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记忆
沈曼轻轻摇头,“没事。”
她对她亲爸的记忆,其实基本上没剩多少。只是依稀记得,他对自己很好,每次出任务回来,都会将她高高举起,放在肩头逗她开心。
只是后来他牺牲了,妈妈大病了一场,后来又带着她改嫁如今的沈家,从前的记忆随着时间的逝去,渐渐尘封在心底。
她都快忘了,爸爸长什么样子。
顾青林抬起手腕看了眼时间,现在都已经下午六点多了。
“我们先去买一些菜,今天我下厨,好好做一顿好吃饭的,顺便给小北说说我们的事,你看怎样?”
沈曼思考了片刻,点头道,“好。”
他们都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其实小北早就知道,他们俩现在不是夫妻。
估计小北心里对于这事,一直很不安。
现在事情差不多定下来了,也时候告诉小北了。
两人在外面买了一些菜,又买了两斤熟食,这个点肉肯定是没了。
肉是很难买到的,不仅要肉票而且还有钱,要是去晚了还抢不到。
但是今天没有肉,总感觉缺点什么,顾青林最终还是去肉联厂看了一下,果不其然,肉早在上午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卖光了。
沈曼倒是觉得没什么,“没有肉,有鸡蛋也不错,炒鸡蛋也是荤菜,我那里还有一块腊肉,上次回老家的时候,奶奶他们硬塞给我的。”
“今天晚上咱们吃腊肉和鸡蛋,菜也买得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吧。”
顾青林抬头看了眼对面的供销社,对着沈曼道,“你在这里等等我,我去对面买些东西。”
说完,还不等沈曼回答,他已经大步朝对面走了过去。
沈曼还以为他是去买什么必需品,没想到等男人再次回来,手里拿着一包大白兔奶糖,递到了她的面前。
“小北爱吃这个糖,上次我看你也爱吃。”
沈曼眨巴着眼睛望着男人,忽然起了一丝逗弄了心思,“你这糖是为我买的,还是为孩子买的?”
她的声音放缓了仔细一听,实际上又带着几分甜软撒娇,但是配上她这张娇媚勾人的脸,却又有一种难以抵抗的魅力。
顾青林喉咙干涩,目光忍不住落在她的脸上,“小孩子不能多吃糖,自然是给你买的。”
沈曼一下子笑了起来,眉眼弯弯,语调微微上扬,“原来小北只是顺带呀~”
“他要是知道了,该伤心了。”
顾青林脸色一阵滚烫,不自然地移开了视线,“他不会的。”
在小北的心里,她放在第一位,大白兔奶糖永远排在后面,至于他这个爸爸,恐怕地位还没一颗糖的高。
沈曼笑了笑,“好啦,不说了不说了,小北在家该等急了,我们先回去。”
回家的路上。
顾青林提出后天,想要正式上沈家拜访一下,沈曼沉默了片刻,“先不急,等我明天回去看看。”
她其实不太想让沈向山,参与到她的婚事之中,毕竟他为了沈萍,选择放弃她的时候,她和他之间的父女情分就已经断了。
现在之所以维持表面的和谐,那是因为她妈和明川两人在。
抛除四年前沈向山做的那件事之外,他其实对她妈还有明川都挺好的,她不想因为她的事,破坏妈妈和明川的幸福。
顾青林点了点头,也没问为什么,只是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为沈曼挡去入秋的冷风。
很快,两人回到了家。
于婶子刚好带着顾小北在院子里玩耍,瞧见两人一块走进来,周围的气氛也跟以往明显不同,不由得愣了一下。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两人的关系从来没公开说过,但是今天却不一样,很明显有什么东西变了。
顾青林瞧出了她的疑惑,他正式介绍道,“于婶,曼曼是我的未婚妻,不久后我们即将结婚。”
于婶子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
那小北的妈妈……
她连忙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算了,自己只是一个拿钱办事的人,默默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顾小北听到这个消息很激动,他跑过来抱着沈曼的大腿,眨巴着眼睛,“那我以后是不是可以喊妈妈了?”
沈曼低头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嗯,等我和你爸爸领完结婚证,小北就可以随时叫我妈妈了。”
“但是现在还不行,估计还要等上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小北乖乖的,好不好?”
顾小北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好。”
只要能让爸爸妈妈重新在一块,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于婶子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小北是真心喜欢小沈同志的,希望以后他们重新有了新的孩子,还能这样对小北吧。
顾青林提着菜进厨房做饭,沈曼在院子陪孩子玩。
等饭菜做好,一家三口再次坐下一块吃饭。
顾青林率先夹了一块炒鸡蛋,放进了沈曼的碗里,面对自家儿子亮晶晶的眼睛,他十分淡定地给儿子也夹了一块。
“好好吃饭,别光顾着看,我和你妈妈又不会跑。”
这几天也不知道是咋了,这孩子总是会看着他和沈曼走神发呆,
顾小北撇了撇嘴,“爸爸,你真讨厌,我只是想好好看看你和妈妈而已,你都不让看。”
沈曼往他的碗里夹了一根青菜,又瞪了顾青林一眼。
“小北不生气,妈妈已经替你教训他了,今天晚上,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我们都在这里陪着你。”
她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因为今天日子特殊,孩子难免有些激动而已。
顾小北朝顾青林做了一个鬼脸,“我就知道,妈妈最爱的就是我。”
面对母子俩的同一作战,顾青林挑了挑眉,开口求饶,“好好好,是爸爸错了,爸爸向小北道歉,小北原谅爸爸好不好?”
顾小北扬起下巴,佯装思考几秒,最后做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好吧,看在爸爸诚心道歉的份上,我原谅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