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一世将军死于战场,太子死于社稷
岁月无情,圣元大帝陈顾回终究步入暮年。临终之际,他躺在病榻之上,气息微弱如游丝。那苍老的手指却始终颤颤巍巍地指着屋内墙角处放置的长枪。总管太监西元匆忙过去将长枪拿起,递至已奄奄一息、年迈的圣元帝手中。圣元帝那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微弱光芒,仿佛看到长枪的主人满脸是血地站在那里,用愤恨的眼神质问他:为何要诬陷他通敌卖国。最终,圣元大帝手指向长枪的方向缓缓落下,溘然长逝。
在陈国,太子时期的陈顾回便名冠各国,堪称君子典范。他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仿佛从诗意画卷中走来,令人心醉神迷。他性温和宽厚,对他人怀着包容与理解之心,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保持从容淡定。
陈顾回自幼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垂髫之年,便能熟记经典书籍,出口成章。面对诸多难题,常常提出独到且深刻的见解,令夫子们惊叹不已,赞声连连。
少年时期身为太子,他将非凡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帝师由衷感慨:“太子仁爱宽厚,对待同窗友善亲和,谦逊好学,实乃国家未来之希望所在。”他不仅在学业上力求精进,更是重情重义。春节之际,他亲手为老师、同窗每人雕琢一个玉簪。那玉簪工艺精妙绝伦,饱含着他对师友的深厚情谊。同窗们忆起此事,皆感慨太子的赤诚真心。
陈宣光三十四年,太子陈顾回顺利继位,史称圣元帝。登基之后,他秉持仁政,广纳贤才,使朝堂上下清正廉明。对外,他有抵御蛮夷入侵的雄才大略,曾亲自挂帅出征。在战场,他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对内,他重视农桑,减轻百姓徭役赋税,推动商业发展,国家经济繁荣昌盛。此外,他积极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开创了一番盛世。
然而,只有陈顾回自己知道,他这一生兢兢业业,为权谋费尽心思,直至生命尽头,却仍未达成心中所愿。而那长枪,是他心心念念之人唯一留给他的念想。他一生最欢愉的时刻,便是身为太子时期与心上之人一同读书的时光。那时的他,为了能送心上人一支玉簪,无奈之下给所有人都做了玉簪。从十二岁起,他便暗自恋慕那人,一直到那人二十五岁战死沙场。自那人离去后,他废寝忘食,精心守护这国这邦,只因他深知那人一生爱君爱国。
他心中之人便是陈国史书上记载的骠骑大将军司马君缘。司马君缘生来具非凡气质,身板挺直,一生英勇。
十八岁时,司马君缘初任剽姚校尉,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他毫无惧色,身骑雄健黑色战马,身披厚重闪耀着冷光的坚甲,手持锐利长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烁寒芒,仿佛渴望敌人鲜血。身后八百骑兵士气高昂,眼神燃烧着炽热斗志。随着司马君缘一声令下,马蹄声响彻天地,如阵阵惊雷在大漠中炸响。他们如汹涌黑色洪流,向敌境奔腾而去。
进入大漠深处,狂风卷起的沙砾如密集箭雨抽打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司马君缘目光始终坚定望着前方。当敌军身影出现,他猛夹马腹,战马嘶鸣着向前疾驰。他率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龙跃九天,瞬间刺穿一名敌军胸膛。鲜血在风沙中飞溅,他的怒吼声响彻云霄:“将士们,随我杀敌!”身后骑兵受鼓舞,纷纷呐喊冲向敌群。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响成一片。
司马君缘长枪挥舞得密不透风,每一次出击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他左突右冲,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他的战马在人群中灵活穿梭,马蹄踏处,敌人尸体横七竖八。在他带领下,八百骑兵如勇猛狮子,在敌阵中肆意冲杀。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经过激烈厮杀,战场上弥漫着血腥气息和沙尘。司马君缘浑身浴血,但眼神越发坚定锐利。最终,敌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一战,司马君缘率领的八百骑兵以少胜多,两度功冠全军,威名远扬,封爵冠军侯。
陈宣光三十年,二十岁的司马君缘已成长为威风凛凛的骠骑将军。他肩负重任,指挥两次河东之战。战前,他日夜筹谋,分析敌我形势,制定精密作战计划。战斗打响,他身跨骏马,率先冲入敌阵,如战神降临。他的怒吼激励着身后将士舍生忘死。他率领大军势如破竹,俘虏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合山。此役,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给予匈奴右部沉重打击。成功收复河东走廊,为打通东域道路奠定基础。
陈宣光三十二年,二十二岁的司马君缘再展雄风。他率领精锐骑兵深入漠南,如利剑直插敌军心腹。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司马君缘指挥若定,身影在战火中穿梭,长枪挥舞,寒光闪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带领将士以无畏勇气和精湛战术,消灭匈奴部主力七万余人。而后乘胜追击,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宣示陈国威严,临翰海凯旋而归。此役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极大削弱匈奴势力,改变陈国对匈奴战争中长期守势状态。司马君缘用兵如神,灵活多变,注重方略,不拘泥于古法。擅长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善于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陈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其一生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卓着,让匈奴闻风丧胆,解除匈奴对陈国的威胁。
陈宣光三十三年,宣光帝自知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之上司马家势力日益庞大,担忧太子陈顾回难以压制。于是令骠骑大将军司马君缘再战匈奴,务必找出匈奴在逃王孙。司马将军立刻起兵出发。宣光帝故意拖延粮草供应,导致战役大败。司马将军未得帝令,在战场上毫不退缩,最终战死沙场。此事在宣光三十四年宣光帝临终前告知陈顾回,并表示死后会发布罪己书,称听信谗言致司马将军战死,以帮陈顾回挽回民心。陈顾回嚎啕大哭,曾想过放弃继位,但想到只有继位才能为司马将军洗清冤屈。后来总管太监西元拿出宣光帝留给陈顾回的司马将军陈情表,记载了司马将军保家卫国、为百姓社稷效命的决心。陈顾回看后,既羞愧又怜惜。司马将军一生保家卫国,却死于帝王之术,尸身未留,仅幸存兵卒带回他一直使用的长枪。陈顾回羞愧愤恨自己未看出父王心思,决心用一生完成司马将军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