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论赏改制,恩威兼施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不定,张献忠坐在那张宽大的雕花书桌后,眉头紧锁,双手不停地揉着太阳穴,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之色。
“这可如何是好?
这些年兄弟们跟着我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论功行赏本是应该,可这赏赐稍有差池,便是麻烦不断啊!”
张献忠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着几分烦躁。
这时,亲信太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添了些茶水,低声说道:“陛下,可要传哪位大臣来商议商议?”
张献忠挥了挥手:“不必了,这事儿还得朕自己拿主意。”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武将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身影。
“像李定国,那可是一员猛将,战功赫赫,镇守宣府到山海关,为朕立下了汗马功劳;
还有刘文秀、孙可望他们,哪一个不是拼了命地为朕打江山?”
许久,张献忠停下脚步,像是下定了决心:“朕意已决,就效仿那明朝的规制,对外戚不得封王,且爵位不再世袭罔替,隔一代降一级。
如此一来,既能赏了功臣,又可避免爵位泛滥,导致尾大不掉之势。”
正当他准备唤人拟旨时,徐以显求见。
张献忠让他进来后,徐以显行礼问道:“大帅,听闻您在为封赏之事烦忧,可有了决断?”
张献忠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于他,徐以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此计虽好,但臣担心武将们会心生不满。
毕竟他们大多出身草莽,对这爵位看得极重,若贸然推行,恐会影响军心啊。”
张献忠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说道:“朕也知晓他们的心思,但国家初立,根基未稳,若不加以约束,日后必成大患。
朕会召集他们,当面将此事说清楚,晓以利害,想必他们会理解朕的苦心。”
“陛下圣明,只是在宣召武将们时,还需斟酌言辞,莫要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
徐以显提醒道。
“朕自有分寸。”
张献忠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传朕旨意,明日召集所有武将进宫议事!”
次日,武将们齐聚大殿。
张献忠高坐龙椅之上,俯视众人,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论功行赏之事。
这些年,你们随朕征战四方,皆是大汉的功臣,朕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众武将听闻,脸上露出期待之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过,朕决定效仿明朝规制,对外戚不得封王,且爵位不再世袭罔替,隔一代降一级。
朕这是为了我大汉的长治久安着想,如今国家初立,百废待兴,若爵位随意封赐且世代沿袭,只会养出一群骄奢淫逸之徒,于国于民皆不利。”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武将们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一位性急的将领忍不住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臣等在战场上拼死拼活,为的就是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这世袭之权若是没了,日后子孙何以为继?
还望陛下三思啊!”
其他武将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臣等一片忠心,还望陛下体恤!”
张献忠脸色一沉,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朕难道不知你们的忠心?
但你们也需为国家考虑!
若因贪图个人的爵位世袭,而坏了国家大事,你们于心何忍?”
秦虎见气氛有些紧张,站出来说道:“陛下,臣理解陛下的苦心。
但武将们大多心思直率,还望陛下能给些安抚之策,以免寒了将士们的心。”
张献忠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一些:“秦将军所言甚是。
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设立国子监,旨在选拔天下贤才、任用有能之士,从而让朝堂之上充满德才兼备的官员。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朝廷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为百姓谋福祉、促发展。
同时,朕还要建立演武堂,专门用于挑选优秀的将领。
这些将领将会肩负起为我大汉开拓疆土、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们需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忠诚不二的品质。
你等不论是嫡子还是庶出子孙,都可以进入私塾学习知识和技能。
只要勤奋努力、学有所成,将来就有可能立下不世之功,光宗耀祖。
倘若各个都能有所成就,那么即使一门出现三公这样的高官显爵也并非难事。
朕殷切期望你们能够成为杰出的将帅之才,但更希望你们的子孙后代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绝不能让你们的后人堕落为只知道吃喝玩乐、沉迷于酒色之中的纨绔子弟,整日流连于妓院青楼,成为国家的蛀虫和累赘。
只有代代相传、不懈进取,我们大汉才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众武将听了张献忠这一番话,脸上的神情渐渐从不满转为思索。
那位性急的将领微微低下头,似乎在权衡利弊,过了一会儿,他再次抱拳说道:“陛下,您所言的国子监和演武堂,听起来确实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着想。
只是这具体如何运作,如何能确保我等将士的子孙真有机会出人头地,还望陛下能详细说说。”
张献忠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许多,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说道:“朕自会安排妥当。
这国子监,将广纳天下名师,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学,皆可入朝为师。
所授课程,不仅有经史子集,更有治国安邦之策、天文地理之识。
朕会定期亲自前往视察,考核学子们的学业,对于成绩优异者,直接授予官职,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为国效力。”
“而演武堂,将由朕最得力的将领担任教头,传授实战之法、排兵布阵之术。
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举行比武大赛,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苗子,委以军事重任。
朕也会时常前往观看,为你们的子孙加油鼓劲,让他们知道,朕对他们寄予厚望。
即便文不成武不就,还可以跟随莫凡学习武器工坊各种技能,不至于一无是处。”
武将们听着张献忠的描述,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不少人开始露出期待的神情。
这时,秦虎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此等举措,实在是高瞻远瞩。
末将以为,还可在各地设立武学分院和文学校舍,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军事训练,如此一来,我大汉人才辈出,何愁国家不兴?”
张献忠眼中一亮,大笑道:“李将军所言甚是!朕即刻下令,让各地筹备此事。
不仅要让京城的国子监和演武堂成为人才的摇篮,也要让全国各地都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随后,张献忠又与武将们商讨了一些细节问题,如资金的筹备、师资的选拔、场地的建设等。
武将们纷纷建言献策,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原本因爵位问题产生的紧张氛围已消失不见。
最后,张献忠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朕深知你们的不易,也明白你们对家族的期望。
但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着想,大汉必将繁荣昌盛。
今日所定之事,望大家回去后好好传达给手下的将士们,让他们安心为国效力,朕绝不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将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