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早换人了
朱翊钧看着不远处紧张又拘谨的孙承宗,听着那句“您……您是干什么营生的”,不禁苦笑一声。
在官员心中,皇帝陛下性格坚毅,英武非凡,甚至,有很多人都在内心深处想着,天子虽少年,心狠手辣的程度较之世宗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这些官员们都想错了。
朱翊钧算是一个生性祥和的人,只要没有利益纠葛、无关朝堂,天下之事时,对人总是亲和有加。
此刻,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好奇让他觉得有趣,于是反问道:“那你又是干什么营生的?”
孙承宗一听这话,愈发确定眼前这位贵公子身份非凡,忙恭敬答道:“回公子的话,学生是读书之人,忝为大明的秀才。”
说着,微微低下头,双手交叠在身前,身子也不自觉地前倾,尽显谦逊之态。
朱翊钧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说道:“看你年岁不大就考取了秀才,往后定是前途光明。”
说罢,像是来了兴致,又随口问道:“那你叫什么名字?”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回道:“学生孙承宗。”
朱翊钧闻言,身子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你叫孙承宗……”
“是,学生就叫孙承宗。”
而一旁的张国之,察觉出了皇帝陛下的惊讶,当下听着这个名字,也在脑海中不断地想着,这个孙承宗是什么来路。
想了许久之后,有了结果,孙承宗,无名之辈,小角色。
而朱翊钧再度确认之后,便仔仔细细地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读书人。
在四十余年后,孙承宗整顿山海关防务,打造了关宁锦防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
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北京城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
而这个名字,在现在生名不显,后世看历史的人,都会将孙承宗与神宗皇帝,看作是两个时代的人。
但真正的情况是,孙承宗比神宗皇帝还要大。
只不过,在万历年间没有熬出头罢了。
朱翊钧打量了一番孙承宗后,便将目光转移到了都察院的大门处。
此时,都察院门口百姓排队的队伍如蜿蜒的长龙,人们交头接耳,嘈杂声不绝于耳。
有人在议论着海瑞的刚正不阿,有人在猜测着今天是否能见到海青天本人,还有孩童在队伍中嬉笑玩耍,被大人轻声呵斥。
而在朱翊钧与孙承宗所处的这一小片区域,却安静得如同另一个世界。
周围的锦衣卫们屏气凝神,张国之也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目光在皇帝与孙承宗之间来回游移。
朱翊钧沉默片刻,开口打破寂静:“孙秀才,你既为读书人,想必对这世间之事有着自己的见解……你觉得海瑞此人如何……”
虽然朱翊钧没有回答孙承宗提出的,你是做什么营生的答案,但这个时候,称呼孙承宗为孙秀才,已经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孙承宗没想到朱翊钧会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微微一怔后,神色变得认真起来。
他抬眼望向都察院的大门,仿佛透过那扇门能看到海瑞本人,说道:“海瑞大人乃当世楷模,其刚正廉洁,一心为民,不惧权贵,敢直谏朝堂,实乃我大明官员之表率,学生对海大人敬佩不已。”
说着,眼神中满是崇敬。
朱翊钧饶有兴致地听着,嘴角微微上扬:“哦?那你觉得海瑞所行之事,于大明有何益处?”
孙承宗思索片刻,答道:“海大人所到之处,整治贪腐,兴修水利,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对我大明江山社稷大有裨益。”
朱翊钧轻轻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朱翊钧饶有兴致地听完孙承宗对海瑞的一番盛赞,脸上笑意愈发浓郁,开口问道:“听你所言,对海瑞极为尊崇。那你可曾想过亲眼见一见他?”
