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远东超限战
在尝到化肥和修路带来的甜头后,合成氨工业在廉垂社的治理下迎来了两三年的狂热发展。几个工业区制造高压反应釜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时候德国都开始向廉垂社订制合成氨设备。德国并非没有工业技术,只是目前正动用大量钢铁产能打造舰船。为了避免占用国内宝贵的人工资源,将合成氨设备生产交给中国,恰好可以平衡两国间庞大的贸易差额。
廉垂社的增长数据在欧洲人眼中显得极为不可思议。大部分欧洲报纸并未提及廉垂社工业的非凡发展速度。在一些欧洲观察员看来,廉垂社的模式似乎是以牺牲旧的上层阶级为代价换来的。欧洲国家并不愿意将这种模式告知国内民众,统治者们显然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欧洲人的分析仅局限于廉垂社通过推翻国内旧阶级获得大量资金来发展工业这一点,却未能认识到廉垂社发动群众解放劳动生产力这一更为重要的方面。如果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欧洲现在或许会采取防备的态度来对待中国。
正是这样的数据让欧洲的上层也感到心悸。工业数据这种东西,瞒不过那些有心探查的人,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目前正在大量引进外国工程师。威廉在皇宫中反复翻阅廉垂社近几年的数据,许久后他召见了刚刚回来述职的公使。
这位公使一进门,威廉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个数据是真的吗?换了一个领导阶层,一个国家的变化竟然能如此之大。”
驻中国的公使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远东正在发生一场奇迹,一个文明突然觉醒的奇迹。中国本就是强国,拥有强大的文明。两百年的黑暗统治消磨了他们的意志,但现在,这个国家已经回来了。”
威廉脸上露出些许忧虑,沉声问道:“他们会不会对欧洲构成威胁呢?”公使摇了摇头,笃定地说道:“未来三十年不会的,陛下。中国人刚刚觉醒,目睹自己国家一片荒凉,他们的首要反应便是建设自己的家园。这个国家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保守色彩,他们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无论是清朝还是如今的廉垂社,都把解决国内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放在首位。对于欧洲人,他们仅仅希望我们不要从四周威胁到他们的安全,这是英国、法国和俄国需要操心的事情。”
威廉微微点头,紧接着问道:“那他们的海军力量如何?”公使回答道:“陛下,虽然他们在1908年的钢铁产量据保守估计已达八百万吨,但他们更倾向于投资铁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海军方面,他们目前仅在建造3000吨级别的小型高速铁甲舰,总吨位不超过四万吨。”
威廉转头看向他的幕僚皮洛夫,询问他的看法。皮洛夫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个国家的崛起已然无法通过外部力量来打断,其所需付出的代价不是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如果这些消息属实,那么现在即便是倾全欧洲之力,也难以阻止这个国家走向复兴之路。他们的人口基数庞大,且拥有不逊色于西方的文明作为发展的坚实支撑。
他们所走的道路类似于德意志,重视教育与重工业的发展。只要让他们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未来必将爆发出令全世界瞩目的强大力量。幸运的是,这个过程还相当漫长,中国仍在积蓄力量,其高层的保守态度在一两代领导人中不太可能发生改变。在这段时间内,只要德意志能够取得欧洲的霸权地位,来自东方的威胁便不足为惧。”
威廉眉头紧锁,沉声问道:“那么我们和中国的合作是否应该终止?”皮洛夫摇了摇头,淡然说道:“陛下,没有这个必要。目前中国的崛起对于德意志夺取世界霸权而言,实际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况且,即便德意志与中国断开合作,那也只能让新大陆的国家捡个便宜罢了。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一个中国,德意志未来在这个世界上还会遭遇诸多强大的对手。”
威廉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说道:“中国人的威胁目前还只是远在天边的云彩,当下德意志的关键在于夺取欧洲的霸权。”
然而,德国人的这番小心思恐怕难以实现,威廉显然低估了未来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苏星云已经在东北酝酿着新的动作,慈禧和光绪的逝世,以及宣统在南方登基,这一切都表明北京已经丧失了作为北方行政中心的作用。廉垂社自然也不打算再将这个地方留给清朝了。
时隔九年,廉垂社第二次踏入这座城市。北京在后世绝非一个没有经济价值的纯消费城市,它的周边蕴藏着煤矿和铁矿资源,加上丰富的人口,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极具潜力的工业区。苏星云已经计划未来将北京定为首都,不为别的,只为更好地掌控和管理未来庞大的北方领土,至于能拓展到多大范围,就得靠战车来开拓了。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至于在东三省建都,这个古往今来第一的做法,恐怕难以被关内的中国人所接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这些都是十年后的事了。现在的北京实在是太“脏”了,需要进行一番彻底的整治。首先得严打鸦片馆、妓院和赌场。紧接着要让满清遗留下来的大量铁杆庄稼们接受劳动改造,学会自食其力。至于东交民巷的公使馆区,那些已经承认廉垂社为合法政府的国家公使们已经迁往马鞍山自贸区新建的公使馆了。
至于英国人和少数几个国家,廉垂社已经下达了最后通牒。从法理上讲,既然英国人现在承认南方立宪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他们就没资格再将公使馆设立在廉垂社控制的地区。英国公使虽然连连抗议,但随着炮兵的架设完毕,他们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地离开了。
英国和法国的国会上虽然掀起了重组远征联合舰队的呼声,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毕竟再次远征中国可是要冒着南亚殖民地全线开战的巨大风险啊!
