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盘点古诗词12
返回时空之城的文洛阳休息了一天,对于万朝古人们己经等了八天,各朝各代帝王们只能通知宦官注意光幕变化,该上朝的上朝,文武百官该做事的做事,文人墨客们则讨论上榜的诗词,普通百姓们则农耕或经商,茶楼成了闲聊之地。
“你们说这光幕都七,八天没动静了,不会有什么事吧?”百姓甲问道。
“是啊,我等已经习惯有光幕的日子,闲瑕之余也有聊天的话题,不知道是咋回事,这光幕都好几天没动静了。”百姓乙说道。
“你们知道什么,这光慕背后是时空之城主人一位名叫文洛阳的人,他可是秦汉,隋唐,宋明这些王朝的国师,神秘得很。”一名朝中大臣路过茶楼时闻听百姓议论后上前解惑,才说了几句话。
一天后,光慕有了动静,万朝帝王们正与朝臣开朝会,很快有人上报光慕有了动静,各朝帝王们与众文武这才停下朝会一同观看光幕。
光幕:“历史名人,诗词大家多如星河,能够影响千古的名人同样不少,今日介绍一位能人,宋朝词人辛弃疾。”
就在众人疑惑间,光幕再次闪烁。
“辛弃疾者,生于乱世,心怀壮志。其词风豪放,笔力雄厚。虽身处南宋,然其志不在小。”
秦始皇微微挑眉,“朕观此描述,定非凡俗之人。只是这南宋既为弱宋,如何能养出这般人物?”
汉武帝抚须点头,“莫急,且看下去。”
光幕上浮现出辛弃疾年少时金戈铁马的画面,只见他率义军抗金,英勇无畏。
唐太宗不禁赞道:“真乃虎将之风,可惜了这南宋朝廷未能善用。”
隋文帝亦感慨:“如此大才,却不得伸展,实乃憾事。”
接着光幕展示辛弃疾词作,众文人墨客皆惊叹不已。
明太祖大笑:“朕就说他是条好汉,不仅善战,还能作出这等好词。”
元世祖则若有所思:“看来这宋朝也并非一无是处。”
最后光幕渐渐暗下,只留下一群古人仍沉浸在对辛弃疾的叹惋与钦佩之中,而茶楼里的百姓们听到朝堂传来的消息,也纷纷开始传颂辛弃疾的事迹。
光幕只是开个头,还没有正式介绍,南宋王朝及元,明,清的古人们是知道历史真相的,也没有办法通过光幕聊天,去给五代十国及之前的王朝解惑。
光幕:“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之名是其父为他取的,希望他长大以后如同汉朝冠军侯霍去病那样成为有用之人,故取名弃疾。
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宋时期的文化璀璨夺目,其中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词风和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家国情怀,其词作更是后人传颂的经典。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地区,自幼便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立志恢复中原,驱除金人。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词作之中。
辛弃疾年少时,便展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与志向。他曾在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虽未能及第,但已初露锋芒。后来,他更是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军,投身于抗金斗争之中。在归附南宋后,他先后任职于多地,积极参与北伐事宜,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而不懈努力。
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与妥协,使得辛弃疾的北伐之梦难以实现。他多次上书建议北伐,却都未被采纳。面对朝政的黑暗与无奈,辛弃疾将满腔热血与愁绪转化为笔下的文字,创作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词作。他的词,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性,为南宋词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既有豪放不羁、气势磅礴的佳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展现了他对北伐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有婉约细腻、情感深沉的篇章,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辛弃疾的一生,虽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与追求。他的词作,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感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真实反映。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南宋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着光芒。”
光幕继续:“辛弃疾的命运与北宋名将宗泽有一个相同之处,宗泽临终前大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而辛弃疾临终时大喊:“北伐!北伐!北伐!”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祖上为陇西狄道西乡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朝。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灭亡南宋,统一江南。这时金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赋役繁重,人民不堪征调,纷纷起义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毅然“鸠众二千”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机密。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耿京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奉表南归,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
叛徒张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闻讯,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这一机智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少年时的壮举感慨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一生做词六百多首,每首诗词都是家国情怀,其中有最着名的词十首。让我们赏析其中两首。