孙承宗眼中瞬间燃起炽热的光芒,激动说道:“回公子的话,海瑞大人乃我心中的楷模,学生自然日日期盼能一睹海大人的风采,聆听他的教诲,若能如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朱翊钧嘴角上扬,轻笑道:“巧了,我也正想见见他。你便远远跟着我吧。”
孙承宗听闻此言,心中一震,更加确定了朱翊钧的身份,忙不迭跪地,叩首道:“草民不知陛下亲临,失礼之处,万望恕罪。”
而在他身边的书童,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看到自家公子跪下,也赶忙跪下身去。
朱翊钧微微抬手,温和说道:“此处并非皇宫,不必拘礼,也无天子与臣子、百姓之分。起来吧。”
随后,朱翊钧转头看向张国之,吩咐道:“你先去都察院通报一声。”
张国之领命,而后便径直的朝着都察院中走去。
彼时,海瑞正在大堂主审案件,排队的百姓依次进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张国之进入没多久后,右副都御史王一和,即刻带着六七名御史匆匆出来迎接。
他们将朱翊钧迎至侧堂,此处与大堂相近,朱翊钧坐下后,便能清晰听到百姓在大堂的讲述。
过了一会儿,原本隐藏在暗处的大批锦衣卫迅速涌入都察院……
而这个时候,坐在大堂上的海瑞也知道天子来了。
这个时候的大堂,一家六口,不过,他们没有什么冤屈,家庭整整齐齐的过来,就是想着给海瑞磕个头。
等到这一家六口,离开大堂后,锦衣卫便迅速出现,让想要进入大堂的百姓,稍稍等待。
而做完这一切后,张国之便过来,在朱翊钧耳边低语几句。
随后,朱翊钧起身,朝着大堂走去,这个时候,在朱翊钧身后已经跟着都察院的十几名御史,以及十几名锦衣卫。
孙承宗只能在人群后,远远地跟着。
大堂内,负责记录的几十名御史,见朱翊钧走进来,纷纷想要行礼。
朱翊钧见状,赶忙抬手示意:“免礼,免礼。”
众人这才直起身子。
此时,大堂外被锦衣卫隔开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不禁交头接耳起来。
一个瘦小的百姓满脸疑惑,指着朱翊钧说道:“这人是谁啊?那么年轻,官看起来比海青天还要大啊。”
旁边一个稍显富态的中年男子嗤笑一声,说道:“你这都猜不到?比海青天官还大的,那肯定就是皇帝了。”
“皇帝?皇帝怎么这么年轻……我记得,咱们的皇帝不是三十多岁登基的吗,这一看就不到二十岁……”有人惊讶地说道。
这话一说出来,自是引来周围诸多鄙夷的眼神。
“那是先帝。”
“啥时候换人了。”
“换了都七年了。”
“先帝已逝,今年是万历七年,天子十岁登基,如今可不就是这般年轻。”
这边大堂下的百姓们窃窃私语,伸着脑袋,去看大堂中的情景。
海瑞玩的是借势阳谋,此时的都察院都成了网红打卡地了,百姓们过来,只有极少极少的一部分,是来告勋贵状的……
所以,被隔开的百姓,此时都饶有兴致的看着大堂中的人,大多数人的目光,都在那个穿着一身白色服饰的年轻人身上。
朱翊钧站定,目光缓缓扫过大堂内的众人,神色凝重地说道:“朕今日前来,听闻诸多百姓前来都察院告状,状告权贵不法之事……“
“朕深知,律法乃国之根本,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显贵,只要触犯律法,都必须一视同仁,严惩不贷。你们身为御史,肩负着监察百官、维护律法的重任,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这几日,都察院的爱卿们都辛苦了,等到此间事了,朕就安排你们,休息两三日……”
众人皆低头聆听,神色恭敬,即便皇帝说着要放假,众人心里面高兴,可还是一脸严肃。
因为对于御史们来说,天子亲临都察院,算是朝廷重大事件,要端着些……
而后,朱翊钧转头看向海瑞。
“爱卿,朕给你领进来一个年轻人,他是你的仰慕者,就让他待在你这里片刻吧。”
说着,朱翊钧便指了指在人群最后面的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