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会试十一
嘉佑六年春,四月一日的清晨,阳光如金纱般,轻柔地洒落在汴京的贡院。
这座平日里透着庄严肃穆气息的科举圣地,此刻被围得水泄不通。人群熙熙攘攘,似潮水般涌动,贡院门口那张即将揭晓众多举子命运的黄榜,如同风暴的中心,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徐子建,作为庄学究门下的弟子,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庄学究深知这放榜之日对徐子建的意义,特意给书熟放了一日假,让几位弟子陪着徐子建一同感受这紧张又激动的氛围。
徐子建身材挺拔,一袭月白色的长袍,领口与袖口处绣着精致的云纹,腰间束着一条藏青色的丝绦,越发衬得他身姿修长。
头戴一顶黑色方巾,方正的脸庞透着坚毅,剑眉星目,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结果的期待,又有着沉稳的自信。
他身旁的表弟徐达,年纪稍小,身着一件浅蓝色的短衫,搭配着深色的布裤,显得干净利落。
他紧紧相随,眼神中满是对兄长的殷切期待,仿佛兄长的荣耀便是自己的荣耀。
另一边,盛家的盛长柏与盛长枫结伴而来。
盛长柏一袭墨色长袍,袍角随风轻摆,身姿沉稳如松。他面容俊朗,眼神平和而深邃,静静地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
盛长枫则身着一袭淡紫色的长衫,领口绣着淡金色的丝线,显得格外活泼。
他兴奋地在人群中时不时踮起脚尖,试图透过层层缝隙,先睹榜单为快,眼中闪烁着迫不及待的光芒。
与此同时,徐氏带着家中几个姐儿前往盛家后院厅堂做客。
厅堂内,茶香袅袅,弥漫着淡淡的清幽气息。盛老夫人身着一件深褐色的锦袍,袍面上绣着寓意吉祥的牡丹花纹,显得端庄而慈祥。
她与徐氏相对而坐,两人手中皆捧着一盏清茶。
盛老夫人轻轻抿了口茶,语气平和地询问道:“徐侄女,建哥儿今日会试放榜,想必考得不错吧?我瞧着子建这孩子,平日里勤奋刻苦,才学也扎实,此次上榜想来是不成问题的。”
徐氏微笑着,轻轻点头,优雅地捋了捋鬓边的发丝,说道:“建哥儿前阵子说考得不差,只是具体名次,如今还难以确定。”
一旁的王大娘子,也就是王若弗,身着一件绿色的褙子,上面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脸上妆容精致。她赶忙附和道:“徐表侄可是汴京第一才子,想必考上会试不是问题。”
王若弗听闻自己未来女婿有望上榜,心中一阵欢喜,笑容不自觉地爬上脸庞,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盛家的几个姑娘,还有徐家的姐儿们,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长辈们的交谈,各有所思。
尤其是华兰、徐兆儿、徐凤儿这几位准备在殿试后便与夫君成婚的姑娘,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华兰身着一件淡粉色的罗裙,外罩一件白色的薄纱褙子,显得温婉动人。
她微微皱眉,手中不自觉地攥着帕子,心中暗自思忖:徐表弟这个坏家伙想必应该能够上榜吧?他的才学那么好!
徐兆儿穿着一件鹅黄色的衣衫,搭配着一条淡绿色的裙子,显得清新秀丽。
她咬着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小手不自觉地揪着裙摆。
徐凤儿则身着一件浅蓝色的旗袍,领口绣着淡蓝色的小花,她轻轻叹了口气,心中默默为未来夫君祈祷。
盛老夫人见状,微笑着安慰道:“你们几个也别太忧心,这几个孩子的才学我也是知晓的,皆是青年才俊,上榜之事应当是稳的。”
其他几个姑娘,对于会试结果倒没有那般上心。
墨兰身着一件藕荷色的长裙,头上戴着珠翠首饰,显得娇艳动人。
此时她心里正气恼着,比起徐子建的会试成绩,她更在意今日书院放假,自己见不到心上人齐衡,小嘴微微撅起,一脸的不开心,时不时还跺跺脚,嘟囔着:“都怪这放假,害我见不到元若哥哥。”
如兰则身着一件浅绿色的衣衫,外搭一件浅紫色的背心,她在一旁打起了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对周围的讨论毫无兴趣,嘴里还不时发出轻轻的呼噜声。
明兰和徐晴儿则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吃着糕点。明兰身着一件淡青色的裙子,朴素而淡雅,徐晴儿穿着一件米白色的衣衫,两人偶尔对视一眼,眼神中满是对徐子建的祝福,心里默默为他祈祷能取得好名次。
徐子建与苏轼、苏辙、曾诚等一众好友一同来到贡院。
苏轼一袭白色长袍,衣袂飘飘,头戴黑色高冠,显得风流倜傥。
苏辙则身着淡蓝色的长衫,面容清秀,气质沉稳。曾诚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袍子,眼神中透着聪慧。
此前,他们曾对过卷子,众人一致认为,若不出意外,徐子建定会高中会元。
此时,白鹿洞书院的章惇、窦卞、罗恺三人也前来观榜。
章惇身材高大,身着一件深蓝色的锦袍,袍面上绣着金色的蛟龙图案,显得霸气十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窦卞身着一件褐色的长袍,头戴方巾,眼神中透着精明。
罗恺则穿着一件淡紫色的长衫,手持一把折扇,显得风度翩翩。
