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收缩兵力
夜晚子时,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二人迅速撤离平壤城。
待来到城东大同江,查大受、祖承训带人从一侧冲出。
“活捉小西行长!”
“冲呀!”
倭寇方面早有准备,一个倭寇头子带人就迎面冲了过去,就和神风敢死队一样,自杀式的阻拦。
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两个人头也不回,撒腿就跑。
李如松带人一路尾随而来,见此情景,二话不说,带人冲杀过去。
又一个倭寇头子带人冲过去,进行自杀式阻拦,但没拦住。
李如松带人从后面追,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从前面跑。
远处,有大批倭寇前来接应,领头的倭寇,名叫锅岛直茂。
平壤城南有一座城池,名为中和。第二军团自咸镜道撤至平安道以后,第一军团长小西行长将全部兵力收缩于平壤城中,南部的中和城,则交由第二军团的锅岛直茂驻守。
第二军团的军团长加藤清正本人进驻平壤城,与小西行长共同守城。
中和城的驻军本就是为了策应平壤城而存在的,明军攻打平壤城打了三天,中和城的锅岛直茂自然得到了消息。
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看到锅岛直茂带人赶来后,大喜。
紧接着,小西行长觉得不对,等他仔细一看,锅岛直茂屁股后面还跟着大队明军呢。
小西行长知道以中和城来策应平壤城,明军当然不会看不出来,大同总兵麻贵,一直带人盯着中和等城池中的倭寇。
只要你锅岛直茂敢从中和城中露头,我就打你。
锅岛直茂被吓唬住了两天,等到第三天傍晚,锅岛直茂做了充足的准备,要趁着夜色,支援平壤城。
在汉城与平壤之间,有十三座城池首尾呼应似的互相策应,而且每座城池之间的路程不超过一天。
倭寇设立自平壤至汉城这十三座城池的目的,就是相互策应,及时支援。
当锅岛直茂带兵出中和城后,麻贵按照事先计划,直接率军攻打中和城。
既想要平壤,还想留中和,顾头不顾尾,看你倭寇要哪边。
攻打中和城的同时,另派骑兵追击出城的锅岛直茂。
有大量的朝鲜人投靠倭寇,因此锅岛直茂对地形还算熟悉,走山地,钻树林,抄近路。一面试图摆脱明军骑兵的追击,一面试图尽快支援平壤。
结果还算理想,总算是接应上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但也没能甩掉身后的明军追兵。
几方面的人一碰面,夜色之下,大同江畔,一场凶杀恶斗随之展开。
说是恶斗,主要说的是明军,因为倭寇没想着恶斗,他们只想逃跑。
依靠夜色的掩护,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锅岛直茂,还真就成功脱险,可他们手底下的人,基本上全军覆没。
路途中经过锅岛直茂的诉说,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知道,中和城怕是去不了了,他们便直奔凤山。
凤山位于中和南部,已经出了平安道,属于黄海道的辖区。
等到了凤山城,城内一个倭寇都没有。
“八格牙路!”小西行长气的破口大骂。
“这里的人都去哪了?”
“按照事先的部署,驻守凤山城的大友义统应该前去救援平壤。这个混账东西没有救援平壤也就算了,怎么现在连人都不见了?”
锅岛直茂想了想,“大友义统这家伙,该不会弃城逃跑了吧?”
如今,锅岛直茂有点后悔,自己怎么就那么实在跑去救援平壤城了。麾下士兵几近全军覆没不说,自己还差点把命搭进去。
早知道大友义统这么干,我也这么干了。
“找个人问问就知道了。”加藤清正直接带人从街道旁的房屋内抓出几个朝鲜人。
“凤山城中的日本军队都去哪了?”加藤清正对着一个朝鲜人问道。
那朝鲜人老实回答,“听说是从平壤逃回来的日本兵说,守城的第一军团军团长小西行长战死了。”
“驻守凤山城的日本军队担心明军追击,连夜撤走了。”
听到别人给自己宣判死亡的小西行长怒不可遏,他一把拽住那朝鲜人,“大友义统这家伙跑到哪去啦?”
“这我就不知道了。”
小西行长推开那个朝鲜人,看向加藤清正,“看来,我们只能先去找黑田长政了。”
加藤清正点点头,“那就去龙泉城吧,那里由黑田长政的家臣驻守,距离此地也不算远。”
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二人辗转反侧,终于见到了第三军团长黑田长政。
与此同时,平壤失守的消息,也传回了汉城,在一众倭寇中,引起轩然大波。
倭寇的总大将兼第八军团军团长宇喜多秀家,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作为总指挥官的宇喜多秀家最先开口,“平壤失守了,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几近全军覆没,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二人,现正在赶回汉城的路上。”
“平安道、咸镜道,两道全面失守,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诸位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宇喜多秀家,出生于万历元年,很年轻。
他能当上这个总大将,也就是总指挥官,靠的不是他本人有多么的优秀,而是他宇喜多秀家,是丰臣秀吉的养子。
不仅如此,宇喜多秀家的妻子是丰臣秀吉视如己出的养女豪姬。
宇喜多秀家年纪轻轻能够身居如此高位,靠的就是其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兼女婿的身份。
“总大将。”第七军团长毛利辉元率先回答。
“属下认为,明军来者不善。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几近全军覆没,而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二人的能力,我们大家有目共睹。”
“以第一、第二军团的惨败来看,明军的实力要远超朝鲜军队的实力,甚至比我们当初预想的,还要高。”
“平壤失守,平安道全部沦落于明军之手,下一步,明军必然要兵发黄海道。首当其冲的,紧临平安道的黄州城。”
“驻守黄海道的第三军团,兵力不过一万两千人,怕是难以抵挡明军。”
“属下认为,我军应当收缩兵力,将黄海道的兵力乃至开城的兵力,收缩至汉城。”
“在汉城集中优势兵力,与明军展开决战。”
“汉城城池高大,易守难攻,且紧临大海,军需辎重就算是不通过陆地,也可通过海路获得补给。”
“我军一旦收缩防线,明军的战线必然拉长,就凭朝鲜人那不入流的样子,自然无法保障明军的军需。”
“就算我军在短时间内无法取胜,可只要时间一长,明军的军需必然出现问题。到时候,我们便能不费吹灰之力打败明军,就算是耗也能耗死他们。”
宇喜多秀家看向其他人,“你们可同意毛利军团长的意见?”
见无人反对,宇喜多秀家当即拍板决定,“那好,就按照毛利军团长的意思,平壤至汉城一线的军队,全部收缩至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