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二的成长与探索
钟乐萱:学业与社交的拓展
大二的钟乐萱在学业上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也在社交方面有了更多的经历。
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她开始深入学习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细分领域。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老师对唐宋诗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钟乐萱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课堂上,老师讲解李白的诗歌时,钟乐萱被其豪放飘逸的风格深深吸引。
她举手提问:“老师,李白的诗常常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他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形成这样独特的创作风格的呢?”老师笑着回答:“这就与李白的个人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受到的文化熏陶都有关系。他年少时游历四方,见识广博,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这些都促使他形成了这种豪放不羁的风格。”钟乐萱认真地记录着老师的话,不仅如此,她还在课后主动查阅更多关于李白生平经历的资料,试图从诗人的人生轨迹中探寻其创作灵感的源泉。她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道:“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他豁达自信人生观的体现,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在现代文学课程里,钟乐萱接触到了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当学习到现代主义文学时,她对意识流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起初,她觉得这种叙事方式有些晦涩难懂,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反复研读。有一次,她和同学在图书馆讨论这本书,她皱着眉头说:“这意识流的写法真的好难理解啊,一会儿是这个思绪,一会儿又跳到那个回忆。”同学回应道:“是啊,但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能让我们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钟乐萱点头表示赞同,逐渐体会到意识流小说独特的魅力,它能够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流动性。
钟乐萱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学研讨会。在一次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讨会上,她精心准备了发言稿。她以《简·爱》中的简·爱为例,阐述了女性在追求平等、独立过程中的挣扎与成长。她站在讲台上,略显紧张但又充满自信地说道:“简·爱虽然身处困境,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尊严和原则,她的那句‘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女性为自身权益而奋斗。”她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一位同学站起来提问:“钟乐萱,你觉得简·爱的这种反抗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普遍存在的吗?”钟乐萱思考片刻后回答:“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虽然有很多女性面临着和简·爱相似的困境,但像她这样勇敢反抗的并不是普遍现象。不过,简·爱的形象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为后来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大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理解,这让钟乐萱受益匪浅。
在社交方面,钟乐萱在文学社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她参与组织了一次校园诗歌创作大赛。从策划比赛规则、宣传推广,到收集作品、组织评委评审,她都亲力亲为。在宣传过程中,她设计了精美的海报,张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关注。她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比赛信息,邀请更多的同学参与。在评审环节,她和其他评委一起,认真阅读每一首参赛作品,从诗歌的创意、语言表达、情感传递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
评委同学甲说:“这首诗的语言很优美,但是情感表达有点过于隐晦了,你们怎么看?”钟乐萱回答:“我觉得隐晦的情感表达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不过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就更好了。”最终,比赛圆满成功,挖掘出了许多校园内有才华的诗人,也让文学社在校园里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钟乐萱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经常一起去学校的咖啡馆讨论文学作品。有一次,她们在讨论《百年孤独》时,对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各抒己见。一位朋友说:“马尔克斯把现实与幻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拉丁美洲世界。”钟乐萱回应道:“是啊,像美人儿蕾梅黛丝抓着床单升天这样的情节,看似荒诞,却深刻地反映了拉美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和命运观念。”这些讨论让钟乐萱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她的文化视野。
华熙佑:专业精进与实践
华熙佑在大二时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
在专业课程上,他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习进入了攻坚阶段。在高等数学的多元函数微分学学习中,他面对复杂的偏导数和全微分概念,通过大量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他常常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花费几个小时钻研一道难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题思路。他发现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物理模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梯度概念时,他联想到电场强度是电势的负梯度,通过这种类比,他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一次,他和同学在自习室讨论数学题,他指着一道题说:“这道题用常规方法计算量太大了,我觉得可以尝试换元法,你们觉得呢?”同学思考后回答:“换元法是个思路,不过要找到合适的变量替换可不容易。”华熙佑说:“我们可以先分析函数的特点,看看哪个部分适合替换。”经过一番讨论和尝试,他们成功地用换元法解出了难题。
在大学物理的电磁学学习中,他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着了迷。他深入研究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参加了学校的物理兴趣小组,在小组讨论中,他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就像是电磁学的‘宪法’,它统一了电场和磁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
同学乙好奇地问:“那麦克斯韦是怎么想到这些方程的呢?”华熙佑回答:“麦克斯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推导,总结出了这些方程。他的天才之处在于能够将不同的电磁现象用一组简洁而又深刻的方程来描述。”他还和小组成员一起做电磁感应实验,通过改变磁场强度、线圈匝数等实验条件,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进一步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正确性。
华熙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实践项目。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建模竞赛。在竞赛准备期间,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学习各种数学建模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微分方程模型等。他们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如校园资源分配问题,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模型假设不合理、数据处理困难等问题,但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不断改进模型。
在一次建模讨论中,团队成员丙说:“这个数据的波动太大了,我们之前的模型可能不太适用。”华熙佑思考后说:“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针对不同的区间建立不同的子模型,然后再整合起来。”最终,在正式比赛中,他们面对一道关于城市交通流量优化的题目,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通管制措施对交通流量的影响,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在竞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参与一个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项目。在项目中,他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设计。他运用所学的控制理论知识,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的算法,使机器人能够稳定地行走、转弯和避障。在算法调试过程中,他遇到了机器人运动不稳定、容易出现振荡的问题。
他和团队成员丁讨论:“这振荡问题可能是PID参数设置不合理,我们得重新调整。”丁说:“可是参数调整的范围太大了,怎么确定合适的值呢?”华熙佑说:“我们可以采用试错法,先确定一个大致范围,然后逐步微调,同时观察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他通过不断调整PID参数,优化控制算法,最终解决了问题。他看着自己参与研发的机器人在实验室里灵活地穿梭,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华熙佑在与团队成员合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沟通与协作。在机器人项目中,他和负责机械结构设计的同学、负责传感器数据处理的同学密切配合。他们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在会上,每个人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华熙佑从最初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到后来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遇到的技术难题,他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他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团队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