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于谦献策

第9章 于谦献策

兵部尚书在亲王府留宿,隔天一早,联袂而至宫门下,引得他人注目。

越过人群,两人站到了最前方,于谦这时才和朱祁钰分开,走到了尚书群中。

吏部尚书王直看到于谦过来,便拱手打招呼道:“于尚书。”

“王尚书。”

于谦也是拱手。

尚书之中,有一个老人闭目养息,却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他便是仅剩的托孤大臣,胡濙。

没办法,唯二的托孤大臣张辅也被带去了土木堡,身死。

简单的打招呼过后,王直拉着于谦的衣角,低声道:“郕王殿下是否监国?”

于谦摇了摇头,回答:“殿下也需自保。”

闻言,王直的脸色一沉,细语道:“天子北狩,亲叩国门,而王嗣如此推却,这是为何?”

有那么一瞬间,于谦想跟王直解释朱祁钰为何如此,但还是忍住了。

王直出身寒门,在于谦看来,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没经过朱祁钰同意,于谦也不敢乱说。

毕竟朱祁钰一直被忽略,就算是现在,于谦也看不清这位郕王,总觉得他还有后手。

“殿下要三千亲卫。”

于谦毫不犹豫开口说出了朱祁钰的条件。

“锦衣卫还不够吗?”

皱了皱眉,王直思虑后问道。

“那是天子亲卫,并非殿下所有。”

老神在在的于谦摸了下胡须。

听到回答,王直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在他思维之中,这两者区别不大。

毕竟天子都叩自家重镇的门关了,朱祁钰是最好的替补人选。

想到这,王直的思维闪过一丝灵光,稍纵即逝。

“于尚书是说,郕王殿下还是郕王殿下?”

于谦叹气,点了点头。

“岂可如此!”

王直藏在袖中的手微微握拳,沉重的鼻息吹得胡子一翘一翘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太子年幼,主少国疑,而天子还…”

说着,王直很快止住了话头,千错万错,都不能是皇帝的错,如果是皇帝的错,那么朝堂上的大臣就没有尽到辅政之职。

于谦斜看了王直一眼,“那位还尚在。”

说实在,能干出那种事的皇帝,于谦真的有点难以启齿。

“如今兵凶在即,殿下怎能如此不顾大局。”

听明白于谦的话,王直对朱祁钰有了些反感。

“殿下谋虑深远,王尚书不必如此。”于谦道。

王直微微一愣,随后沉默了下来。

当小黄门那声嘶力竭的喊声传来后,文华殿的大门缓缓打开。

因为朱祁钰没有同意监国,大权自然先落在了孙太后手里。

不过这权力来得烫手。

毕竟昨日于谦已经提过了,明皇祖训,后宫不得干政。

朱祁钰走在最前面,入殿之后,因为没有皇帝,兴安就夹着嗓子汇报今日出席的官员数量与告缺的人数。

很明显,相比昨天,今天又少了许多。

等到兴安宣告有事起奏后,于谦第一个站出来。

“臣请郕王殿下监国。”

话一说完,他就直接跪了下来。

王直看了眼于谦,随后也出班道:“臣请郕王殿下监国。”

随着王直出班,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

偏殿的孙太后枯坐着,她没有丝毫的办法。

就连之前立皇太子的诏书,到现在都还没发出去。

只要没有人监国,或者说,朱祁钰不站出来,那么整个皇室,就只是一个空架子。

司礼监太监金英看着满朝文武,微微皱眉,再看那珠帘后的孙太后,他知道,那郕王朱祁钰的拒绝,已经开始聚势了。

“太后恳请,郕王监国,护大明江山。”

孙太后通过金英的嘴,向朝臣们开口。

朱祁钰没有说话,而是转身,看向于谦,随后咧嘴笑道:“长者赐,不可辞,满朝诸公再三所望,本王自是不能再推脱。”

原本以为朱祁钰还会推辞的百官和孙太后都愣了一下。

在大明王朝,监国这个位置,一般是由储君或者宗室,为的就是防止后宫干政。

总百官,理政务,率中外。

在此之前,朱祁钰还只是居守京师的吉祥物,但是在百官和太后的请求下监国,那意义便不再一样。

看着发愣的满朝文武,朱祁钰轻咳一声说道:“诸位还不快请起,当务之急,是商讨军国事宜。”

“臣请廷议。”

于谦起身后,又躬身说道。

闻言,朱祁钰看了上首太监兴安一眼,然后点头道:“若无其他启奏,除六部尚书与侍郎外,退朝吧。”

皇帝叩门的事情正在发酵,不断有消息传到京城。

有了监国的人,朝廷这台机器才开始有序运转起来。

文华殿中,只留下了六部和朱祁钰,就连孙太后也不能干涉廷议。

小黄门搬来了一道屏风,上面是大明的舆图。

“于尚书,如今情况如何?”

朱祁钰站在舆图前,看着一道道线条和标注的城池。

闻言,于谦躬身,从袖中掏出了一沓厚厚的奏折,呈递到朱祁钰面前。

这些过程,朱祁钰无比熟悉,毕竟他经历过。

“殿下,如今贼酋领三万精骑,裹挟十万余民夫,带皮甲士两万,此为西路军在顺天府横行,中路脱脱不花,东路孛罗,届时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一边听着于谦讲解局势,朱祁钰翻开了手中的奏折。

上面记载着大明的武库留存。

京城的武备已经被朱祁镇掏空,所留盔甲仅能武装十分之一的将士。

于谦提议,从南京武库中调取三分之二,共一百二十六万件补充京城守军,并且派人收集土木堡丢弃的头盔、甲、神枪、神铳、神箭、火炮等。

那可是二十万明军的军备,就算是溃败,所遗留的也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然后就是改革军制,将京营三营改为十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

至于人力,在改革京营后,填充入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等,并不是问题。

最后就是粮食,如此多人,所需粮食巨大。

一旁的王直半阖着双眼,没有多说一句话。

于谦当不了文官之首,现在文官,以王直为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殿下请登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明:殿下请登基
上一章下一章

第9章 于谦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