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弄巧成拙
刘骏也担忧时间拖得越久,宪嫄还活着的消息就越容易泄露,于是他率先采取行动,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刘劭割让给北魏的汝南之地,还俘虏了众多北魏士卒。
紧接着,派人将这个消息以及自己的要求传递给拓跋余。
拓跋余内心原本就因为宪嫄在世的传言而难以平静。
偏偏恰在这个时候,一名侍卫匆匆赶来,“扑通”一声跪地禀报道:“陛下,汝南被刘宋夺取了,还扣押了我北魏五千士卒。”
这一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拓跋余的心上,让他顿时暴怒不已。
他猛地挥出一拳,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巨大的力量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一阵剧烈晃动。“刘骏,你好大的胆子!”他的吼声如雷霆般在御书房中回荡,强大的声浪仿佛要将屋顶都给掀翻。
片刻之后,拓跋余稍微冷静了些许,眼中掠过一丝疑惑,紧盯着侍卫问道:“为何刘骏要扣押我军而不是直接诛杀?他究竟有何企图?”
侍卫连忙回答道:“对方传话来说,只需要陛下的一封和离书。”
拓跋余满脸疑惑,不解地说:“和离书?什么和离书?”
侍卫接着解释道:“回陛下,是关于宪嫄娘娘的。对方声称,这是娘娘的遗愿。
只要陛下将和离书奉上,被扣押的士兵将毫发无损,全部送回。可若是十日内未按要求奉上,那每日都会杀我方十名士兵。”
听到这番话,拓跋余先是怔了一下,紧接着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与笃定:“果然,宪嫄确实还活着。刘骏啊刘骏,你以为用这样粗浅的障眼法就能瞒过朕,逼朕乖乖就范?
简直是异想天开,痴心妄想!既然爱妃尚在人间,朕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要将她找回。”
随即看向侍卫道:“先拖住他,告诉他朕需要时间仔细思量,十日时间太过仓促,让他再宽限几日。”
侍卫领命离开后,拓跋余独自一人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刘骏以此为要挟索要休书,其用心昭然若揭,这是想彻底斩断宪嫄与我之间的关系啊。
若是不答应他,那五千大军的性命便危在旦夕,这必将对我北魏的军心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可若是轻易就范,一旦送出休书,不仅关乎朕个人的尊严与颜面,往后自己与宪嫄之间便再无可能。
而且,就算送出休书,刘骏真的会如约放回那五千大军吗?万一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那自己岂不是又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可若坚决不送,又该如何应对眼前这棘手的局面呢?拓跋余只觉心中犹如一团乱麻,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想法,赶忙让人传召鲁秀进宫。
不多时,鲁秀便脚步匆匆地迅速走进大殿,双手抱拳行礼问道:“不知陛下如此急切召见微臣,有何吩咐?”
拓跋余看着他说道:“你即刻动身,前往刘宋,务必查明宪嫄是否还活着。”
鲁秀一脸惊愕,疑惑地问道:“陛下,娘娘不是早已离世了吗?”
