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郁郁寡欢
贾谊参加完牧家祭祀大典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前往长沙赴任一事。
在此期间,他曾与庞理有过一次深入交谈。当庞理得知贾谊是因遭贬谪才被派往长沙时,便极力劝说他留在牧家。然而,贾谊只是淡淡地回应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听到这句话后,庞理明白了贾谊的决心,也就不再继续劝解。
贾谊南行,路经湘水。这湘水,便是那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所在。
贾谊一路上黯然神伤,愁绪满怀却无从排遣,当他来到屈原投江之地,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顿时心生怜悯、惺惺相惜之情。
贾谊以屈原自比,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伤心之人,再次来到伤心之地,心中的哀伤更是与日俱增。
贾谊既感伤自己的身世,又惋惜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于是挥笔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完成后,屈原和贾谊两人已难分彼此,分不清究竟谁是屈原,谁又是贾谊?
他们似乎融为一体,难以区分。
贾谊宛如生活在战国时期,而屈原又好似生活在汉朝。就如同无法分清到底是庄周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一样。
后来唐代诗人刘长卿前来拜谒贾谊故居,同样感慨时事,触景伤情,将自己比作贾谊,写下一首名为《长沙过贾谊宅》的诗。
贾谊怀着满腔悲愤之情写下了一篇饱含着无尽哀怨的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浓浓的哀愁,让人根本不忍心去读完。
文中只有一句话:谗言佞语的奸臣当道,正直善良的好人却遭到贬谪;举世之中竟无一人能懂我的心意,让我感到无比的苦闷和压抑。
贾谊就这样在长沙这个地方一直郁郁寡欢地哀伤了整整三年,而这里潮湿的气候也加重了他心中的忧愁,使得他始终无法排解内心的痛苦。
外部环境的困扰加上内心深处的愁苦,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三年后的某一天,一只长得像猫头鹰一样的鸟突然飞进贾谊的房间,并落在了他的座位旁。
古人向来视猫头鹰为不祥之物,贾谊本来就满心忧愁,看到这只鸟后更是觉得凶多吉少。
贾谊认为自己恐怕活不了多久了,心中的抑郁之情如同长沙那挥散不去的湿气一般,愈发沉重起来。
贾谊的哀伤情绪猛然增加,便拿起笔来,将心中的悲伤全部书写出来,写成了一篇名为《服鸟赋》的文章。
《服鸟赋》情感真挚动人,用词潇洒不羁,生动地展现出作者遭受挫折后看穿世间万物的豁达心境,以及与自然万物一同畅游的逍遥态度。
然而,贾谊虽然能在辞赋中与天地万物自由翱翔,但在现实生活里却无法参透世事,执着于耗尽自己一生所学来建立功勋和成就事业。
这种对功名的执念也为他最终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贾谊心中充满着对建立功业的强烈渴望,并非出于名利的追求,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施展才华的执着。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痴”,这份痴情让人不禁为他心生怜悯。
当一只怪异的鸟儿飞进室内时,贾谊为自己占卜了一下。
卦象显示:野鸟进入房间,意味着主人即将离去。这个“主人”确实要离开了,但并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前往觐见汉文帝刘恒。
刘恒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有着开疆扩土、称霸四方的雄心壮志,他只希望能够守住祖宗留下来的家业,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得饱穿得暖。
而贾谊在刘恒的政治生涯中并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因此,当看到周勃等一众老臣对他的反对如此激烈时,刘恒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这位文人贾谊来稳固朝纲。
自古以来,官场上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感叹不已,正所谓“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贾谊从中央被贬到地方后,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满腔的壮志豪情也难以实现,这使得他心如死灰般绝望,整天郁郁寡欢,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