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武器装备的差距

第45章 武器装备的差距

很多人说,志愿军入朝时用的是小米加步枪,装备与美军相差悬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刚刚入朝时,志愿军的装备也不是小米加步枪。

1950年秋冬时节入朝的志愿军,是一支以步兵为主、以轻武器作为主要火力的军队。那时候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而且极少自动枪。

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造”。步枪、机枪子弹不通用,后期补给十分不便。

于是,志愿军只好按武器的口径、型号进行了统一调配,以师、团为单位集中使用,如38军基本使用日制三八式步枪,40军多使用美制M1917型步枪。

而且很多子弹、炮弹(特别是美制大口径榴弹炮),国内还生产不了,基本上就是打一发少一发。

火炮方面,初期志愿军每个步兵连配备3门60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营配备3门81毫米(或82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团配备4门70毫米步兵炮、4门107毫米迫击炮(不足由81毫米或82毫米迫击炮来弥补),每个步兵师配备12门75毫米山炮,每个步兵军配备9门六管火箭炮、9门单管火箭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

这一时期志愿军的炮兵骨干无疑是迫击炮,志愿军对迫击炮的娴熟运用,给予了美军以沉重打击,因此美军对志愿军的迫击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951年夏,志愿军的炮兵部队开始全面换装,各步兵师全部配齐炮兵团,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和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全面取代原来的75毫米山炮,成为炮兵部队的主力火炮。

另外,志愿军还有总部直属的王牌炮兵武器——16管132毫米火箭炮,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咯秋莎”火箭炮,这是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紧急向苏联购买的,堪称志愿军的宠儿,备受优待,行军路上所有的人车都会不约而同为它让道。

由于其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火药与烟雾,极易暴露发射阵地,所以确定火箭炮参战时都事先选择好发射阵地和炮击目标,计算好射击诸元,然后由警戒部队护卫开道,直奔发射阵地,展开后立即开火,射击一完就火速撤离。一般只在阵地上停留四五十分钟,使美军来不及组织报复性还击。

到阵地战后期,志愿军的炮兵工事已经由野战工事、有盖掩体发展到半坑道式掩体,可以有效地掩蔽火炮免受空袭损失。到1952年秋季的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虽然在火炮数量、口径等方面还不及美军,但已经通过机动和集中使用,可以和美军炮兵展开炮战。

到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已能在25公里正面集中1360门火炮,并做到了火炮疏散配置,火力有效集中。

下面,我们以第38军为例,看看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情况。

第38军下辖三个步兵师(112、113、114师),加军直属部队共4.26万人。

步兵师每师编有三个步兵团,支援火力仅为一个山炮营(配12门日制41式75毫米山炮)和一个迫击炮营(配12门120毫米迫击炮);

每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支援火力为一个步兵炮连(配日制92式步兵炮4门)和一个迫击炮连(配82毫米迫击炮4门);

每营下辖三个步兵连,支援火力为一个迫击炮排(配3门81或60毫米迫击炮);每连下辖三个步兵排,支援火力为一个迫击炮班(配3门60毫米迫击炮)。

第38军全部支援火力为火炮190门,而美军一个步兵师就有火炮352门。也就是说,志愿军一个军的支援火力,只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一半!

第38军全军只有153辆汽车,而美军一个师,就拥有各种机动车3800台。

由于缺乏机械载具,志愿军的火炮很难机动,常常导致需要的时候用不上。而平均每4人就有一辆车的美军,则是标准的摩托化部队,能够在关键时间、关键地段集中兵力和火力,使得双方的火力差距拉得更大。

再看看第39军。

入朝作战时,全军辖3个师,约4万人,与同时期美军2个师的规模差不多。

第39军装备日制38式步枪7320支,中正式步枪1512支,美制春田步枪2408支,冲锋枪(主要是美制汤姆森和英制司登)3058支,捷克式、歪把子、布仑式轻机枪907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M1917重机枪155挺。

以上合计步枪支,冲锋枪3058支,轻机枪907挺,重机枪162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中,汤姆森冲锋枪、M1917重机枪都是朝鲜战争时美军的制式装备,春田步枪与美军当时制式M1步枪是同一个厂家(春田军械)生产的,性能有差距,但不构成代差。捷克式轻机枪也是久经考验,与美军班组机枪BAR相比没有劣势,二战期间还是捷克的制式装备。

