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仰望银河
百义家的大狸猫对自己家里人很温顺,有时无意踩着它尾巴、脚,它只是凄厉的尖叫一声。就是百义扯着它的尾巴作武松打虎状,它也只是龇牙咧嘴,呜呜叫着假威胁。
外边的人可不行,无论大人小孩,谁要想摸它一下,手脸准会被挠开花。
让人笑话的是。人们都说狗是猫的克星,西周邻居家养的大大小小的狗,见了百义家的狸猫虎气霸蛮的走过,无不呜呜叫着夹着尾巴躲避。它们的脸上,都被大狸猫留下过痕迹。
百义家的大狸猫,在当时是很有名的。飞禽小兽、狗们躲避,附近的老鼠几乎绝了踪迹。后来闹得,稍远一点的人家,都到百忍家来借猫灭鼠。
大狸猫野性着哩,借的人可不敢抱。这光荣的任务,大多由百义来完成。百义把大狸猫抱到人家,把它放在鼠洞旁边,然后拍拍它的头:好好的逮老鼠呵!
闻到了老鼠味道,大狸猫边盘起尾巴琚坐在那里,没有一点声息的看着洞口、
老鼠也是很狡猾的动物,猫的到来,它们很快感知,探头探脑,就是不出洞。
老鼠会算,猫会等!
最终它们终究要落入猫爪。百义见过,猫捉老鼠的游戏。
猫把簌簌发抖的老鼠按在爪下,并不急于要它们的命。而是抬起爪,琚坐审视等发抖的老鼠战战栗栗的要跑远,猫一个虎扑,再把它抓回来。如此反复,兴趣无穷。直到玩腻了,才是肝胆具碎的老鼠亡命之时。
这里之所以说大狸猫。是因为百义家的狸猫确实大哩。都说九斤的狸猫能降千斤的鼠。我百忍家的狸猫,在一年过春节时,吃饱喝足,上称有九斤八两唻。
那天称过猫,奶奶高兴的给百义讲了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国王认为老人没用,白糟蹋粮食。便发布了道命令,凡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律活埋。有一个孝子,实在不忍心对父亲下手。边将老父亲藏在地窖里,谎称老人已经过世。
后来皇宫出现了妖孽,一只千斤巨鼠作怪,无人能够降服,一时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忧色重重的儿子,把国家的不幸告诉了老父亲。老人给他出了个寻找九斤的狸猫,去降巨鼠的主意。
结果一击成功。
在国王要重奖孝子的时候,孝子讲述了私藏父亲的罪过。
国王羞惭满面,立刻下旨:要尊老敬老,老人是国家的财富。
一晃之间,距百义听奶奶讲故事,已经过去近六十年。想到社会上仇老的言论,百义心底不禁恻然:我也到了快该活埋的年岁了!
百义家的大狸猫很优秀,但它没能活过壮年。
它出名于野性,也是死于野性!
在奶奶棍棒的教育下,大狸猫对家养的鸡鸭鹅从来不伤害。对其他的小动物,就不客气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欲望战胜理智,也就没有了方圆。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闲居在家的人,喂养最多的是兔子。不吃粮,不食米,几枝树叶,一把草就能解决饲料问题。关键是兔子繁殖生长都很快,为当时物资贫困的人,提供了动物蛋白。
随着兔子的增加,百义家被人找上门的时候多了起来。
大狸猫吃香了嘴,加上各家的防范不足,它不仅半夜去叼兔子。大清早,四处都是人在活动,它也是叼起兔子。在人们叫喊追打下,矫健的蹿墙越栅栏,旋风一样的逃跑,就是舍不得丢掉猎物。人们抓不到它,顺着地上的血迹,它的家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于是,大狸猫走到了末路。
第一次,奶奶流着泪用布口袋把大狸猫装起来,托人把它扔到百里之外放生。
狗记千,猫记万。可不敢扔在近处,扔在近处,它还会跑回来呢。
大狸猫,几天后果然找回来了,疲惫瘦弱,吃尽了路上的辛苦哩。
第二次,奶奶又托人去扔。
