中,一盘牛肉干已被她吃完。
姜棠近日心神不宁,自从三月中旬收到姜莱的来信后,至今已过去两个月,却再无音讯。他在信中曾提到,每个月都有一次寄家书的机会,但如今却迟迟未有回信。这让她不禁担忧,是否南境出了什么意外。
姜棠的直觉一向敏锐,而南境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这两个月来,南韩国频频对南境发起攻击。镇南三军原本只有十万士兵,尽管新征了士兵,总数也不过二十万,且其中十万新兵缺乏实战经验。相比之下,南韩国却拥有三十万经验丰富的士兵。
在如此激烈的战事中,镇南军伤亡惨重,家书的寄送自然被搁置一旁,无人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