拓跋余解释道:“刘骏以我五千士兵性命相要挟,要朕写这和离书,此事绝不简单。若宪嫄真的已经不在人世,这和离书对他而言毫无价值可言,所以朕推测她或许尚存于世。”
鲁秀听后,脸上仍带着几分惊愕,迟疑地说:“陛下,这恐怕……”
拓跋余打断他道:“朕也明白此事透着古怪,但刘骏向来心机深沉,提出这样的条件必然有其深意。”
鲁秀面露难色,担忧地说道:“皇上,此事确有诸多古怪之处。且刘宋那边戒备必然森严,臣此去怕是会遇到重重困难。”
“朕会为你安排几位高手协助。你此行一定要谨慎,要是能发现宪嫄活着的些许线索,立刻传消息回来。当然,如果能把人带回来,那是最好。”
鲁秀郑重地回道:“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命。臣这就去准备,即刻出发。”说罢,转身大步离去。
拓跋余望着鲁秀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但愿宪嫄安然无恙……
然而,刘骏又岂会任由拓跋余拖延下去?他显然是迫切地想要尽快逼迫拓跋余就范。
于是,十日之期一到,十个魏兵的人头便被送到了平城。那一颗颗鲜血淋漓的人头堆积在一起,场景极其惨烈,令人触目惊心。
这一残忍的手段顿时在城中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愤怒。同时,也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有一位臣工实在忍不住心中的愤懑,挺身而出说道:“陛下,刘宋皇帝索要和离书一事,陛下为何不速速满足于他呢?如今却导致我朝士兵无辜被杀,实在令人痛心。
如今军心浮动,百姓也人心惶惶。若再这样拖延下去,恐怕会引发更多难以预料的祸端啊。
那刘宋皇帝心狠手辣,手段残忍,我们不能再让更多的将士枉送性命了。”
公孙渴侯也紧接着上前,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局势万分危急,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说和离书一事确实关乎陛下的颜面以及我北魏的尊严,但是与众多将士的生命以及国家的稳定相比,或许可以暂且从长计议。
况且宪嫄娘娘已经离世,若只是为了一个已经不在之人而让众多将士陷入绝境,实在不是明智之举。陛下当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误了将士们的性命。”
拓跋余听了大臣们的话后,脸色犹如乌云密布。他沉声道:“朕若写下和离书,必然会被天下人耻笑。朕身为一国之君,岂能轻易受人胁迫?”
公孙渴侯赶忙回应道:“陛下,眼下暂且忍一时之辱,方能为日后谋得长久之计。待将我北魏士兵救回,再寻机一雪今日之耻。”
拓跋余说道:“坊间传言宪嫄还活着的消息,难道你们都没有听到吗?”
陆丽急忙回道:“陛下,传言不可轻信啊!民间流言蜚语向来毫无根据,多是一些好事之人编造出来以博人眼球罢了。
如今并无确凿证据能够证明娘娘尚在人世,陛下万不可因这虚无缥缈的传言而乱了方寸。”
拓跋余目光深邃,若有所思地说道:“可朕总觉得此事透着诸多蹊跷之处。若宪嫄真的已经不在人世,刘骏为何非要朕的和离书?这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大臣们听后,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时,陆丽再次拱手上前,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即便娘娘还在人世,如今局势如此危急,也应以大局为重。
若因这不确定之事而延误了营救我北魏将士的时机,后果将不堪设想。陛下当以国家利益和将士们的生命为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拓跋余神色凝重,坚定地说道:“朕已派人前往刘宋核实情况,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确切消息传来。在结果尚未明晰之前,休书之事暂且搁置。
朕身为一国之君,倘若连自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轻易将其拱手让人,又谈何保护自己的子民。朕若如此懦弱无能,还有何颜面面对天下苍生!”
陆丽听后,连忙跪地,恭敬而急切地说道:“陛下,臣深知陛下的考量,然当下局势万分紧迫,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导致更多的变故。还望陛下能够早做决断,以解当前之危局。”
拓跋余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众臣,缓缓说道:“朕心中自有分寸,尔等只需恪尽职守,做好各自分内之事。另外,务必全力安抚好百姓,莫让民心陷入惶惶不安之中。”
众臣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随后,众臣缓缓退出朝堂。
拓跋余望着空荡的朝堂,心中思绪万千。在鲁秀带回确切消息之前,每天魏兵的十颗人头依旧按时送达,这使得拓跋余承受着较大的来自内外的压力。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进谏,要求拓跋余尽快做出抉择,以防止更多的士兵无辜送命。而民间也开始传播着各种对拓跋余不利的言论,对他的决策和能力表示质疑。
拓跋余心里清楚,若是再继续拖延而不采取有效行动,局势将会愈发难以控制。然而,他又不情愿就这么向刘骏低头,交出休书。
与此同时,刘骏也不停地给拓跋余施加压力,派遣使者前来威逼,扬言说要是再不满足他的要求,每天将会有更多魏兵人头落地。
拓跋余愤怒至极,却又毫无办法。只得把希望寄托在鲁秀身上,盼着他赶紧回到平城,带回一些转机或者关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