这次,大狸猫再没回来。
只是一年后,扔猫的那个人的弟弟来哥哥家,穿的棉袄是有领的。那毛领的毛色和大狸猫的一模一样。
自己养的猫,毛皮什么样的花纹,自己还能不知道。
那年冬天,奶奶大病了一场。
从那以后,百义再没见到那样纯种,虎虎生威的中华狸猫了奶奶一个个神仙妖狐鬼怪的故事,装点了百义的童年。
奶奶可会拉呱:以前,有老两口,一辈子生下俩个儿子。老大已经娶了媳妇,老二尚没成年。
穷人家没讲究,因为,二儿子每天都要去放自己家的老牛,左亲右邻的都管他叫牛郎。
开春头上,老两口得了场大病,咽气的时候把两个儿子喊道床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大儿子照顾好弟弟。老大当时磕着头、流泪答应了。
老人死后不到半年,老大媳妇怕牛郎以后争家产。寻死觅活的和弟兄俩个闹,弄得家里鸡犬不宁。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两兄弟就分了家。看到牛郎弱小,兄嫂就吃了弥心食,只分给牛郎孤零零的两间破草屋,亩把薄地,和一头老牛。
从此牛郎就和老牛生活在一起。起五更睡半夜,倒也侍候的庄稼苗壮叶青。
牛郎孤苦伶仃,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每天形影不离的就是那头老牛。
牛郎喝汤,老牛有一份。老牛犁地,牛郎扶犁往前推,唯恐累着老牛。没事的时候,牛郎就带着老牛上山坡吃鲜草。睡觉的时候,老牛和牛郎睡一屋。
没事的时候,牛郎就对着老牛诉说自己的欢乐和烦恼。老牛不会说话,只能听,有时会点点头,老眼里都是亲情。
老牛陪着牛郎过了五年,眼见的牛郎长大成人。
麦收过后老牛病倒了,牛郎忙着买药、熬粥、寻觅好饲料。老牛的病百能生法的去治,不但没能见好,反而骨瘦如柴,连站起来的劲都没有了。
牛郎很是伤心,伤心又有什么用?
这天牛郎太劳累,趴在老牛身边睡着了。半夜他听到老人呼呼喘气的低喊:牛郎,牛郎!我要走了,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呀!
牛郎一个激灵,站起来四下观望,哪里有个人影?只是老牛在那滴滴哒哒流着泪。
是你喊我吗?老牛点点头,说起人话:“我就要死了,这个世上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待我死以后,你要把我的皮扒下来,挂在墙上晒干。待到七月初七的时候,天上银河出现的时候,你披着我的皮,飞到银河对岸,藏在草棵里。到时候会有仙女来银河洗澡,你看上了哪一个,抱上她的衣服就跑。她一定会来追,追上来的,你求她做你的媳妇,她肯定会答应的。”
说完老牛咽了气,悲痛的牛郎按老牛的嘱咐办完了后事,形单影单的独自生活着。每天掐着手指头,算计七月初七何时到来。
七月七这天太阳刚落山,牛郎就披好牛皮等待着。
月上柳梢头,银河慢慢出现。牛郎奋力一纵身,只听的耳边风哗哗啦啦响起,不一会便到了银河对岸。牛郎按老牛所教的,隐身在高高的草丛里,从缝隙里向外偷看。
只见一大群仙女正在河里游泳嬉戏,你拍水花,我泼水的。眼睛都看花了,就是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这是远处奔来一位红衣仙女,到了河边见到姊妹们都在洗浴玩耍,急急忙忙也脱下裙钗,跳下河里戏耍。
只听,仙女们一片欢闹,有人向她泼着水,七嘴八舌的说:织女,谁叫你来的晚了?我们可要先走了呢。
织女撅着小嘴“我今天的活多,没干完,不放心。你们的活没干完,先走吧!
真是个好机会,牛郎想。
待其他仙女走完,牛郎悄悄抱起织女的红色衣衫,一纵身飞过银河,向自己家里飞去。
再说,织女正在专心的洗泡劳累,见人偷走自己的衣衫,顾不得自己只穿着短内衣,连忙起身追去。
待追到牛郎的破草房,只见牛郎跪在地上,垂着头,两手高举着织女的衣衫:请仙女姐姐治罪?
