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徐东楼的调研之旅2
徐东楼先在县城里转了转,作为新建县,新原野县的主要第二产业都在县城里,在县城就能基本搞清楚新原野县的产业现状。
转了一圈下来,徐东楼发现新原野县的产业基础十分差,基本没有什么高级的产业,都是些初级的农产品加工业,整个县就是一个农业县。
这也是澳宋目前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荒地到农业县,从农业县到工业县。
“看来接下来这几年酒是少不了喝了,招商引资的任务很重啊。”转完县城后徐东楼感叹道。
不过让徐东楼唯一比较庆幸的是居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错,察看完产业,徐东楼又去了县里的医院和学校察看情况,情况还好,不过在城里无法代表整个县的情况,还得下乡去看看。
不过这一圈转下来出城下乡时间有些晚了,徐东楼只得让马车夫回县行政大院,等第二天再下乡。
第二天徐东楼起了一个大早,早早下乡去了,出城后一片片整齐的良田让徐东楼赏心悦目,偶尔出现的畜牧群也让他开心。
新牧野县东部是沿海地区多平原,农牧业发达,这让徐东楼很满意,但也有让他不满意的是,乡下的医疗水平很差,7年义务教育普及的也很不好。
澳宋之前的教育制度师承后世,但是运行下来发现并不适合澳宋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学制不合适。
于是教育部为了贴合目前澳宋国情,把6+3+3的学制改为5+2+2,把9年义务教育,改为了7年。
这既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也可以更快速的培养出来合格的工人,而且澳宋16岁算成年,14岁可以合法工作,缩短学制也可以更好匹配劳动年龄。
医疗机构缺医少药,教育机构缺少合格的校舍和教师,而且很多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家长让孩子在学校里读个几年书认识字脱盲以后,孩子也大了,可以给家里帮工了,就让孩子辍学在家做家务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事,这在农业社会无可厚非。
虽然澳宋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法》,法律规定家长不得阻拦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就是违法,但是这一条执行起来非常难,在广大农村更是直接形同虚设。
除了硬的,澳宋官方也来了软的,家长支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期间,每年每个子女财政补贴5块钱。
但一个劳动力一年创造的价值远大于5块钱,即使这个劳动力还没成年。
家长一算这个账,自然对于补贴看不上了。
同时澳宋没有“科举考试”,也没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书读出来以后能不能当官全看个人发展。
更没大明对于读书人变态般的优待,进一步降低了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徐东楼对于这种情况是痛心疾首,这些民众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居然断绝了孩子的前途。
作为一个县长他和普通民众的信息差非常大,从个人功利的角度来说,他知道以后澳宋社会想要出头就要读书,必须拿到足够的学历,毕竟这些孩子没有当议员的爹妈。
当然你要是只想混个温饱,一直当社会底层自然不必读太多书,认识字就可以了。
而从国家社会的宏大叙事来说,教育才能开启民智,只有国民有高的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发展文教乃是澳宋的基本国策之一。
所以对于徐东楼来说不管是造福于民,还是自身的仕途,都让他必须狠抓教育,他决定之后回县城一定要优先解决教育问题。
想完这些徐东楼继续出发,结果沿着公路走了不远,突然遇上两个人设卡拦截,徐东楼还以为遇上劫道的了。
不过转念一想徐东楼又觉得不是劫道的,以澳宋的治安,光天化日之下,谁敢这样在大马路上劫道,不怕被治安员抓去冲业绩?
派人下车去一问才知道不是劫道,是收过路费,于是徐东楼让警卫把手枪收起来,决定自己亲自下去交涉,看看是什么情况,毕竟“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
“两位老乡,这是公路人人都可以走,为什么要在此设卡收费啊?”
两个收过路费的人一听徐东楼的谈吐,一看后面的马车就是知道徐东楼不是一般人。
“这位大哥有所不知,这段路是我们村里自己出钱出人修的,所以才在此收费。”
“哦,那倒是天经地义,那你们看看我们这辆车要收多少钱?”
“你们这辆车加上车夫载了五个人,没有载货,收两毛钱就行了。”
“好,小杨你过来付一下钱吧。”
等徐东楼的马车过卡了以后,其中一个收费人员突然大叫。
“不好,刚才那个人怕是官老爷。”
“你怎么看出来的?”旁边的另一个人问道。
“你傻啊,什么人出门要好几个人跟着,而且让别人帮忙给钱?”
“万一他们是行商呢?”
“你见过不带货下乡的行商吗,而且刚才那个人身上也没有行商身上的铜臭味。”
“那我们快把钱还回去吧。”
“人家都走远了,怎么还,你的两条腿还追的上人家的马车吗。”
坐在车上的徐东楼并不知道他身份已经被一个普通的收费员给识破了,他正在思考着刚才的事。
通过和在本地任职已久的小杨交谈他得知,由于县财政不富裕,所以只有国道县道和部分乡道是公家修的。
其他部分乡道和全部村道则是当地居民自己出钱出力修建的,有些乡村富裕一点,修的公路就是真·公路,让人免费过。
有些穷一点的乡村修的路就要收费,这些乡村会在自己修的路段上设卡收费,轮流让村民们抽出时间去收费,收来的钱就当做修路的费用和后续维护的费用。
徐东楼对于这种现象其实很熟悉,当年他还在大明时,大明的官道就是遍地的收费卡,有些是收税的,有些是收过路费的。
但是到了澳宋以后对于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毕竟他之前一直在新安任职,虽然也是乡里。
但是新安的乡在“皇城根”可不会缺修路的钱,而且大多数路直接就是国道不需要乡里掏钱。
不过虽然他理解这些村民设卡收费的原因,但是他作为县长,回去以后一定会禁止这行为。
新原野县想要发展肯定少不了各路商旅,要是县域内的公路上各种收费卡林立,对于新原野县的发展一定是不利因素,势必会影响县域内人员、货物、资本的正常流动。
一旦各种资源无法正常流动,一定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这些知识和经验一部分是徐东楼以前从大明亲眼得来,一部分是在行政学院系统的学习到的,一部分是这几年当乡长亲身实践的经验。
但他并不会野蛮禁止,那样叫“窃取百姓的劳动结果”,他回去后会从县财政中抽出部分先给百姓当补偿。
然后每年再拨付一部分,直到完全偿还百姓修路的费用,如果某年财政有宽裕也可以在某年一次性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