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经济特区名额满了
朱允熥陆续安排洪武大炮分封至海外。
而造出来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陆续装备大明各地。
而京师重地,清一色配备众生平等炮。
朱允熥的神机营也部署在暗处。
承乾七年,又是三年一次的恩科考试,这回的恩科考试,已经开始以心学理念为主题了。
先前,心学虽然推广开,但是儒家思想毕竟严重,想要落实且接受,还需要时间。
此次恩科考试拉开帷幕之际,朱允熥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北方巡视的征程,他此番出行,目的有二。
其一,自然是亲自查看北方的考试状况,深入了解当地学子们对于科举的真实看法和态度;
其二,则是关乎帝都建造这一重大事务。
一路上,朱允熥不辞辛劳,直接去了新帝都的建造现场,认真视察着建造工程的进展情况,并与当地官员和工匠交流沟通,详细询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让朱允熥没想到的是,即便是一次性动用了几十万民夫,这一年多下来,新帝都也才刚刚打好地基而已。
这进程还是有些慢。
同时,朱允熥也没有忘记倾听民声民意,通过微服走访村落、与百姓交谈等方式,充分掌握当地群众对于迁都北方一事的想法和意见。
正如古人所言,欲知民间疾苦,真正做到司牧一方,就必须时常下乡走动,而非终日困守于衙门之中。
朱允熥深以为然,一直以来,他都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常常深入基层,亲身体验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当朱允熥的圣驾抵达北方时,民众们无不欢欣鼓舞,夹道欢迎,他们对这位关心民生、体察民情的皇帝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朱允熥在北方待了好几个月,若不是因为还要赶回去筹备殿试事宜,恐怕北方的百姓们定会百般挽留,不舍得让朱允熥离去。
承乾七年的殿试,北方学子的中榜比例比较前两回恩科考试,都有所提升。
但是比之南方,还是稍弱。
文学功底还是多了一些,当然,这也能理解。
毕竟北方分裂出去了那么多年。
朱允熥当即下旨,定辽东为经济特区。
让北方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至此,金陵、松江、岭南、北平、辽东,五大经济特区全部到位。
洛阳:呜呜呜,呜呜呜,宝宝蓝瘦,宝宝香菇,宝宝要说,呜呜。
随着辽东定为特区的消息昭告天下,北方再度欢呼,南方这边死气沉沉。
一众南方各省百姓:完了啊,没爱了啊,自从宣布要迁都北方,啥好事儿都是他们北方的,咱们南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有啥好消息了,终究是淡了啊,我们不羡慕,真的不羡慕,呜呜。
科举考试落下帷幕后,朱允熥开始对中榜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安排,经过深思熟虑地将这些新晋的士子们统统派遣至全国各地担任官职。
与此同时,当地原本的官员也迎来了一次全面的升迁调整,但他们的去处并非人们所预料的那样继续在内陆为官,而是被迁往遥远的海外地区。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朱允熥有着自己的考量。
那些刚刚通过科举踏入仕途的年轻学子们,由于缺乏实际的当官经验,若直接外放至偏远或复杂的地区任职,恐怕难以胜任。
因此,让他们先留在大明内陆熟悉政务、积累经验,无疑是更为稳妥之举。
而对于那些已有两三年当官经历的官员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和锻炼,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治理能力,可以独当一面,负责管理一方事务。
此时将他们外放至各地,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还能有效缓解众多藩王所带来的行政压力。
在此之前,官场中的风气颇为不正。
许多官员想要获得晋升机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去疏通关系、寻找门路。
然而如今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现任的官员们竟不再热衷于高升之事,即便一直待在原有职位上,他们也心甘情愿。
究其原因,便是如今一旦升迁,大概率会被调任至海外任职,远离故土、亲人和熟悉的环境。
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件令人心生畏惧之事,谁又愿意轻易离开家乡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但是,皇命难违啊。
与此同时,大明新的区域划分也出来了,承乾七年的海外领土被划分为十一个省。
而且各个都是大版图。
好几个小国被并为了一个省,开展教化,同时也便于管理。
京城这边的衙门,这几年来那就没歇过。
天天都有堆积如山的工作。
现在大明的路都修平整了,传递消息的速度也快多了。
加急奏折送来的时间都能减半。
论起悠闲,还得是朱允熥,每日虽然也要处理不少奏折,但那都是内阁已经批过的。
处理意见内阁已经写了。
朱允熥觉得没问题,只要写个准字就行,内阁在处理政务方面,倒是越来越熟悉了。
朱允熥下放的权力这么大,也让内阁有一种宰执天下的感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王纯卅这位内阁首辅如今真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虽然年纪大了,但精力却丝毫不逊于年轻人,甚至比任何人都更具干劲儿。
尽管天天都要泡在奏折堆里,埋头处理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常常一坐便是一整天,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旁人见了,皆感叹其辛劳与勤勉。
然而,对于王纯卅来说,这一切似乎都算不得什么,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毕竟俺是内阁首辅,天子之下第一人。
用他自己的话讲,“年纪大了也好啊,年纪大了觉少啊,如此一来,我便能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了。”
王纯卅希望能在未来的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自己的名字永载史册,渴望能够刻碑立传,以供后人敬仰。
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配享太庙,享受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