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找系统兑换书籍
“我们要抓紧时间,在丞相大人的支持下,把那些理论变为现实。”李青满怀激情地说。
另一位学生附和道:“没错,还有那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
正当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
苏诩走进书房。
他欣慰地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青年才俊,鼓励道:“你们的精力与智慧,是大秦最宝贵的财富。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任何困难都能被克服。”
李青抬起头,彬彬有礼地说道:“丞相大人,我们一定不负期望,全力以赴!”
苏诩微笑着点头,正欲继续说些什么,却忽然被外面的喧闹声吸引。
只见陈明匆匆走来,脸上带着一丝急切,“大人,宫中急报!”
苏诩迅速接过急报,眉头微皱,但片刻后便重新舒展开来。
他转向众人,神情坚定,“各位,我需要稍事离开,你们继续。
记住,未来就在我们手中。”
书房内,年轻人们互相对视,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干劲。
而此刻的苏诩心里涌动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何种风雨,都阻挡不了大秦前进的脚步。
“丞相大人,下次能带我们去试验场吗?”李青忽然出声问道。
苏诩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当然,只要项目启动,我会亲自陪同。”
“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李青兴奋地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苏诩轻轻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默默记下他们的面孔和热情。
“你们的努力,我看到了,”
他缓缓说道,“大秦的未来,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
随着苏诩的离去,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庄重而充满期待。
李青和其他学生开始讨论起具体的实验计划和步骤。
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而苏诩回到书房之后。
并没有召集幕僚。
而是感受到下属以及学生对工业革命完全不了解。
有关防御洪水的器械也完全不知道如何生产。
现在就要依靠系统了。
看看系统能不能送给自己两个有关机械生产的书籍。
用积分兑换就行。
“系统,打开首页。”
看着系统的界面,心里盘算着用多少积分来兑换这些书籍。
系统的页面很快闪烁了一下。
显示出关于工业革命和机械生产的几本重要书籍。
他毫不犹豫地用积分兑换了两本最核心的:《蒸汽动力与机械制造》和《现代工业技术导论》。
“终于有了这些资料,”
苏诩心中感叹道,“有了它们,我就可以带领大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是李青探头进来。
“丞相大人,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的吗?”
苏诩合上眼前的书籍,微笑着说:“确实有件事需要你们去做。
李青,你们愿意先研究一下这两本书吗?
我相信这些内容会为我们的大计划提供无尽的灵感。”
李青接过书籍,快速翻阅了几页,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他抬起头来,激动地说道:“这真是太宝贵的资料了!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好,回去告诉大家,”
苏诩嘱咐道,“把这些知识吃透,接下来的实验将对我们非常关键。”
可是听着丞相的话。
李青却一脸无奈。
“丞相,这本书我根本看不懂。”
上面有无数数字。
可是他看的一脸懵。
完全看不懂这些究竟是什么?
不懂得数字?
还真是。
这些机械的书都是由一些物理和化学组成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数学。
他们才在学校了解了一点点数学。
这些事情完全还不清楚。
看起来还是需要将这些书交给系统奖励的人。
到时候正好将这些书交给那些系统给的人。
也方便教给这些学生。
苏诩听后,眉头微蹙,但很快便舒展开来。
他意识到这正是一个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良机。
他温和地对李青说:“不必担心,知识的海洋是深邃的。
但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学会。
我会安排一些懂得这些知识的人来帮助你们。
你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李青听后,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感激地点了点头。
苏诩接着说:“你们是大秦的未来,我期待你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成为引领时代的人物。”
随后,苏诩准备安排了几位精通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学者,
开始为李青和他的同学们开设特别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实际操作和实验。
让年轻人们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李青看着丞相正在忙。
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离开。
随着李青离开书房。
他再次沉入系统的页面中。
这次,他要寻找一些关于防洪设备的设计图纸。
系统响应迅速,很快便找出了几种适用于大规模工程的防洪装置设计图。
就在此时,门外再次传来轻声敲门声。
“进来。”他抬起头,微笑示意来者。
只见陈明走了进来,神情有些凝重,“丞相大人,宫中传来消息,有些地方的洪水形势严峻。
皇上希望您能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苏诩点点头,心中已有定计,“我已经在准备相关的设计和计划。
现在,我们需要加紧时间,全力研发。”
陈明松了口气,“有您在,皇上和我们都放心多了。”
“不过,这一次我们必须尽快。
时间不等人,”
苏诩说着,再次打开系统,“我会利用这些图纸。
制定一份详细的防洪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大家都会支持您的!”陈明坚定地表示。
苏诩满意地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即刻行动。”
很快,苏诩召集了他手下的各个团队。
每个小组开始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和实验中。
李青带领他的同伴们,正聚精会神地钻研书中知识。
并不断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
书房内,众人时而争论,时而欢声笑语。
整个氛围充满了创业初期的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