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像母亲一样的关怀

第17章 像母亲一样的关怀

柳水河畔的马路上,穿着高中校服的杨晓帆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

一个漂亮的压弯转向,拐进了联行家属院。

前世的杨晓帆,虽然身体不适,但考完试后,回家换过衣服,就还和同学伙伴们去聚餐。

下午去公园划船,在草地上打扑克,晚饭还喝了酒。

回家后,就又躺了2天。

此时的杨晓帆,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腆着脸站在王姨家门前。

他知道,王姨为了庆祝他高考结束,大周日的,一早起来,出去采买。

不但准备了一桌子菜,中午特意还包了他最喜欢的茴香猪肉水饺,正等他回来下锅。

上辈子没吃到,这辈子要赶早。

“咚、咚、咚。”

“谁啊?”门开了,优雅的王姨穿着围裙,见是杨晓帆,眼角露出笑容。轻声问道:“考完了。”

“考完了,考的还不错。”杨晓帆还是腆着脸笑。

“没和同学出去玩?”王姨随意问着,并没有放行。

杨晓帆心里咯噔一下,“第一时间来给王姨报告,不出去玩,下午我还得写作业呢。”

“都考完试了,还有作业?”王姨的话中带了一丝笑。

“王姨留的作业更重要呢,而且考完之后,也不能太放纵,现在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呢。”小杨的杀手锏来了。

“快进来,沙发上坐着,歇一会儿。自己倒水啊,阿姨去给你下饺子。”王姨一听,连忙转身,让杨晓帆进屋。

坐在宽敞的客厅里,看着熟悉的摆设,杨晓帆左顾右盼,兴趣盎然。

王姨家是1单元三楼东户,杨晓帆家是对门的西户,但这房子比他家可大多了。

这是行长房,自己老爸才是科长。

王姨家装修的也好,房间吊了顶,沙发家具也高级,电视机还是彩色的。

几盆绿植翠色欲滴、生机勃勃,使人平添了几分好心情

但家中还是显的有点冷清,缺少一份活力。

听老爸说,有一次喝酒听张叔哭诉,他们以前有过一个女儿,比杨晓帆小1岁。

3岁的时候,在公园玩耍时,不慎遗失了。

后多方找寻无果,王姨得了一场大病。

2年后,为了王姨的身体,也为了告别阴影,张叔才不顾省行大好前程,从省城调到了柳水市。

“晓帆,洗手吃饭了。”王姨轻声道。

“好的,张叔呢,不回来吃吗?”杨晓帆回应道。

“加班开会呢,你爸也一样吧,柳水马上要区市合并,各个银行动作都不小,科室改革,人员调整,忙了有一个多月了。”

王姨边放饺子边说。

“张叔说不定能升一级,把副字去掉,当行长呢。”杨晓帆边坐下,边奉承着。

“哎呀,我倒宁愿他不升,官越大,事情越多,责任越重,这么大岁数了,身体受不了啊。”王姨皱了下儿眉毛。

“瞧您说的,您和张叔都年轻呢,特别是您,出门得喊您姐姐。”杨晓帆嬉皮笑脸道。

“没大没小地,又贫嘴,想吃啥,多吃点。”王姨笑骂。

“好吃,排骨好吃,蒜台好吃,水饺也好吃,都好吃。”

杨晓帆大口吃着,王姨坐在旁边,笑靥如花。

在愉快聊天中,结束了温馨的午餐。

杨晓帆熟练地帮着收拾碗筷,帮着干活。

“你身体不舒服,就先回家休息吧,那个字也暂时不用练了。”

“我就是担心你考完,不管不顾地再出去疯玩,伤了身子,是一辈子的事啊。”

王姨有些担心地说,她确实是有些担心的,杨晓帆考完能第一时间过来,她就已经非常高兴了。

杨晓帆强忍着眼泪说好,帮收拾完后,拿着垃圾袋,礼貌地和王姨说了再见,快步走了出去。

身体基本康复了,但情感的波动修复需要时间,他怕再待下去,会忍不住哭出来。

杨晓帆提着垃圾袋,走向大门口的垃圾池,然后走出大门,来到了柳水河边。

这个时候,河边还没有后世修建的那么美轮美奂,护栏也都是铸铁,上面锈迹斑斑,坑坑洼洼,能看出碰撞的痕迹。

凭栏望去,思绪万千。

每个过分懂事的孩子,大多有不幸的童年。若不是生活坎坷,哪有这一身的才华。

杨晓帆自记事起,就发现了一件事情,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自己没有妈妈。

开始得到的答案:“妈妈去远方了,妈妈在外地工作。”。

懂事后得到的答案:“妈妈生你的时候,难产去世了。”

再详细问妈妈的情况,就是“等你18岁以后再说。”

这也导致了杨晓帆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常委屈乃至惆怅。

甚至成人后,对谈恋爱,也不热衷,甚至有点恐婚,害怕生子。

直到后来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且看到同学们、朋友们也都陆续顺利生子生女,恐惧才有所缓解,直至消失。

杨晓帆自小就聪明,但也自小就可怜。

幼儿园里唯一一个脖子上挂着钥匙。

小学放学回家路上熟练使用钱和粮票买菜买肉买面。

初中放学回家先做饭后写作业,等等。

孩子是一棵树苗,如果说父亲是一座山,可以遮风挡雨、看守保卫。

那么母亲就是一条河,能够细心浇灌,温馨呵护。

6岁的杨晓帆,遇到王姨,找到了自己的那条河。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刚上二年级的杨晓帆,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楼时,看见了一束光,听见了一道美妙的声音。

“晓帆是吧,我是你王姨,对门的新邻居。”

第一次相见,杨晓帆表现的不算很好,看着对门进进出出的搬运东西,喊了声:“阿姨好。”

就开门回家了。

那个年代的邻居一点不比亲戚差,再加上都是银行系统,又不在一个行种。

既方便沟通信息,又利于吐槽,杨爸很快和张叔成为了哥们,两家经常一起搭伙吃饭。

王姨对杨晓帆的照顾,也越来越多;杨晓帆对王姨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王姨是大学本科毕业,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尤其对于传统历史文化,涉猎较深,了解较多,名言金句,张口便来。

而且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甩了只会背唐诗三百首的杨晓帆,不知多少条街。

杨爸说的故事,生搬硬套。

王姨讲的传奇,娓娓动人。

就像罗教授生育了张三一样,王姨帮杨晓帆塑造了一个“小虎子”。

不耐其烦地引领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正身律己,正气养心,正人树形,正向奋发。

生活上的关心也无微不至,量体裁衣,对症拿药,买书送玩具。

虽然还达不到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体贴与关注,但杨晓帆却深深感受到了河的温暖与爱恋。

杨晓帆渐渐长大了。

王姨的很多说辞,他都懂,但还是爱听,那是妈妈的唠叨。

王姨做的饭其实也说不上特别好吃,但那是妈妈的味道。

回到自己的家里,坐在书桌前,杨晓帆开始练字。

书法可以宁心静气,舒缓情绪,放松心情。

很快一百遍“每逢大事有静气”书写完毕,笔是普通的毛笔,纸是廉价的宣纸。

但字是上等的好字,37岁灵魂的杨晓帆,展现了毕生所学,刚劲有力,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剑指苍穹。

此刻,杨晓帆的心终于在这个世界,静了下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助力华夏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之助力华夏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 像母亲一样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