日本公使充分展现了日本趁火打劫的特性,毫不犹豫地抛出了间岛条约,试图以此换取廉垂社对日本在东三省利益的承认,从而在这次外交风波中获得日本的支持。日本人确实挑选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可惜他们选错了对手。
若是满清或民国,在日本的趁火打劫之下,或许会选择忍辱负重签下这份条约。然而,廉垂社自出道以来,外战全胜,其对扞卫领土的决心坚如磐石。高云毫不犹豫地将间岛条约退还给日本公使,冷冷地说道:“想打就来。”
日本公使并未嚣张地宣称大日本帝国将如何如何,此时提出间岛条约不过是为了试探一番。当看到廉垂社展现出的坚定决心时,日本人也没有立即进行陆战的胆量。大白舰队的来访让日本原本脆弱的安全感进一步削弱,无论美国来的是黑船还是白舰,只要比日本海军强大,日本就会感到不安。因此,海军建设成了日本的首要任务,至于廉垂社的陆军,目前还无法触及日本本土。日本人自然不会选择硬碰硬,这不符合他们精明的性格。
最终,所有的公使馆都从北京撤离了。这座城市开始与旧时代彻底划清界限。1909年初,廉垂社开始对东北进行渗透,大量狙击手随同游击队进入东北,着手组建地方根据地。他们以国营农场的名义在东三省开垦荒地,同时驱逐一切敌对势力。
对于东北的宗族势力,廉垂社并未采取暴力手段。东北地广人稀,为了抵御外敌,许多宗族是联合在一起的。廉垂社对这些宗族采取了控制策略:一个宗族的土地绝不允许挂在族长名下,宗族在情感上可以保留,但在经济上必须解散。在强制处理了几个违规的宗族后,大多数宗族族长无奈交出了土地所有权,土地被平分给了家族成员。
在武力方面,所有宗族武装均被取缔,转化为廉垂社组织的民兵队伍。当然,必要的安抚措施也是少不了的,拖拉机和化肥开始优先支持东北的开发工作。
东北的扩张之路从未平静过。俄罗斯对廉垂社在东北的迅速发展表示强烈不满,远东司令部派出军队试图拔除廉垂社建立的根据地。然而,这个决策下达一个月后,俄国远东总督便后悔了——前去执行任务的俄国军队全军覆没,廉垂社的反击更是让俄国人难以承受。
廉垂社的大批突击队开始对东北境内的俄国人目标进行清理,甚至跨过了黑龙江。九年前那场血腥冲突的阴影还未散去,俄国人便感受到了报应的到来——他们的据点接连遭受燃烧弹袭击。俄国人组织的搜索队无法消灭廉垂社的游击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俄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基数太少。
如果俄国人能够在远东移民更多,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但目前整个远东地区的俄国人不到25万人,人口最稠密的堪察加和滨海省,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仅有3到13人。俄国无法有效控制这片广袤的土地,哪怕每天只消灭几个俄国人,对廉垂社来说都是胜利。以廉垂社目前的国力,支持一万名游击队在俄国远东实施破坏活动简直轻而易举。
俄国人在远东的统治岌岌可危,他们开始求助于英国制定的远东协约国补充条约。然而,英国人开始推脱,称中俄双方并未宣战,这只是冲突级别的问题。同时,英国人还“好心”劝说俄国人不要将事情扩大化,提醒他们廉垂社已经修通了通往西部边陲的铁路。一旦冲突升级为战争,俄罗斯将面临何种局面?英国人立刻保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英国一定会站在俄国这边向廉垂社宣战,并强调协约国东方补充条约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
但俄国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这种可能发生的局面呢?俄国人被英国人点醒后,心头一紧,瞥了一眼地图,最后咬咬牙决定将这件事定性为冲突。然而,俄国人向来骄傲,他们喊出的俄罗斯旗帜从未在已占领之地降下。于是,五万沙俄军队开始通过西伯利亚铁路紧急增援远东。
此时,在苏星云的作战指挥室里,黑板上赫然写着三个字:“超限战”。苏星云面对新建北方军区的指挥官说道:“俄国远东的人口问题是个硬伤。俄国若想在远东维持作战军队,就必须从欧洲运送物资。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让俄国在远东的消耗变得更大。东三省的俄罗斯人耗不过我们,他们在远东维持的兵力越多,消耗的物资就越多,拖得时间越长,俄国人就越虚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破坏,破坏俄国人在远东的生产,他们的农田、土地、人口、工坊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不求歼灭多少敌人,只让俄国人无法在远东扎根。”
人口乃是国家一切力量的根基。自1908年以来,廉垂社已向远东移民了两百万人,加上东三省原有的中国人,数量庞大,却依然未能充分发挥东北这块土地的潜力。俄国那可笑的远东二十五万人口简直是个笑话。
几年后,当廉垂社在东北建立起工业区,初步发挥东北的工业力量时,俄国人将会死得很有节奏。东三省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以及几个工业区,只要有二千万人口,在这个时代便足以同时压制日本和俄国。自1909年起,远东战争的胜负已然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