除此之外,火炮方面,39军有60mm、82mm迫击炮369门,107mm化学迫击炮(可以发射化学炮弹也就是毒气弹和烟幕弹)12门,日制92是步兵炮24门,美制75mm榴弹炮12门。

再看美军方面,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很高,作战机动几乎全部机械化和摩托化.还可以在空中和海上机动,后勤补给均不受威胁。

飞机、坦克和火炮数量多,火炮威力大,射程远,通信设备和战场侦察手段先进,并且弹药充足,具有巨大的火力优势,中国军队70%~80%伤亡为美军火炮所致,7%~8%伤亡为美军飞机所致。

而美军对于步兵师的编组,则是极度重视火力,各式各样的火力支援武器贯穿于团、营、连、排乃至班等每一级队伍。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先后投入了第1骑兵师,第2、3、7、24、25、40、45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第1师,共9个一线野战师。另外还有1个空降团、10个韩国步兵师,以及十几个仆从国军队,总兵力达到76万8千人,步兵师全部实现了摩托化。

我们以其中最早来到朝鲜的第24步兵师为例,其编制是按照1948年的7N号编制装备表编成,全师兵力达人,师下辖三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四个连,每个步兵连下辖四个排,每个步兵排下辖四个战斗班。

除了三个步兵团外,美军步兵师还编有一个炮兵团、一个坦克营、一个高炮营,及工兵、侦察、通信、维修、宪兵等师部直属部队,除工兵为营外,其余为连级。

尽管美军的武器大多为二战时期的装备,但其经过实战考验,性能十分可靠。

美军步兵师所属的炮兵团,下辖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和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每营有炮18门,合计共有重炮72门,105毫米榴弹炮是美军师团单位的骨干支援火炮。

步兵排配火箭筒,步兵连配备3门60毫米迫击炮、2门75毫米无后坐炮、2门81毫米迫击炮,步兵营配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81毫米迫击炮,步兵团配107毫米重迫击炮和75毫米榴弹炮,全师各型火炮数量达352门。

此外,美军每个步兵师还有一个高炮营,一般装备32辆M19A1型双管40毫米自行高射炮。朝鲜战场上,美军没有空中威胁,因此经常把这些高炮投入到地面战中,形成密集的拦射火力网,给中朝步兵带来巨大伤亡。

从上面的记录,我们不难看出美军对火力的迷信可谓深入骨髓。

他们将各种支援火力均衡地配置到各级作战编制单位内,从最基本的步兵班到步兵团,都列装了数量不等的火炮,从而保证不论哪一级别的部队单独作战,都有相当的火力以压制对手。

一个班11个人,装备M1半自动步枪10支,BAR机枪1挺,狙击枪一支。全师轻、重机枪约800挺,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105mm榴弹炮60门,155mm榴弹炮12门,其他70mm以上口径火炮约200门。

美军原来认为朝鲜半岛的多山地形不适合坦克行动,因此并未给韩国军队配备坦克,结果在战争初期,人民军装备的150辆T-34坦克便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突击威力。

在领教了坦克在朝鲜战场的威力后,美军随即投入了大量的坦克部队,但主要都是将坦克营配属给步兵师,承担掩护步兵突击或反坦克任务。每个步兵师编有一个坦克营,每个步兵团编有一个坦克连,总计装备149辆坦克。

类似于二战欧洲战场那样以大量坦克进行装甲突击的情况几乎没有。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一般都保持着1000辆坦克的规模,主要车型是M-26坦克,后期部分更换为M-46坦克。而志愿军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时,一辆坦克也没有,能看见的坦克那一定是敌人的。

志愿军入朝之后,中央军委紧急扩建装甲部队,1950年秋季,解放军接收了10个苏式坦克团,主要装备300辆T-34/85中型坦克(被称作二战中最好的坦克)、60辆IS2“斯大林”重型坦克和40辆122毫米大炮自行火炮。

IS2“斯大林”重型坦克由于其122毫米主炮威力十足,对于打对方远距离工事效果极佳,但是数量偏少。

1951年3月,由坦克第1师机关组成的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及所属4个坦克团开始入朝。

在第五次战役中,坦克第1团被作为19兵团的反坦克预备队。阵地战开始后,4个坦克团全部进入一线,作为前线各军的反坦克预备队。志愿军坦克部队进入前线后,通常是以团或连为单位集中于便于坦克活动的阵地后方,与步兵、工兵、炮兵共同组成反坦克配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不容易我们有T-34/85中型坦克上来了,但美军那边的M46、M26、M4A3E8都早等着了。火力上只有比你强的,没有不如你的。

