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我不需要
等还没走过去,就听见宋阳道:“要不就定在大年三十吧,过年的时候结亲多热闹啊。”
谢吟吟瞪他一眼,“大年三十怎么行,就听我的定在正月十五,又是年里,又是算过的好日子,吉祥又热闹。”
宋稚凑近道:“你们在定什么?”
谢吟吟热络的拉过她的手道:“在定尘风的大喜之日呢,来,稚儿你说说你爹,哪有大年三十成亲的。”
宋稚很是无语,“对啊,哪有大年三十成亲的。”
宋阳讪讪的不说话了,谢吟吟又转向翠花,“要不孩子你说说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呢?你知道我们家的,没有世家贵族那些条条框框,咱们凭着开心办事即可。”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会有顾忌,现在天下都是她们家的,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一旁翠花羞涩的低下头,“我听大家的就好,全凭您做主。”
谢吟吟是越看翠花越喜欢,虽是村里出身,但知书达理温婉善良,是她心目当中儿媳的不二人选。
想着,便认真道:“那就大年十五吧,现在召集最好的绣娘一同赶制婚服完全来得及,你们的府邸我们也已经准备好,到时候搬进去就行。”
翠花对此没有意见,只是询问的看向宋尘风。
宋尘风笑了笑,“那就正月十五吧。”
见他应下,所有人都会心一笑。
越过重重叠叠的身影,他看见阿鸾也站在廊下对他笑,眸光真诚,面露祝福。
他的心像是被针狠狠扎了一下,最后只得假装不经意似的移开了视线。
这算是开国以后第一件喜事,大家都很开心的参与准备着,翠花的嫁妆也很快给她运回了乐城。
如火如荼中,很快就年关将至。
这时辛挽云那边也传来好消息,所有城池已经全部整合完毕,不日便可班师回朝。
至此,整个天齐彻底改称凰国。
宋稚特意去看了一趟宫殿的建造进度,估摸着等过完年就可以搬进去,搬进去后,就可以准备阿鸾的及笄宴了。
实在是喜事赶着趟。
不过在这期间,谢吟吟敏锐的发现了宋尘风和阿鸾之间别扭的氛围。
倒不是阿鸾别扭,主要是宋尘风,总是喜欢看着阿鸾的背影发呆。
甚至有一次,在谢吟吟的强制建议阿鸾换了一身女装打扮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他的眼珠子都差点看直了。
一旁的翠花打趣,“你这直勾勾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看心上人呢。”
本是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宋尘风反应极大的呵斥道:“不许乱说,她只是我的妹妹!”
在朝夕相处间,翠花早已知道了宋家的具体情况,还以为是他因着没有血缘关系在顾忌阿鸾的清誉,安慰道:“我就是开开玩笑,宋郎你别生气。”
就是这次,谢吟吟彻底确认了自己先前的推测。
整个家就只有宋阳咧着大嘴笑的开心,啥也不知道。
所以事后,谢吟吟便不再执着于让阿鸾穿女装,诚惶诚恐的带着阿鸾操持大婚之事。
只是夜深人静时,她难免将阿鸾揽在自己怀中问,“阿鸾喜欢尘风哥哥吗?”
阿鸾没有直接回答,移开视线道:“他挺好的,虽然以前性子冲了些嘴毒了些,但对我们说接纳也是真的接纳,从没耍过任何心眼,所以我愿意真心实意的将他当成哥哥。”
谢吟吟哪能看不出阿鸾的避重就轻,认真的问,“那你现在心中可有不舒坦?”
“如果我说不舒坦,干娘会怎么做?”
阿鸾第一次这样执拗的看向谢吟吟,眼中澄澈的像是一汪清泉。
黑夜中,蓦然安静下来。
静的可以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阿鸾眸色暗淡下去,就在她以为谢吟吟会为了现在安逸的生活让她选择退让时,谢吟吟坚定不移的声音响起。
“我会带你回我们的边陲小镇继续经营我们的客栈,尘风固然是个好孩子,但……”
“干娘,这就够了。”
阿鸾笑了,原本黯淡下去的眸子陡然升起一团亮光。
“我之所以来到京城就是为了干娘,旁的人不重要。”
阿鸾这样似是而非的话,反而惹得谢吟吟更是心疼,“你若是真的对尘风生了那种感情,我看他也不像是对你没有意的,不然……”
“干娘!”
阿鸾舐犊情深的趴在谢吟吟怀里,“你知道的,因为我从小的那些经历,所以我只会要坚定不移的选择,就如你刚刚那样。”
那种摇摆不定的、不敢拿上台面说的、隐藏在背后的爱,她不需要。
谢吟吟没想到在她不知道的时候,阿鸾自己就将事情看得这般透彻。
她拍了拍阿鸾的头,“总归你翻了年才及笄,这些事也不急,况且咱们沾了稚儿的光,以后给你相看的男子必不会差了去。”
“嗯。”
阿鸾柔柔的哼出一个音,蜷缩在那里像团小猫一样。
很难想象这样的人,竟然是在战场上挥舞着铁锤的旋风少女。
谢吟吟心中满是疼爱,脑海里已经开始过着有哪些适龄的青年才俊了。
因为日子顺遂,便过得格外快。
随着又一场大雪落下,凰国大军留下驻守在各城池的士兵后便开始正式班师回朝,为了几十万大军免于奔波,宋稚索性直接给他们每个人都发了奖赏之后放他们回家过年。
而七十二城的百姓,也在宋稚的安排下过了一个安稳的年。
不再有饥荒饿死人,不会再有刀枪对准自己的同胞,凰国彻底安定下来。
同时,宋稚也正式让自己考察过的有才能的一些人前往这些城池担任各职。
宋稚看着空空荡荡的月白很是欣慰,那些粮食发挥了它们应该有的作用,现在里边除了自己的聘礼和嫁妆,以及收集而来的各种东西,就再也没有旁的东西了。
大年三十当天,辛挽云带着谢听等人回到了乐城。
家家户户贴上了窗花,挂上了灯笼,鞭炮声到处响起,街道上热闹喜庆,这一次换成宋稚候在城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