织女看到牛郎四面透风的家,再看破碗冷灶,冷冷清清的四壁。喝令牛郎抬起头来:“谁透露天上的机密给你。”
牛郎仰起脸,泪水婆娑的诉说了爹娘死后,和老牛为伴的生活。
听完牛郎的话,织女的泪水早已落满衣襟,忠厚老实的牛郎,实在让她心动。
从此两人结成了夫妻。你恩我爱,生下一对儿女,日子越过越红火。
后来玉帝委派负责织造的官员,几次督查,因为众姊妹的遮掩都瞒了过去。
瞒一瞒二。不可瞒三。事情还是被新来的官员,发现了。
先是把织女缉拿上天。任凭牛郎和孩子的哭求,老牛的皮,也被收缴。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分站在银河两岸,苦度日月。
他们的恩爱感动了仙界,玉帝那边是说不动的,人仙的界限,犹如阴阳相隔。还是后来查验牛郎实在是忠厚老实、勤快善良,才采取了用喜鹊搭桥,每年七月七允许牛郎织女见一面的特许。
奶奶不光讲好听的呱,也讲吓人的:
咱这是二宿舍,一宿舍在西南边,比咱这荒。几个小孩夏天铺张蓆,在门口乘凉。半夜,人都睡了,看见东边的乱葬岗子上,有个带红兜兜的小胖孩在那一蹦一蹦的,脚下还嗤嗤的冒火。那是死孩子的回魂,在寻找替身哩!
我们几个孩子在室外凉席上,吓得用被单子蒙着头,不敢吱声。天亮一看,每人腮帮上都抹了把锅灰,擦了几天也没擦掉,黑的像块痣,人也变得半憨不傻的。大人听说后,在乱葬岗子找,看到一个大坟塘子前边有个洞,深不见底。
真吓人!老榆树西边不远的旷地上就有坟塘子,有人在那刨土刨出过白骨头。还有人头唻。这夜,百义小眼挤吧挤吧的,就是睡不着,尽管小菜园里开的夜来香的味一阵阵的扑来。
奶奶,还想听。
想听?那就再讲一个。
奶奶不光讲好听的呱,也讲吓人的。
蒲松龄的画皮故事,就是百义听奶奶讲的鲁南乡村版。那夜,百义竟做噩梦。醒来,摸着自己汗淋淋的额头想:我以后可不能找带画皮的女子。
实际上,长大了的百义,没有少遇到画皮女人。还好,小时候的防疫针是终生的。
奶奶家的小菜园,小是名副其实,不过卧牛之地;菜园吗,则名不副实,园里只种了几棵红苋菜,其余的都是花。蚂蚁花、鸡冠花、假桃子、步步登高、夜来香,最珍贵的是泵房边解爷爷给的月月红。那还是百义给他浇了几天的花,奶奶又出了面,老头才勉强给的。
百义也喜欢假桃子花,成人后他才知道学名叫凤仙花。花艳丽,叶子翠生生的也好看,最要紧的是,把花和也掺在一起捣成泥,加点白矾或者是盐,晚上用眉豆叶,包在手指上,第二天手指甲红艳艳的,好看着哩。不过,百义包手指甲叫别人笑话过,大男人,女人打扮,嘁!