M46、M26都是90毫米炮,早就有T34开罐器之称。

M4A3E8作为最后的谢尔曼改型,其76毫米54.5倍径火炮使用高速穿甲弹时足以在2200米击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和T34-85也是旗鼓相当。

美军经常依托坦克形成一道钢铁防线,让你啃不动;或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组成快速特遣队,实施大范围迂回进攻,给志愿军造成极大威胁。

除此之外,美军一个师还配有装甲车35辆。

由上可见,在近距离火力支援(迫击炮、中小口径火炮、轻重机枪),志愿军至少能跟同规模美军打成平手。在攻坚(坦克)和远距离支援(重炮、空中火力)方面,志愿军处于绝对劣势。

扭转朝鲜战争战局的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志愿军打出去的75毫米口径以上炮弹总数不到2000发,还不够美军一个18门制105毫米榴弹炮兵营,射击2小时的量。

砥平里战役时,志愿军配属的12门山炮和10门步兵炮,每门炮只有区区20发炮弹!

但美军的致命弱点是,对后方和道路依赖性太大,怕切断后路,并且在山地受到一定限制,进攻一般是以公路为依托,在未夺取制高点时,不轻易前进,一旦被切断后路,除了突围则无处可逃。

许多美军对劳师远征都满怀怨恨之情,是极不情愿地应征入伍,进攻精神不强,士气低落,怕死,怕夜战,怕近战,怕单一兵种作战,一受炮击即混乱,迟迟不前,攻击不利时退缩至原来的位置,第二天再攻。对火力依赖性大,如失去空军炮兵坦克的配合,则基本失去战斗力。

也许有人会问:志愿军不是还装备了大量的苏式武器吗?

我们要清楚,最先换装苏式装备的,是作为二番部队入朝的第3、19兵团,而他们参战的时候,也仅仅是步兵枪械换成了苏军制式枪械,连最基本的支援火力——迫击炮都没有更换。

但就是这样十分不彻底的苏械部队,其首次实战,也已是1951年1月的第四次战役,而当时朝鲜战场的形势,基本上大局已定。

苏式坦克、自行火炮、野战炮和喀秋莎火箭炮,这些“大家伙”,则是在1951年6月才抵达前线,这时候连第五次战役都已经打完了。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和22个空军师的装备(其中大部分都是有偿或是折价的)——主要有:7.62毫米ППЩ41式冲锋枪、7.62毫米ППС43式冲锋枪:7.62毫米l944年式马枪、7.62毫米ДП式轻机枪、7.62毫米СГ43式重机枪、12.7毫米ДЩК高射机枪等。在步兵连中,步枪和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基本各占一半。

7.62毫米ППЩ41式冲锋枪,就是二战时期着名的“波波沙”冲锋枪,其显着的近战优势,很快就与手榴弹一齐成为志愿军在近战夜战中的两大利器。

美军装备的都是制式枪械,步兵武器主要是汤姆森冲锋枪、M3式冲锋枪、M1式半自动步枪、M1941式约翰逊半自动步枪、7.62mm毫米勃郎宁M1918自动步枪(BAR)、7.62毫米M1941式约翰逊轻机枪、7.62毫米M1919式重机枪和12.7毫米M2HB勃朗宁重机枪。

应该说,在步兵轻武器方面,双方的差距并不大,而且志愿军还曾使用过不少美式装备(主要是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那就更没有什么差距了。

说句题外话,苏联援助武器绝对良心价,二战美援武器才坑人。

苏联提供给志愿军的武器装备,都是以极低价格提供的。

具体价格为:1个步兵师1000万美元,1个野战高射炮师340万美元,1个野战榴弹炮师790万美元,1个坦克师1560万美元,1个喷气式歼击机师3100万美元。这些价格绝对的良心价,是经过苏联补贴的价码。

要知道,在抗战时期,美国援助中国1个步兵师的花费,则接近2000万美元。抗美援朝苏联援助1个步兵师,光重武器就有包括122毫米榴弹炮在内的60门大炮,并其他火炮143门,还有40辆坦克自行火炮,汽车261辆,才1000万美元。

清楚地认识到了敌我之间的优劣特点后,我军才得以快速进行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为适应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

战争后期,一批国产武器(以仿制为主)开始装备志愿军。战争后期中国仿照“波波沙”冲锋枪生产出“1950式7.62毫米冲锋枪”,这种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主要就装备了志愿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有苏械进入志愿军,但是要想将坦克,重炮,自行火炮,各种防空武器及后勤运输结合为一体,发挥出全部威力。

