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宛城揭竿而起
周老爹看着儿媳,又看了看儿子们,这才看向老妻。
周老娘微笑着拉过夫君的手,安抚的拍了拍说道:“老头子,咱们这把年纪了,就当为儿孙拼一把吧,不过该把孩子们送走的。”
“对!”周三书也点头应道。
“不行,我们是一家人就该在一起。”周家二儿媳妇此时也已经缓好了情绪,开口拒绝。
“对。”周家大儿媳妇应和道。
“不行,听我们的,就当是给我周家留后了,你们照顾好孩子们。”周老爹还是摇了摇头,不顾自家儿媳们的拒绝,直接开口定下。
周家一向是周老爹做主,见他这副坚定模样,周家两个儿媳们只得不再说话。
随后几人安排了下,之后周家三个儿子和周老爹就分头去联络人。
因为王家给他们一天的时间收拾衣物,之后就要给他们重新安排土地房屋,成为正经的佃户,所以他们只得连夜安排。
周家村的人都是木匠出身,家里的锯子锤子都是现成的,周三书按照隐者第二本书《萌芽》所讲的,连夜雕刻出数个弓箭,又按照书中的描述,在村子入口处做了陷阱。
然后将村中的女眷,十三岁以下的孩童们安排好。
“大力,你是除了婶娘们最大的孩子了,这群孩子叔伯大爷们就交给你了,你按照地图和我们交的好生进去,之后若是我们没去汇合,你就带着人继续深入,要是去了,就没事儿了,知道吗?”村长看着自己的大孙子,眼中带着些许担忧。
“是!”一个黑漆漆的少年,正色的点头应下,“爷爷你放心,我一定保护好弟弟妹妹和婶娘奶奶们的。”
村中青壮年们目送着一群妇孺步入深山,心中激荡无限的恨意,若不是那些世家贪婪,他们何苦送家人去冒险,又何苦用命拼杀出生路。
“爹,其他几个村子你去联系了吗?”周三书走到周老爹身前问道。
“放心,我都和他们说了,木枪都已削好,只等着他们过来,咱们一同去大槐树下集合。”周老爹点了点头。
见此周三书松了一口气,周家的青壮年们齐齐聚在村口,手持木杆削成的枪,两侧隐蔽处是会用弓箭的人。
他们紧盯着村口唯一的小路,目不转睛,不敢呼吸。
天光乍亮,静逸的山村被一阵马蹄声惊扰。
周村长低声说了句:“来了,戒备。”
直到看到了一群人骑着马的身影渐近,他才突然挥了下手,只听“啊!”的惊叫声伴着马被绊倒的轰响,那行人纷纷摔入绊马绳后的陷阱里。
“上!”周村长大吼一声,一群人手持利器冲了上去。
手持弓箭的人戒备的看着远处,警惕是否有第二队人过来。
周家村的人也不过是普通百姓,一时间看着被摔的呻吟不停的人,有些不敢动手
“啊!”周三书爷眼看乡亲们犹豫,又见有几个人竟然缓了过来,唯恐对方爬上来自己等人对付不了,互相对视一眼,出手刺向下面的人。
见他们爷几个先动手了,周村长怒斥道:“还是不是爷们儿!”
其余人这才回过神来,互相看了一眼,纷纷将手中木枪刺下。
随着惨叫声渐消,坑洞里已经渐渐消停,周家村的人这才松了口气,不过看到别人脸上身上的血还是有些后怕。
周三书知道乡亲们的淳朴,唯恐他们后退,直接说道:“叔伯兄弟们,咱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为了咱们家的女人孩子们,决不能后退。”
听到这话,其他人赶忙提了提精神,眼中的胆怯也消散了许多。
“行了,周三书你带着你爹和叔伯兄弟们去集合,我们在此处理下尸体。”村长拍了拍周三书的肩膀,交代道。
“四伯,不用担心,书上有教过,为了防止他们有人装死最好的法子就是一一检查一遍,不过咱们时间来不及了,不如干脆就地埋了就是,就算有喘气的想来也活不下来。”周三书想到那本书里讲得故事,笑着应道。
周村长听后沉思了片刻,不由拍掌赞道:“对!这个法子好,还是得读书啊,三书之后你将那故事讲给乡亲们听一听。”
说罢,不等三书点头应下,喊着周家村民一同将尸体就地掩埋,才带着众人齐聚大槐树。
周家村的反抗在宛城这个遭受无数次磨难,又无数次重生的城池里,并非少数,似乎是不约而同,也或是本就是宛城的精神,不过短短三日,那些被虐待,被欺辱的普通百姓们就揭竿而起,杀向欺辱他们的世家贵族。
而周三书口中的隐者先生的书,也开始被宛城人所知。
周三书和众多知道隐者先生书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向着周围宣讲着。
宛城人们似乎也被这血性所激发,又在《萌芽》中得到进步。
听着故事里,被欺压羞辱的少年,被逼家破人亡流落成乞儿的少年,如何利用自己的才智,从一个乞儿到山匪,再到联合受苦的村民们一同揭竿而起。
这本故事没有写完,谁也不知道那个被叫做高展鹏的少年到底成没成功,但是他们会从中学会惊艳,学会教训,学会如何反抗。
宛城的事情很快被传入到京城,传到淮城,传到五湖四海。
“姐姐!”端安快速跑到柳姻的房间,一脸惊讶的说道,“姐姐,你听说过了吧,那个宛城。”
“嗯,这段时间你先不要出去乱逛知道吗,我当时做的并不谨慎,担心有人会查过来。”柳姻担忧的看着崔恒给的信,故作轻松的和端安交代着。
“好的,姐姐我记得啦。”端安见她这样,心中有了主意,只是暂且不敢和对方说,只得假作天真笑着离开。
等她离开时,柳姻才皱着眉头看着信,信上的话不多,只说因为《萌芽》的发表在不少地方都有了反抗的声音,这段时间崔恒建议她不要再以隐者的名义写书,免得引得注意。
柳姻从未想到,这本书会引发这样的事端,她虽然有挑拨民众神经的意思,可没想到如此急切,想了想她深叹了口气,拿起笔给崔恒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