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撞好运
听着贾张氏提到王卫国做的红烧肉,他心中也感到意外,烹饪虽看色香味,但这肉香透露的水平不亚于他自己。
他还好奇后院何时多了一个这么出色的大厨,竟然就是王卫国。"这个小伙子真是有才啊,假如并非一次偶然的手艺出众,其它菜肴也能维持这种水平,绝对能在大餐馆大显身手。"
何大清发自肺腑的称赞惹来了旁边贾张氏的不服:
"那个小子就是个穷酸土包子,纯粹撞好运。
他怎么与那些老字号的大厨相提并论?"
"老何,你也未免高看他了。"
贾张氏还想继续贬损,却被一个大婶轻拉衣角暗示。
贾张氏抬起目光,见到王卫国一手提着包子、油条,神情冷淡地看着她。"我的做饭本事,跟你家人的事无关。
就算你们想吃也吃不上,就是想看热闹。"
"你母子俩真是般配,厚颜,一心只想要吃的。"
"一门心思找借口来要肉,就是讨饭的,起码也知道甜言哄哄吧。"
"看看你家这副德行,乞丐都不如你们。"
既然王卫国不遮掩,在众人的目光下揭了她的疮疤,贾张氏自然也不甘示弱,毫不客气回击:
"你以为我们就渴望你的菜?全是我儿子因妻子有孕想让她开心才上门,他是真的疼爱她。"
"像你这种冷血之人怎能理解?你在道德败坏上还不如乞丐。"
面对当着众人的侮辱,贾张氏气得面色涨红。
虽然她在院子里住了许久,辈分也优于王卫国,却感受不到一丝尊重。
居然在这当众教训她,简直是对规矩的挑战。"心疼老婆?"
王卫国气极失笑反问,言语之间讽刺意味浓厚。
"咱这京城里的丰泽园、东兴楼、泰丰楼、鸿兴楼等那些名满天下的酒楼,每天都制作的海陆奇珍,多得数不尽。”
"一顿简单的红烧肉而已算得了什么,葱烧海参、鱼翅燕窝这样的美食每天都会有供应的呢。"
"瞧瞧你这疼孙子疼得紧,还不快领着他,别让这几个酒楼的名厨把珍品轮流做给儿媳妇品尝。"
"就冲着媳妇如今有了身孕这件天大的喜事,难道各大酒楼不应变着花儿地做新菜单以示祝贺吗?伺候好了她的身子要紧啊。"
"而且这些服务必须全免费用哦,要是收取一两银子的话,便是对你们贾家的大不敬呀。"
贾张氏被王卫国立时一顿讽刺驳斥,气得哑口无言。
口舌之争,哪里是王卫国这位现代人的对手?
她的长处在于街坊吵架斗嘴,可王卫国却出言犀利却毫不侮辱。
贾张氏纵然想顶回些不好听的,但总不能一开始就下三滥吧。
听到王卫国这番话,周边围观的人都暗中点头附和。
竟无人挺身而出帮贾张氏说好话。
就像他说的,凭什么儿子有了孕妇就能去别人家随意索要美味?这个风气可不能先开了。
一旦开了头,以后谁家有做得好吃的,贾张氏的儿媳秦淮茹若是开口想尝试,所有人都必须满足她的要求,这不就等于自家开了供应站吗?真是荒唐,照这说法,天天大鱼大肉、海珍山味的丰泽园,为何就没看到王家那位贾东旭上门呢?
每个四合院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在这种问题上,大家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毕竟同在一片屋顶下生活,亲近感自然不同寻常。
这时,一直没有出现过的易中海上前来插话,正好听到王卫国那席话:“卫国,话不能这么讲。
两码子事嘛。”
虽然多数人都觉得王卫国说得有理,可贾张氏身后必有人帮腔。
易中海作为贾东旭的师父,他孤寡一人,在未来生活中依靠贾家甚多。
这时候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丰泽园跟咱们院子无关紧要,可你王卫国就不行。
古语云,亲兄弟,明算账,如今你与我们都成了邻居了,也称得上有血浓于水的关系。”
"亲人们本该患难与共的,秦淮茹怀着身子难受想吃些肉品,贾东旭在晚上确实束手无策,只好来你这寻求解决办法,这怎能说他将您家视为外人呢?"
"这般抠门可是你的不对,太不近人情了。"
论起品德与情理,哪怕十位贾张氏也无法与易中海相比。
他的话巧妙地把王卫国塑造成不通世故之人。
最后众人异口同声:"还是易师傅的话在理!"
