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专案组遇袭
钱镠喊来卫士,取来枪支,看着样式,袁玉璋心里便有了数。这不就是安西步枪嘛,为了掩人耳目,枪托上的标识还被人擦了去。
袁玉璋道:“这等枪支,远不如汉阳造好,等你走得时候,我派人送你五百支。”
钱镠道:“殿下如此大方,小臣惶恐,还是按价购买吧。”
袁玉璋道:“你日前配合海军立下大功,本就是赏赐的,不要再客气了。真想汇报就好好配合刘将军彻底拿下杨行密!”
钱镠起身称是,刘耀章将其请进作战会议。此战刘耀章决定速战速决。
红巾军士气高昂,毅然兵分两路,如同两支锐不可当的利箭,从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朝着扬州步步逼近。
海军孙永部更是毫不懈怠,他们不断加强对长江沿岸的袭扰。一艘艘战船在江面上纵横驰骋,士兵们奋勇作战,尽最大的努力去破坏当地的经济。
他们的行动犹如风暴一般,席卷了长江沿岸的各个角落,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杨行密不得不分兵应对,从而打乱他的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钱鏐亲自带领着部队果断截断海上补给路线。他们对与杨行密有关的客商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丝毫不留情面。
那些客商们在钱鏐部队的攻击下惊慌失措,四处逃窜。钱鏐此举,意在断绝杨行密的根本,让他失去外部的支援,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当政策确定下来之后,各军迅速展开行动。杨行密麾下的精锐骑兵和雇佣兵虽然实力不凡,但在步兵炮的强大攻击之下,却显得力不从心。步兵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如雨点般落下,让杨行密的部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他们一路撤退,曾经精心策划的利用地形优势打伏击的计策,在此时也再难实行下去。
杨行密此刻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四处都遭遇着沉重的打击。无奈之下,他急忙向朱温发出求援信号。
然而,朱温此时正全神贯注地应付着北边的李克用,根本无暇顾及杨行密的困境。朱温的军队与李克用的部队在北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硝烟弥漫,战火连天。在这样的局势下,朱温哪里还有精力去管杨行密的这档破事呢?
江西观察使和福建观察使在这个关键时刻,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此时都被韦庄派来的说客所威胁。那些说客巧舌如簧,言辞犀利,让两位观察使心生畏惧。
他们只顾着跟楚王谈条件,试图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寻找一条生存之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哪里还敢出兵抵抗红巾军的进攻呢?
杨行密顽强地坚持了半个月,但最终还是受不了了。他无奈地派人前往红巾军请和,然而袁玉璋却坚决不允。走投无路的杨行密只好选择请降。
双方经过商议,决定在和州举行受降仪式。在受降仪式上,杨行密满脸羞愧,而红巾军将士们则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杨行密被袁玉璋任命为云麾将军,袁玉璋命令他在三个月内收复江西和福建。为了支持杨行密的行动,孙永将派出海军进行支援。
孙永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精心挑选了精锐的海军部队,准备为杨行密的行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刘耀章一直对杨行密怀有深仇大恨,正想要报仇雪恨。当他听闻袁玉璋不杀杨行密,反而委以重任时,当场就怒火中烧。
他愤怒地冲上前去,拉着杨行密狠狠地揍了一拳。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看样子是要准备把杨行密活活打死。
袁玉璋见此情形,大怒不已。他立刻下令将刘耀章关起了禁闭,以维护军队的纪律和稳定。
杨行密看到红巾军将士那愤怒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惧怕。他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十分危险,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很快就组织好兵马,向着江西进军。他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能够重新赢得袁玉璋的信任,也能够平息红巾军将士们的愤怒。
袁玉璋见杨行密离开后,方才将刘耀章放了出来。他深知刘耀章的心情,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以大局为重。他希望刘耀章能够理解他的决定,共同为红巾军的未来而努力。
眼下,南方各地均已平定,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一支肩负着重要使命的调查组,在章碣的带领下,正向着安西疾驰而去。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彻查那轰动一时的军火案,然而谁也未曾料到,危险正悄然在秦州降临。
当章碣调查组行至秦州之时,宛如平静的湖面突然掀起惊涛骇浪一般,一支不明武装如鬼魅般出现,来势汹汹。
他们如同饥饿的狼群发现了猎物,毫无预兆地发动了凶猛的袭击。
那瞬间爆发的战火与喊杀声,让章碣调查组猝不及防,就像在黑夜中遭遇暴风雨的旅人,陷入了极度的慌乱。
调查组一行一百余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下,顿时陷入了惨烈的厮杀之中。枪林弹雨交织,鲜血在秦州的土地上肆意流淌。
章碣身先士卒,奋勇抵抗,可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他不幸受了重伤,生命宛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周围的战友们有的倒下再也没有起来,有的在血泊中痛苦呻吟,那场景宛如人间炼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扬起一片尘土,刘志远率领的红巾军如天兵天将般及时赶到。
他们迅速投入战斗,与不明武装展开了殊死搏斗,为调查组开辟出了一条生命通道,这才使得调查组的成员们有了一线生机。
在红巾军军医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救治下,章碣那微弱的气息才逐渐稳定下来,总算是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
消息迅速传回了袁玉璋处。韦庄听闻此事,心急如焚,当即向袁玉璋请命,要求亲自前往秦州调查这起恶性袭击事件。
然而袁玉璋却摇了摇头,拒绝了他的请求。此时,虽然与朱温处于对峙局面,但袁玉璋心里清楚,朱温看似来势汹汹,可实际上并无深入己方腹地的能力与魄力,只需牢牢守住防线,便无大碍。
可这军火案却不同,它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毒瘤,若不尽快调查清楚,那些源源不断的军火就会如同流水般输送到自己敌人的手中,日后必将成为一个极其难缠的大麻烦,甚至可能会改变整个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