需要大量现代化的军事知识和技术能力,朝鲜战争不是国内解放战争,一顿炮击后,战士们冲上敌阵以刺刀手榴弹解决战斗,甚至举着肉包子,大喊老乡过来吃包子啊,就有成连成营的敌人跑出来投降。

志愿军在朝鲜遇到的敌人是拥有现代化装备和训练的敌人,这就对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掀起大练兵热潮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学习到了现代战争模式,因为看到了距离,开始加速自身正规化建设的步伐。

截至1954年,中国用苏制武器和仿制品装备了106个步兵师、18个地面炮兵师、8个高炮师、3个坦克师,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军装备标准化、序列化,并由几乎是单一的步兵发展为诸军兵种的合成军。

中国军队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的建设。成为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为屈指可数的强军。

我们再说回抗美援朝时期的中美武器装备对比,除了步兵装备,在其他方面,美军更是全面占优。

美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当时所有最现代化的武器,握有整个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陆、海、空军联合的现代化作战。

在海军方面,那时候的美军,配有拥有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25艘,扫雷艇4艘,辅助舰11艘,其他艇62艘,共计115艘,最多时达245艘。而志愿军的海军力量基本等于零。

由于朝鲜半岛的周边海区全部为美军所控制,中朝方面的军事活动基本都在陆地上进行,在海上进行的极少,有少数的几次行动,比如登陆大和岛,也是在距离北朝鲜本土很近的海岛上登陆而已。原因就是顾及美军的海上绝对优势。

在空军方面,美军则享有完全的制空权,形成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实现了立体化作战。

在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军武器中最值得比较的当属喷气式战斗机了,米格-15对F-86,两种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

当然,这是不纠结自主制造问题的前提下。

米格-15的优点是重量轻,推重比大,爬升速度快,武备威力大,结构坚固。缺点是翼面控制还是传统方式,没有加力装置,操作起来相当费力。高空高速飞行时不够稳定,容易形成尾旋下坠。

同时,俯冲时不能超过0.94马赫。机炮射速较慢,23毫米机炮和37毫米机炮两种弹道不能重合,而且弹道不够平直射程也近,适合攻击大型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

所使用的ASP瞄准仪性能落后,需要手动调整操作,在飞机大过载机动时还经常出现故障,飞行员常常将其作为老式固定式瞄准具使用,自行估算提前量。

米格-15驾驶舱视野不佳,除了机尾升降舵正好挡住飞行员对后上方的视线外,用两层玻璃制成的座舱罩在玻璃中间时常起雾结霜。另外,飞行员没有配备抗过载服,在激烈的空战中体力消耗很大。

F-86的优点是水平盘旋和滚转率性能出色,这得益于前襟翼、襟翼以及减速板的优异设计,飞行稳定性极高,即使进入尾旋状态,也很容易地可以改出。

F-86装备6挺12.7毫米机枪,弹道平直,加上有雷达测距瞄准仪,瞄准十分准确。俯冲速度较快,可超过1马赫。

另外,飞机设计比较注重人体工程学,动力操纵杆和踏板、液压操纵面、抗过载服等非常合理,能有效节省飞行员体力。

F-86的缺点是飞行高度及高空爬升速度不如米格-15,其次机枪子弹威力较弱,让许多米格-15即使多处中弹,也都能安全返回。

航程是这两种飞机各项性能中争议最多的,很多资料都称米格-15的航程要比F-86小,其实F-86A使用2个454公升副油箱时的作战半径是531公里(330英里),F-86E使用2个454公升副油箱时作战半径为517公里(321英里),而后来的F-86F-30也只有744公里(462英里)。

相比之下,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型使用2个400公升副油箱的作战半径分别是800公里(497英里)和760公里(472英里),都要大于F-86。

虽然米格-15的机内油箱容量较少,但由于机身重量比F-86轻,耗油量相对就少,所以航程反而可以更远。

由于“米格走廊”所在位置是在F-86作战半径的边缘地带,而F-86进入这个作战区域时都必须要维持高速(0.87马赫以上),所以即使有外挂副油箱,停留时间也很短,最多只有20分钟就得打道回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旦发生空战的话,更是没几分钟就到达燃油最低安全存量的临界线,不得不脱离战斗返航。

