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处斩
英国公忙着给众人画饼,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的心思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这所谓的同盟还未开始就已经分崩离析,真真是可笑至极。
淮王等人的处斩之期定在了三日后,于东市斩首示众,皇帝还明发旨意,行刑前于京城之中游行一圈,并于午时三刻处斩,届时所有百姓皆可观看。
嘉成长公主适时的呈上了京城中的青年才俊。
福宁宫中,德庆长公主和惠庆长公主奉旨而来,两人行礼仪态大方,“儿臣给母后,皇嫂请安。”
又对着嘉成长公主微微屈膝,“皇姐安好。”
太后笑容慈祥,“快起来吧,哀家许久未见你们,如今已是出落成大姑娘了。”
两人恭顺道,“谢母后夸赞。”
太后笑容依旧亲切,“来,到哀家身边来,让哀家好好看看你们。”
两人缓步行至太后跟前,宫女搬来了两个绣墩,太后拉着两人的手,含笑道,“你们这般花容月貌却不知将来要便宜了谁家的郎君。”
德庆长公主谈吐大方,“母后选的自是极好的。”
惠庆长公主微微有些拘谨,只是恭顺的低垂着头,并不言语。
太后指了指嘉成长公主笑道,“嘉成,德庆可是期望不小啊,你可曾用心挑选了。”
嘉成长公主面带笑容,“母后,德庆与惠庆都是儿臣的妹妹,又是您与皇嫂亲自交代,儿臣怎会不尽心尽力呢,整个京城的好儿郎都已尽在其列了。”
太后含笑点头,“那就好,既然如此就让德庆和惠庆挑一挑吧。”
很快,就有宫女将众人的画像展开,共有十人站成一排,供他们选择。
德庆长公主与惠庆长公主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神情羞涩。
叶昭宁笑着轻声安抚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只是画像而已,尽管看就是,觉得谁有眼缘只管告诉皇嫂。”
太后也是拍拍两人的手说,让她们去看一看。
德庆长公主没在扭捏,起身拉着惠庆长公主一起认真的看了起来。
德庆长公主的心中颇为遗憾,可惜皇嫂没有弟弟,否则倒不失为一个好归宿。
惠庆长公主经过前几副时,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直到第五副时脚步微微停顿,眼神之中多了一丝惊喜,心中暗道,“他竟然也在。”
略微停顿了一会儿之后,惠庆长公主压下心中的忐忑,继续将剩下的画像看完,才坐回了太后身边。
她方才的动作并没有逃过叶昭宁的眼睛,于是她微微挥手示意捧着的画像的那宫女上前。
轻声问道,“惠庆,可是觉得他合你的眼缘?”
惠庆长公主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带着几分羞涩,轻轻的点了点头,算是承认。
叶昭宁心中了然,转而询问太后道,“母后觉得如何?”
宫女将画像拿到了太后跟前,太后定睛一看,笑容慈祥,“原来是楚太尉的孙子,看画像倒是眉清目秀,只是不知脾性如何?”
嘉成长公主接话道,“母后,儿臣见过这孩子,眉目俊秀性子温和,亦是文武全才。”
太后点了点头,看向惠庆长公主问道,“惠庆,你若是觉得不错,就让你皇嫂安排你们见一面,你在做决定如何?”
惠庆长公主见太后和皇后都没有反对,心中不由欣喜,“儿臣都听母后的。”
太后拍拍她的手,“好孩子,待你出嫁时哀家定赐你一份丰厚的嫁妆。”
惠庆长公主姿态恭顺,温声道,“谢母后。”
德庆长公主还站在下面犹豫不决,说实话她没有一个看上的,但没有一道圣旨给她指婚,已经是皇兄莫大的恩典。
最后,再三犹豫之下,她选了最为出众的三人,其中就有英国公三子沈怀谦。
叶昭宁的心中满意几分,挥手让众人退下,德庆长公主坐回了太后身边。
她含笑开口道,“那儿臣过几日,办个赏花宴,将他们召进宫来,让德庆与惠庆与见一见。”
太后微微颔首,“将这几人都传进宫来吧,今日只是看了画像而已,说不定见了真人就她们改变了心意呢,还有那些老臣家的儿郎也都一并传进宫来。”
叶昭宁垂首应下,“是,儿臣遵旨。”
太后挥手,“好了,哀家乏了都回去吧。”
几人起身告退,嘉成长公主说给承泽带了礼物,便与叶昭宁一道去了凤仪宫。
德庆长公主与惠庆长公主则是回了长乐宫,路上,德庆长公主看着惠庆长公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呀,那楚太尉虽然是三朝老臣,可是早就不问朝政了,到时人走茶凉,你嫁给他有什么好的啊。”
惠庆长公主微微垂首,低声道,“阿姐,你知道的,我喜欢他。”
德庆长公主微微叹息一声,“罢了,姐妹之中你我二人年纪最为相近,所以也最为亲近,我也是为你好,但若你执意如此我也无话可说。”
惠庆长公主的脸上挂上笑容,对着她撒娇,“阿姐,我知道你对我最好了。”
德庆长公主摸摸她的头,看着妹妹那天真又雀跃的眼神,心中想着她若是能嫁给心爱之人,相守一生,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三日后,淮王等人蓬头垢面,神色萎靡,被囚禁在囚车之中,于京城之中游行示众。
百姓们的叫骂声不绝于耳,充斥着整个街道。
“你们也有今天。”
“真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啊。”
“老天有眼,总算是除了你们这些祸害。”
游行结束,囚车缓缓往东市行去,一路上尘土飞扬,沿途都被闻讯而来的百姓们围的水泄不通。
昔日尊贵的亲王,郡王,刺史,都督,如今像狗一样被拖出了囚车,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开始恐惧,开始后悔,但一切为时已晚。
午时三刻很快就到了,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行刑。”
刽子手手起刀落,鲜血飞溅,台上的罪人已是身首异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之气。
不少人都转过身去,不敢在看,片刻寂静之后,有人带头高呼一声,“陛下万岁,皇后千岁。”
百姓们也跟着一起高喊起来,“陛下万岁,皇后千岁。”
于皇帝而言他解决了一大隐患,稳定了江南的政局,又震慑百官,达到了他的目的。
而于百姓们而言,皇帝是大义灭亲,不论是亲王郡王,还是什么皇亲高官,只要触犯律法,通通都要伏法,他们自然会高呼万岁。
这一幕对于身处宫中的帝王来说,也只是闲暇时听一听的一件小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