听闻这句话,贾张氏喜色上脸,对,这当然是她教导的儿子的师傅应有的态度。
她儿子贾东旭来求王卫国家的肉食,自然是视他为亲信才会如此行为。"听听!孩子他爹,是你那宝贝小子看得起你,才会直接来找你的,却没想到换来这样不知恩德的结果……"贾张氏原本准备再狠狠训一番,却被易中海打断:
"贾家夫人,请不要急躁。
卫国是刚刚由乡里搬来的,还未彻底习惯这个四合院的生活,我们都把他视同家人,他有这样的举动也是出于无知,等日子长了他会意识到的,不会再犯这种疏忽。”
说着,易中海对王卫国又是一副长者风范的话语。
“卫国,你看咱们这座四合院,大家像一家亲一样生活在这里,互助互爱,很是温馨。”
“久居其下你就会明白,可不能再自私自利如现在这般。”
易中海之所以制止贾张氏对王卫国再加责骂,并非全无心计。
易大师明白王卫国孤苦,双亲早逝仅剩小妹为伴,拉拢这样一个人,未来或许就能获得一些关照。
毕竟,人生不可只押宝一处,多个人多一层保障嘛。
面对这番初次受窘的局面,王卫国必定难堪。
这时如果出手相助,于己既能化解尴尬场面,又能让新来的年轻人心存感激,这不失为一段善始之缘。"这位易大师,真是擅长言辞游说啊。”
正在洗衣的霍大清暗自摇头,觉得易大师这套不过是信口开河。
但考虑到与易大师关系不错,霍大清并没有戳破,尤其是自己即将私奔后需易大厨照管两个孩子的当下。
其余人在场众人也保持沉默,无人援手是为保护自己的利益。
毕竟对于外来者王卫国,若能显得软弱可欺,将来也许能让他们捞些便宜。
听见王卫国的话语,易中海内心暗爽。
这乡下来的小伙子似乎好哄得很,这种个性正是他能轻易掌控的人选,或许能为养老计划带来一丝好运。
——月票感谢我不是沙丁鱼大大!
眼见王卫国这般听话,易大厨暗中欣喜不已。
本以为要费尽唇舌才能降服这小子,没想到一句贴心话便让其低头认服,显示其本性并不坏。"易师傅,既然大家都这样互助,那么我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院子里的帮助吧?”
王卫国试探性提问。"我们是同在一处檐下,理应回报彼此的需要。
只要你遇到难题,我们会一起挺你。”
易大厨急忙回应,试图使王卫国把院子视为家,更多考虑他人而非自己。
通过这般一次次地暗示互助理念,以后王卫国会渐渐把自己遇到的事变成众人共同承担的责任。"那真是太好了。”
王卫国闻言满脸笑容。"我和妹妹刚刚搬进来,几乎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置办。”
“易师傅,能不能帮我购买一些基础的家具?比如说几张床、两个衣柜、几箱物品和几把椅子就很好。”
“哦,对了,我们需要热水壶、脸盆还有毛巾。
新年临近,我们也还没添置新衣。”
王卫国接着道。"我倒是没意见,但我妹妹还是小孩子,长得飞快,去年的衣服都穿不下了,也需要购置一些新衣。”
“要是能再买辆自行车,或者添一台缝纫机就更好了。”
“等等、等等!”
听到王卫国的言辞,易中海连忙打断他。
这小伙子真是贪得无厌,要这床要那柜子还想要桌子椅子,加上衣物、热水瓶之类的。
简直把所有家具和日常用品都列出来了,唯独房子除外。
别想那么多,又不是他捡来的钱。"我为什么要给你买这些东西?”
“师傅易,您不是说过吗,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就成了一家人,互相帮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我看你们家里什么都有,但我们一无所有。
帮助一下我们也不为过吧。”
王卫国义正言辞。
易中海总提些道德高尚的说辞?看谁说得理直气壮好了。"院里好几十个人呢,凭什么单单看上我家?”
就连易中海的妻子也开始感到烦躁。
王卫国所说的那些东西没上几百万元下不来,而如今国内还未货币改革,市面上流通的金额极为庞大,基本都是万元作单位,现在的一万相当于55年后的百元之值。
多数人的薪资也就是几万元级别。
大多数家庭购买王卫国提到的东西,需要时间积累和节约,绝非一日之劳力。"再说了,你要个缝纫机干啥?”
易中海的公婆对王卫国的要求更为难以接受,不仅是床、衣柜,连自行车都能忍受,可竟然要求要买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