小菜园用圪针插得严丝合缝,不是防人的,是防鸡。那时,民风淳朴,偷得人少,可家家喂鸡。无论是毛茸茸的小鸡秧子,还是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们爱叨菜也爱挠花。
圪针就是酸枣棵,枝上长满了刺,比得上铁丝网。圪针是百义从山上割来的。
开春后,趁着星期天,艳阳高照的,拿把镰刀带根绳,到东山上随便割。百义走的远,他嫌近处的酸枣棵被人年年割,棵太小。翻过东山岛簸箕峪,那里的酸枣棵,到处是人把高的,弄不好,还能揪到过了冬的红红的干枣,嚼在嘴里酸酸甜甜的,美哩。百义还有别的心思,他想带着摸窝鸟蛋。前道房的王大爷,就在山上摸了窝蛋,叫老母鸡给抱出来几个小家伙,长大啦说是鹌鹑,可以斗家唻。圪针,百义割了不少,手面子也被拉得血乎啦的。
鸟蛋没摸到,听说找鸟窝,看起不看落,鸟儿在哪飞,到哪去找。百义没找到。他将圪针落在一起,用脚踩实,再用绳捆上,象拉着坦克车样在山路上走,一路上嘶嘶啦啦醭土朝天的往家走,很有成就感唵。
百义是经常上山的,揪酸枣子,拾地皮,剜婆婆丁…婆婆丁可以喂蚕宝宝,在桑叶还没长出来的时候;拾地皮时还可以带麻姑蚰。逮麻姑蚰多在夏天。几天连阴雨后,山水顺着山沟轰轰隆隆的泻下来,沟里的水尽管喊着叫着奔,草丛里的水只是温温柔柔的晶晶亮亮的淌,舔着小脚丫,漫过小脚面,凉丝丝的。细心看,水流过的地方有蚧蝼鬼爬过的小圆洞,轻轻的挖,有时能挖出豆虫样的东西。将它逮回家,翻出肚肠炒炒,可好吃哩。一个麻姑蚰吃香嘴嘛!也有人说,麻姑蚰不是虫,麻姑蚰是老雀,到现在,百忍也没弄清,麻姑蚰是啥。
麻姑蚰要是老雀,揭开哪栋房的屋檐瓦摸不着?还要上山吗?老榆树上,用弹弓打,也能逮几只;老榆树西的那片空地上也能逮,大雪天后,在雪地上支起笸箩筐,筐下撒几粒高粱,远远的拉着绳,一次就逮好几只。
那片空地很大,百义们在那打仗,藏老蒙蒙,老鹰捉小鸡。真的,百义见过真的老鹰在那捉过小鸡。蓝蓝的天上,挂着几絮白云,云间有个黑影,箭一样的射下来,才听鸡群叽叽呱呱慌叫,高高的空中已有鸡毛飘下,快呀!他们也打落。
打剌是百义们的所爱,这是当地儿童喜爱的游戏,很有点现代垒球的形式。
不论五冬六夏,他们都要在那比赛。打剌游戏很像现在的棒球运动。落,是木头削的,两头尖尖,然后配上打落的棒或板,在地上画个小方框,小孩们叫做城,城门呈圆弧状。打落开始,剪子!石头!布!先确定谁守谁攻。
先守的一方,将两头尖尖的落放在城门圆弧线上,用棒轻轻一敲,剌在落蹦起的瞬间,用棒狠劲一抽,那剌带着哨音向远处飞去,能飞七八十米呢,这是高手用棒打的。因为棒相对面积小,容易落空;用木板不太落空,但打不远,还震手,木板也一裂坏。主攻的人则用帽子,想法将落未沾地前将它兜在帽子里,如能兜住就是胜了,由攻转守,去城门开始打剌。如没用帽子兜住,落沾了地,就要拾起来,往里扔去。守的一方主要用棒防御,在落沾地前或沾地没停稳还蹦的时候挥棒往远处打。
打剌游戏激烈着唻,守方选一人主守,拿着唯一的棒,往城门口一站,威风凛凛,像个大将军。主攻的一方,人前前后后散布在进攻的线路上,前赴后继的拿着剌往城里扔,直到落进了城,欢呼着成城新的王者。
一场剌,常常要打大半天哩。
推铁环、弹琉弹、斗元宝、比洋画,远逝的童年唉……
不过那时的百义,身体柔软,性格柔和,是都可以欺负他。人欺负以后,不知道如何去反击,只知道抹眼泪‘’因此掉皮的男同学,便送了他一个娘们的绰号,极具小看和侮辱性。这种局面,知道百义学拳以后,身体变得肩宽背厚,神情虎豹一样不怒自威。
百义学拳以后,没有正式和人打过架,人的名树的影,当年班级和年级的大家打完,有了纠葛,往往退避三舍,别说百义那时精悍的像只猞猁,已经的狼的克星。
百义很留念那块空地,后来黑黑的夜里,他常在那里打拳。
那晚,奶奶没嗔骂他,等他狼吞虎咽下两个大白芋,笑咪咪的问:想学拳。
百义没有打梗:想!
看来黄玉新家,从爷爷辈起,就开始遗传武术的基因。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