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为什么非要孩子做家务?
直播间画面。
丁立和阳阳一家人坐在客厅,其乐融融的聊天看电视。
丁立拿着手机,开始念道。
“阳阳,你们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
“要求全班学生,在今天做一件家务事,并且拍照发在班级群中打卡。”
“明天还要写一篇小作文。”
“阳阳,你打算做什么家务??”
阳阳还没开口。
阳阳爷爷在一旁听到,大嚷道。
“什么?!”
“作业是做家务?!”
“什么老师呀??我家孩子去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做家务算什么知识?!”
“别累到我孙子了,不做!!”
丁立看着一旁表情不悦的小老头。
“哎呀,爸~”
“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全班都要做的,未必就你孙子不做呀?”
“到时候明天写作文,阳阳不会写怎么办?”
阳阳爷爷:“不会写??”
“为什么不会写。”
“不就写个作文吗??”
“这样,一会儿吃了饭,到洗碗的时候,阳阳就在一旁看着。
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呀?
看一看,观察观察不就会写了?”
丁立无语:“爸,哪有你这样教孩子的??”
“我小时候在学校大扫除,打扫卫生,也没见你去学校帮我呀??”
“一会儿要拍照发班级群,全班同学都有照片,就你的大孙子没有,不是挨批评吗??”
阳阳爷爷:“你小时候,我不是要工作吗?工作忙。”
“而且,你能和我的大孙子比吗?”
说着,笑呵呵地一把搂过阳阳,捏着阳阳胖乎乎的脸蛋。
“照片嘛。”
“一会儿洗碗的时候,就叫阳阳拿着碗摆摆样子,拍两张照片发在群里就行了。
这还不简单?”
丁立:“……”
“爸呀,你这个不是教阳阳作假吗??”
阳阳爷爷:“作假咋了?老师又不知道。”
“反正不能累到我宝贝孙子。”
丁立:“爸,你知道在直播吗?”
“万一阳阳老师看直播呢?”
阳阳爷爷:“……”
“啊??”
看到阳阳爷爷惯孙子的一幕,
直播间不少的网友发起了牢骚,弹幕也在不停地滚动。
——“怪不得阳阳不会做家务呢,有家长惯着呢。”
——“哎,现在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做家务,只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说起阳阳爸爸说小时候在学校大扫除,我也想起我小时候在学校大扫除的日子了。”
——“以前我们80.90后开学第一天大扫除都是班上同学一起打扫,扫地,拖地,擦桌子,爬上爬下擦玻璃都有。
现在小孩子上学第一天,还是我们这些80.90的家长去大扫除,可着就捞着我们这两代人薅呀。”
——“我觉得适时地学习做家务,培养小孩的好习惯,也可以劳逸结合,笑笑平时在家做家务,也没耽误孩子成绩好呀。要不然离开了父母什么都不会做,怎么生活,做题又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没错,我就从小培养自家孩子做家务,孩子能知道妈妈做家务的不易,平时更爱护环境。要不然光口头教育,根本不管用。”
“……”
关于让不让学生做家务,其实很多家长的意见都不统一。
有的家长觉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应该花费时间在做家务这件事情上。
这时。
节目组再次将直播间切换到观察室。
听取一下几位观察员的意见。
面对镜头,小艾拿起话筒,优雅开口道。
“魏成,你家孩子6岁了吧?”
“平时你会安排你家孩子做家务吗??”
魏成笑道:我家有保姆,有钟点工,我和我老婆都不做家务,怎么会安排孩子做家务?”
“当然没有~”
小艾继续道:“那你觉得是孩子是否应该从小做家务呢??”
魏成:“我觉得没有必要吧??”
“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什么智能扫地机器人、洗衣机、洗碗机、甚至做菜机也有,为什么非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做家务。”
“我平时认真工作,赚钱就行,毕竟术业有专攻嘛,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
弹幕滚动:
——“哎,魏成和许佳佳一样的,都是大明星,赚的多当然可以请保姆或钟点工,假手于人。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可没那么多钱,花费请人做家务上,只能自己做。”
——“肖扬还不是赚的挺多的呀,他不是也会安排笑笑做家务,也亲自下厨做饭呀,也不是每个有钱人都不接地气吧?”
魏成放下话筒,
小艾又看向石校长:“石校长,刚刚阳阳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做家务,并要求打卡。”
“我看阳阳爷爷就反对,石校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石校长:“其实做家务吧,不光是做家务,也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
小艾有点纳闷:“这怎么说,石校长?”
石校长:“有些孩子也许学习不好,也没有多少才艺,
家长平时让孩子做一件家务,孩子却做的不错,家长可以郑重的表扬他,那将在无形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这就很利于孩子的性格阳光的培养。”
“还有一方面,一家人经常在一起做家务,是不是就会有很多的交集?
这样孩子和家长的接触就多了起来,就会更加亲近父母。
而不是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学习,这样孩子和家长的说的话少,家长根本无法得知孩子心中的想法。”
“其次呢,家务这件事又小又琐碎,难度不高但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
魏成:“听石校长这么一说,做家务还有这么多好处,我以前都不知道呢。”
小艾:“对呀,我相信直播间的家长听到石校长的话,应该也能明白老师布置做家务这种家庭作业的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