窦卞和罗恺站在贡院门口,高声谈论着,窦卞大声说道:“章惇兄才学名满江南各路,此次会元之位,非章惇兄莫属!”说着,他还得意地摇了摇手中的折扇。
罗恺也在一旁附和:“那是自然,章兄之才,谁人能及!”他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抚着下巴。
苏轼听闻,心中很是不服气。
他一向自认才学高绝,对徐子建,他是认可的,可对于其他人,却难以服气。
当下便忍不住与窦卞、罗恺争吵起来。
苏轼双手抱胸,不屑地说道:“公明贤弟才是会元的不二人选,其他人,苏某一概不认!”他扬起下巴,眼神中满是傲气。
窦卞毫不示弱,梗着脖子反驳道:“徐公明不过是有点诗才罢了,说到策论,那还是章惇兄的长处!”他向前一步,手指着苏轼,满脸的不服气。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周围的人纷纷围过来,看着这几位才子争吵,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徐子建和苏辙赶忙上前劝架。
徐子建一边拉着苏轼,一边说道:“子瞻兄,切莫动气,这榜单还未公布,一切皆有可能。”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试图平息这场纷争。
苏辙也在一旁说道:“是啊,诸位皆是饱学之士,何必为这尚未确定之事伤了和气。”他一脸温和,目光诚恳地看着众人。
章惇也过来劝道:“两位贤弟,且先消消气,等榜单出来,一切自有分晓。”
章惇虽然也在劝架,不过心里还是很傲气的。
他作为名满江南路的才子,自认才学不输天下人。之前诗会输给徐子建,正打算在会试找回场子。
他微微皱着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不远处,徐坤看到徐子建,心中满是不爽。
他身着一件深绿色的长袍,头戴黑色帽子,本就自恃才高,一心想着在会试中拔得头筹,如今看到徐子建被众人簇拥,心中的嫉妒之火愈发旺盛。
他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终于,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在宣告着命运的转折。
一位身着官服的官员,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手中高高举着榜单,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起来:“第一名会元,徐子建,济州阳谷人士。第二名苏轼,蜀州眉山人士。第三名章惇,浦城人士……”
随着官员的宣读,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惊叹与欢呼声。
有人兴奋地欢呼雀跃,有人则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还有人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当听到徐子建夺得会元之时,罗恺和窦卞两人顿时愣住了,脸上满是尴尬之色。
窦卞的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罗恺手中的折扇也停在了半空中,脸色微微发红。
苏轼则得意洋洋地看着两人,嘲笑道:“我早说过,徐贤弟的策论《平戎策》天下无双,就连我都甘拜下风,你们还不信!”
他双手叉腰,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众人这才发现,贴出来的试卷中,果然少了徐子建的《平戎策》。
一番打听后得知,原来《平戎策》所涉内容事关重大,已经被上交到政事堂保密处理。
此消息一出,众人一片哗然,徐子建又凭借一篇策论震惊了天下。
人群中有人赞叹道:“徐子建真是了不起,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远见卓识。”
也有人低声议论:“这《平戎策》到底写了什么,居然如此重要。”
章惇虽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他还是很有风度地走上前去,向徐子建道贺:“徐兄,恭喜你夺得会元,殿试之上,我定当与徐兄再一争高下。”
他微微抱拳,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挑战。
章惇心中暗自较劲,他因为这篇策论,对徐子建充满了忌惮,决心在殿试中全力以赴,夺回状元之位。
徐子建脸色平静,微笑着礼貌还礼:“章兄过奖了,殿试之上,还望与章兄一同切磋,共同进步。”
他的笑容真诚而自信,让人感受到他的谦逊与大气。
罗恺和窦卞也反应过来,说道:“殿试还未开始,一切皆有可能,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两人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还是强打起精神,准备在殿试中一雪前耻。
徐坤原本满心期待自己能进入前三名,结果却只得了第七名。
他看着被众人众星捧月般围绕的徐子建,眼中嫉妒得几乎要喷出火来。
心中想着:“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罢了,一篇策论就被上交政事堂,何等荣耀,哼!”
