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提供军需物资

第138章 提供军需物资

萧北安眼见着压缩饼干迅速膨胀。

温水浸泡下,不消片刻竟泡出了满满一大杯,而且还有继续膨胀的趋势。

这回不用孟凡晨说明,他也知道这东西小小一块吃进去,就能饱腹。

“一共准备了两万箱,一箱四百包,足够寒北军两月口粮。”

“鱼肉、猪肉等罐头十万箱,每箱十盒。五万寒北军将士,人人都可分20盒。”

“寒北军将士的羽绒服也都提前准备完毕。”

“这些物资,不知三皇子可满意?”

要不是为了不喂大三皇子的胃口,九歌那边可以准备的方便食物还有很多。

满意,萧北安当然满意。

吃的穿的都准备妥当,军需物资也就剩武器还没到位,这简直出乎他意料的好。

“我代寒北军谢过孟家慷慨。”

他驻守北地多年,心里确实有将士们。

虽有不臣之心,但对于寒北军他算得上是位好将军。

“愿三皇子日后登得大宝,也能这样心系百姓家国。”

孟凡晨看着眼前的皇子,说出真心的嘱托。

中原地区民众,日后到底也是要在这位皇子的的管辖下生存。

希望他是位好皇帝吧!

萧策安没觉察什么不对,只当是孟凡臣忠臣之心。

他更关心一件事:“孟家可准备好和我一起回京?”

他一直以为孟家是要跟随回京的,毕竟这可是从龙之功,只要他上位,孟家即可恢复往日荣光,甚至更甚。

京城的世家大族,怎么会看的上北地这样的地方,定是要到回去的。

可出乎他的预料,孟凡晨面色不显的说道:

“孟家刚到北地不久,族人尚未修养好,再加上油田开采事宜。”

孟凡晨直视萧北安道:“孟家人就不跟随王爷进京了。”

“当真?”萧北安吃惊道。

“当真,孟家不止现在不随王爷进京,就是日后,也远常在这样寒冷北地。”

“上京是我族人的伤心地。”说着他想起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的父亲,面露伤心之色。

萧北安见他果真不想带着族人回到权力中心的上京,心中虽有不解。

可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否则,以孟家提供全部军需的功劳,如若在建立军功。

那他要如何封赏孟家才够?

还没上位,他就已经开始排查一切有可能被别人把持朝政的可能。

“孟家倒是识趣。”回到寒北军帐,三皇子面露喜色道。

肖军师也深以为然:“孟家是经此大难,学会韬光养晦了。”

“哼,这些把握朝政数十载的世家,也就是需要吃吃亏,才能长长记性,记得这是谁家的江山!”

萧北安说话间,已经嫣然一副大燕王朝君主的做派。

肖军师等将领,都默不作声。

孟家提供的可是全部军需物资,这种功劳,居然都能不争。

也不知道是真的深藏功与名,还是另有打算。

但是,众人都识趣的没有问出来。

“只是这武器,孟家说让我们过了辽河再接应。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想到还没到手的那些精铁兵器,萧北安眼里都是渴望。

“孟家如何说?”众将领也很关切这个问题。

有了吃穿,再有趁手的兵器,进京之路定会畅通无阻。

“说是运送不易,大军过河后,方可交接。”他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说不出来,就好像孟家在防着什么。

可对方分明提供了一应物资。

“或许时间确实紧急。”一个将领直言。

“事发突然,准备时间有限,倒也说得过去。”肖军师也觉得说的过去。

众人皆是觉得,孟家提供了如此多的军粮已经表明忠心。

发兵时间却也是临时决定,萧北安也就不再去多想。

“汽油开采的如何?”

“回王爷,我们的士兵一直把守着,开采出来的黑色液体也是由着孟家保管。”

“只是,这汽油似不那么容易加工,每日出油不多。”

肖军师掌握着油田的每日信息,他自问寒北军对油田一直是绝对的控制权。

孟家人不过是干着工匠的伙计罢了。

“那样的稀罕物,必然是稀少的,能有所得已算老天庇佑。”

萧北安经常秘密驾驶雪地摩托,那种操控感驾驶感让他欲罢不能。

这等好东西,他也不打算给别人使用。

汽油产量多少他不在乎,只要够他用就行。

此时,孟五爷正带着人,在自以为掌控着整个油田的寒北军眼皮子底下。

把开采出来就能使用的石油,以废油的名义,一车车的拉着。

“这些废油你们快拉走倒掉!”

“等王爷的亲卫取油时定又要被嫌弃。”

一个寒北军一脚踢在铁桶上。

“诶呀,痛死老子了,快赶紧搬走!”

孟家第五巡逻小队,队员全是族内成年习武过的男人,武功不管如何,力气都是绝佳。

几人用着推着,装卸工具,麻利的装起一桶桶顶级原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装上大板车就往外拉,到了人烟罕至的地方,赫然有一辆油罐车在那里等着。

“五叔,这车油已经装满了。族长说近期够用了,让你们歇歇。”

“歇什么,每天就晚上干这点儿活。

北岭工厂盖得怎么样了?”

他可关注家里发展了,听说又到了些盖房子的稀奇车。

要不是萨尔图油田这边还需要他看着,他早跑回去看看了,心痒痒的不行。

“都盖的差不多了,等寒北军南下,我们就能开工。”

“人手可够了?”

那开车的少年小声说道:“最近又有老百姓从一些地方赶来,算算到了快两百人。”

“族长和安家商议好,两边都派了人在辽河边接应,把他们带进山里。”

“只等着寒北军过后再带回来。”

那几名官差前阵子跟着士兵回京上报,紧接着就以国家过年的名义离开,到了各自家乡就带着族人和村里人前来投奔。

再加上,神光引领大家去北地的传言四散开。

怕等到春天被收关税,很多已经过不下去的人家都选择现在就前来北地。

倒不是他们不怕冷,而是宣传工作做得好。

“到了辽河边,就有人买发粮发御寒衣物。”这样的话语几乎沿途村庄人人知晓。

一些村长里正觉得事有反常,但冬日里也不好进城向官老爷禀告。

因此,那些过不下去的人家,抱着等下去就是死,还不试一把的想法。

纷纷从各地聚集到了辽河边,见果然有人接应,所传之事全都为真。

就有人得了其它好处,又返回村里再次宣传。

良性循环下,前来北地的人越来越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在古代卖羽绒服,娇养流放罪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我在古代卖羽绒服,娇养流放罪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8章 提供军需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