此外当时美军的可抛式副油箱供应不足,而且价格昂贵,美国本土生产价格要850美元(1950年时的850美元可是一笔不菲的高价),而F-86执行战斗任务时,平均每个架次消耗1.6个副油箱,因此许多时候F-86出动时只能挂1个副油箱,更是严重影响了航程。

由于时常在返航时油量不足,美军F-86飞行员发展出了一套无动力滑翔回场的标准作业程序,不过这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至少要飞回到距离机场90公里内,二是要有相当高度才行。

一般如果回到平壤附近时,高度在米,燃料还有400磅以上,就可以把发动机的转速降到最低,以节约燃料返航。

如果达不到这些条件,就得把发动机完全关闭,滑翔到低空后重新打开发动机后再爬升,到达高空后关闭发动机滑翔到低空,再开发动机爬升,并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回到机场。

因此,美军F-86飞行员甚至笑称可以把第4战斗机大队改名为“第4滑翔机大队”。

而以安东为主要基地的米格-15距离战区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就算是油料一滴不剩都可以用无动力的滑翔方式返回基地。所以,米格-15滞空时间和航程根本不是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米格-15航程不如F-86的说法,是因为米格-15通常为了在进入战区时取得高度优势,起飞后首先向中国东北内陆飞行,等爬升到米后再调头飞入战区。

由于米格-15的升限超过F-86达1000米以上,足以让F-86可望而不可及,米格-15占据了高度优势后就可以主动选择攻击时机,实施俯冲攻击,即便攻击不成,还可利用其高空性能,迅速爬升,再度占据高度优势。

不过由于在至米高空飞行时通常都会产生凝结尾云,在很远处就可看见,所以很少有偷袭的可能。但这样先爬升占领高度再进入战区,无疑将消耗大量燃料,从而导致了所谓米格-15航程比F-86小的说法。

相比之下,F-86的机场大多在朝鲜半岛南部,要想在进入朝鲜北部的作战区域时能有足够的高度,正好可以在起飞后一边向北飞一边爬升高度,一举两得,能够节约大量燃料。

另外,美军F-86在朝鲜战场上的数量也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的想象。1950年10月美国空军装备F-86飞机的仅有5个联队,都在美国本土。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4战斗机联队于11月初才开始调往远东,至12月初逐次抵达日本,12月中旬起才开始投入朝鲜空战。

第4联队只下辖1个战斗机大队——第4战斗机大队,第4战斗机大队下辖第334、335、336中队,每个中队编制24架F-86战斗机,全大队(其实也就是全联队)总共只有75架F-86,即使加上备用飞机,最多不超过90架,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驻扎在日本,承担日本防空任务,通常只有约40架F-86在朝鲜半岛。

由于飞机数量不足、任务负担过重,F-86只能在“米格走廊”担负争夺制空权的任务,无法对轰炸机提供护航。

虽然远东航空军一再要求从美国国内增派F-86,但是考虑到苏联空军对美国本土的威胁,所以只给远东航空军加派了1个F-80C战斗轰炸机联队。

直到1951年10月23日,由于缺乏F-86护航,8架轰炸志愿军后方的B-29遭到了米格-15的痛击,有4架被击落,2架虽然返回但受伤过重而报废,还有1架重伤。

在此之后,第4战斗机联队的所有F-86才被集中到朝鲜半岛,不再担负日本防空。美国空军也从本土紧急运送了75架F-86E,将原来装备F-80C战斗轰炸机的第51联队全部换装为F-86。

1952年6月,第51联队才完成换装。

而整个朝鲜战争中,在朝鲜半岛总共就只有这2个F-86战斗机联队,装备飞机的总数最多时不超过180架。

而中苏朝在鸭绿江边部署的米格-15数量显然远远超过了F-86,以1952年11月1日为例,仅苏联第64航空军就拥有441名飞行员,321架飞机,其中303架是米格-15。

作为朝鲜空战的主力,苏联第64航空军通常情况下下辖2个歼击航空师,装备米格-15约150架。

1951年9月后,中国和朝鲜空军的米格-15也开始加入战斗。

1951年12月,苏联第64航空军改归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此时“空联司”指挥的战斗机部队包括3个苏联空军师、4个中国空军师、1个朝鲜空军师,另有4个中国空军师部署在第二、三线机场,主要为一线机场提供空中掩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中朝苏三国空军中能投入朝鲜空战的米格-15总数约在450架到500架之间。

在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的架构中,米格15本是针对美军F84战斗机的。在性能上也确实比F84强不少。但是美军发现米格15投入战斗后,迅速把装备F86A的王牌部队,第4战斗机大队从本土调来,一下子巩固了空中优势。