他嫉恨地盯着徐子建,暗暗发誓,殿试之时一定要与他一决雌雄。
徐子建的乾坤功已经到了第四层,五感很强,同样注意到了徐坤。
对于徐坤嫉恨的眼神毫不在意。
徐坤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敢造次反手就灭了他。
他微微转头,看了徐坤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便又继续与周围的人交谈。
程颢和程颐两兄弟看到自己的名次,又看到“仇人”徐子建如此风光,心中满是无奈,只能悻悻离去。程颢身着一件灰色的长袍,程颐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长衫,两人脸色有些阴沉,脚步匆匆,似乎不愿再多停留片刻。
张载听闻徐子建便是提出公明四句的才子,对他很是敬仰。
此时,他走上前来,向徐子建道贺:“徐兄之才,令张某佩服不已,日后还望能多向徐兄请教。”
张载身着一件素色的长袍,面容质朴,眼神中满是真诚。
徐子建看到正是被自己抢了横渠四句的张载。
他客气还礼道:“张兄客气了,都是同年,有空一同探讨学问!”
他热情地回应着,让人感受到他的友善。
王韶听说了徐子建的《平戎策》,对其十分好奇,也走过来与徐子建结交:“秦州,王韶见过公明兄!徐兄,刚刚听闻你写《平戎策》之名,不知能否有幸听徐兄详细讲讲?”
徐子建看着,王韶身着一件褐色的长袍,显得英气勃勃。
他知道这王韶虽然是文人,实际上却是文武双全之才。
徐子建看见围在自己身边的中榜学子不少,于是对众人拱手道:“诸位,相逢即是缘,今日咱们一同上榜,不如赏脸由徐某做东请大家一同到樊楼喝一杯如何?”
“请!”众位学子知道徐子建前途无量,自然愿意和他结交。徐子建也打算和这些未来同年打好关系。
贡院周围,天下举子们议论纷纷。
公明书院因为徐子建等人的出色表现,在汴京名声大噪。
不少落榜的学子,心中暗自决定,要转学去济州公明书院,期望能在那里得到更好的教导,提升自己的才学。
樊楼,作为汴京最繁华的酒楼,今日迎来了这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酒楼雕梁画栋,朱红色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楼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众人来到樊楼的雅间,刚一坐下,便有伙计热情地前来招呼。
伙计身着蓝色的布衫,系着白色的围裙,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各位公子,请问要点些什么?”
徐子建笑着说道:“今日能与诸位兄弟一同在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来,先上几壶好酒,再把樊楼的招牌菜都来一份!”他的声音爽朗,充满了喜悦之情。
不一会儿,酒菜摆满了一桌。
桌上摆满了各种珍馐佳肴,有香气扑鼻的烤鸭,色泽红亮的红烧鲤鱼,还有精致的点心。
酒壶里的美酒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让人闻之欲醉。
徐子建端起酒杯,站起身来,说道:“诸位兄弟,今日会试结果已出,无论名次如何,大家皆是凭借自身才学走到这一步,值得庆贺。这一杯,敬大家!”
众人见徐子建如此谦逊,不由得对他心生好感,纷纷起身,举杯相和,一饮而尽。
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他们青春的赞歌。
苏轼放下酒杯,笑着说道:“公明兄,此次你夺得会元,实至名归。尤其是那篇《平戎策》,当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只是不知,这《平戎策》究竟写了些什么,竟能被上交政事堂?”
他好奇地看着徐子建,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徐子建微微一笑,说道:“子瞻兄过奖了。这《平戎策》主要是针对当下边境局势,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希望能为朝廷分忧。具体内容,如今还需保密,待日后有机会,再与诸位兄弟详细探讨。”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责任,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忠诚。
章惇也说道:“徐兄,殿试在即,我可是卯足了劲,要与你在殿试上一争高低。”
他紧紧握着拳头,眼神中燃烧着斗志。
徐子建看着章惇,眼神中充满了斗志:“章兄,我也正有此意。殿试之上,我们定要全力以赴,不负所学。”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决心。
众人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诗词歌赋、家国天下。苏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
众人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诗词歌赋、家国天下。
苏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几句话,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他的话语简洁而深刻,总能给人带来新的思考。
有的人则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在赶考途中的趣事,引得众人阵阵欢笑。
……
窗外,阳光明媚,微风轻轻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屋内,这群少年才俊们的笑声与交谈声,仿佛预示着他们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他们即将在殿试的舞台上,再次展现自己的才华,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