等志愿军订购的比斯到货的时候,美空军的两支主力战斗机部队第4、第51战斗机大队已经升级到F86E甚至F86F了。

据美军声称,战争末期,改装了6-3翼的F86F(30)批次,已经具备了压倒米格15比斯的性能。而苏军针对F86F的机型已经不再是米格15而是米格17了。

但米格17没有赶上朝鲜战争的趟,我们国内仿制的型号,即为歼五。

前面说到,中朝苏有450-500架米格-15,而美军只有180架F-86,那是不是就是说占优了呢?我们当然不能只看飞机数量,双方的出动率上差距很大。

美军的后勤保障水平高,整场战争下来,战斗机的日均出动率是0.7架次。志愿军空军只有0.1架次。低劣的保障能力,死死地限制住了空战能力,所谓志愿军空军10个师500架米格15,对美军2个大队180架F86的神话,从来也没有在空中出现过。

志愿军的10个航空兵师从来没有全部摆上一线过,一次顶多摆上4个师。

用日均出动率再一乘,就是惨不忍睹的真相。

轰炸机方面,志愿军只有图2中型轰炸机这一根独苗。

美军则是B29、B26等中型、重型皆有。

至于对地攻击,志愿军则是空白,美军的F80、F84是主力,战争后期,第8战斗轰炸机大队等单位则换装了F86A,在遭遇志愿军米格机拦截时,甚至还可以反咬一口。

至于运输机、侦察机之类,志愿军更是完全空白。

还有,由于美军拥有强大的空军力量和综合国力,打起仗来完全不需要考虑弹药消耗,经常是使用各种空、炮火力,对交战区域进行“逐码(1码=0.914米)洗地”式全覆盖打击。

而志愿军由于没有制空权,加之严重缺乏机动车辆,所有装备只能靠官兵们身背肩抗,白天隐蔽、晚上行军。这不仅严重消耗了官兵们的体力,更使得后期补给难以保证前线需要。

更要命的是,当时我国因为没有健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无法为前线补充新造制式装备,志愿军手里缴获的“万国造”,经过长期战争的洗礼,许多枪炮使用过度,口径“过老”,实际性能较理论值有所下降。

战争初期,虽然志愿军多次组织大部队对少量美军进行歼灭战,但是由于火力不足、压制不住对方,美军一旦以重炮为核心围成圆圈,利用坦克掩护四周,志愿军就无法应对。甚至被对方使用空、炮火力掐断后勤和增援路线,导致重大损失。

开战头半年,美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先后投入作战飞机达1100架,另有海军福吉谷号、菲律宾海号两艘航母搭载的190架舰载机。

而志愿军这边只有一个高炮团,装备36门日式75毫米高炮。过江时还留下12门保卫鸭绿江大桥。另外就是每个军只有十余挺高射机枪。

美军凭借几乎碾压性的空中优势,视北起鸭绿江边、南至作战前沿地域为理想的航空表演场,肆无忌惮地对志愿军进行狂轰滥炸,朝鲜北部城镇变成瓦砾,重要的桥梁、车站等交通线上的目标几乎全部被炸,中朝官兵因此伤亡惨重。

美军依靠现代化的武器给志愿军造成多方面威胁,劣势的武器难以对付美军飞机和坦克,粮食弹药供给也往往接济不上,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空前残酷,这是在国内作战时从来未遇到过的。

作战双方的减员总对比为1:5.3,和美军作战双方减员对比为1:1.23,由于美国空军握整个战场的制空权,也限制了美军空军,并且美军不善夜战,夜间作战和近战歼敌成了中国军队的基本战法。

夜晚小部队袭击,绝大部分是成功的,大部队行动都是黄昏开始运动,夜间突破防御,插入纵深,断其退路,这种战法很有效,只要出现在美军侧后,美军即顷刻发生动摇,继而全线溃退。

最重要的是志愿军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在迫击炮、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的特长,许多战斗都是在100米以内,甚至50米左右实施近战歼敌。

志愿军牺牲精神强,一个人就敢冲入敌群,剩一个人也会死守阵地,没有弹药用石、铁锹、冲锋号也能击退敌冲锋,与敌同归于尽的勇士数不胜数,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才让从未尝过败绩的美军遭受了立国以来第一次战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不能忘却的197653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能忘却的197653
上一章下一章

第45章 武器装备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