《破阵子·为陈同赋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赏析及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激昂慷慨的情感、壮丽雄浑的意境,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壮志未酬与英雄情怀。作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词风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本文将对《破阵子》一词进行深入赏析,并探讨其写作背景。
###一、词作赏析
####(一)开篇的壮志豪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的开篇,辛弃疾便以一种醉眼朦胧却心志坚定的姿态出现。他挑灯看剑,这一动作不仅是对往昔战斗岁月的怀念,更是对心中那份不灭的英雄情节的抒发。梦回吹角连营,则进一步将读者带入一个战火纷飞、号角齐鸣的战争场景,展现了词人魂牵梦绕的沙场生涯。
####(二)战争的壮烈与艰辛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此句通过“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奢场景和“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悲壮音乐,渲染出一种色彩斑斓、声情并茂的战争氛围。沙场秋点兵,则勾勒出一幅秋日里军营肃穆、士兵整装待发的画面,凸显了战争的紧迫性和严肃性。
####(三)壮志难酬的悲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以短促有力的节奏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出战场上骏马奔腾、箭矢如雨的壮观场面。然而,紧接着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不甘。他渴望实现君王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身后的英名,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令他壮志难酬。
####(四)结尾的深沉哀婉
“可怜白发生!”词的结尾,辛弃疾以一声深沉的叹息,表达了对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深深哀怨。这五个字,既是对前面充满激情描述的收束,也是对词人一生悲剧命运的总结。它们如一枚沉重的铅球,砸在读者的心上,让人不禁为辛弃疾的遭遇而唏嘘不已。
###二、写作背景
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少年时期便深受抗金思想的影响。他年轻时曾参加过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并亲自南下归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然而,在南宋朝廷中,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因为主张抗金而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
这首《破阵子》词,就是辛弃疾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对过去战斗岁月的怀念和追忆,也是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无奈和愤慨。词中通过对比昔日的壮烈与今日的落寞,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他渴望重返战场、为国立功,但现实却让他深感绝望和无奈。这种壮志未酬的悲愤情绪,贯穿了整首词作,让读者在感受到词人豪情壮志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他的悲凉与无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的来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它通过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高尚情操和悲壮情怀。这首词不仅是对辛弃疾个人经历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它让我们在欣赏到优美,也叹惜一代词人的无奈和悲愤。这首词在后世九年义务教育中编入高中课文是必背的一首词。
再欣赏另外两首诗词,也是辛弃疾代表作之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首诗词可以慢慢体会,另一首词是后世语文课文中必背的诗词,许多人很喜欢此词。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也是后世九年义务教育及大学必背的词,词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全词中的名句。
**《青玉案·元夕》词赏析**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词句,以其深情细腻的描写和寓意深远的意境,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此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繁华和心爱之人的寻觅过程,展现了词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开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便以宏大的场景将读者带入元宵夜的繁华中。东风送暖,灯火辉煌,如同千树繁花绽放,更有烟花绽放,如同繁星点点,如雨般洒落。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更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
接着,“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盛况。豪华的车马,香薰四溢,悠扬的乐声,璀璨的灯光,以及热闹的舞龙舞鱼表演,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画卷。然而,在这繁华热闹的背后,词人却在寻找着那个与众不同、令他心动的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两句,通过描绘女子们的衣着和笑声,暗示了心爱之人的出现。然而,当词人想要靠近时,她却已经消失在人群中,只留下淡淡的香气和美好的回忆。这种失落和遗憾,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寻找和等待后,词人终于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那个他一直在寻找的人。这种情感上的转折和惊喜,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深情厚意,更赋予了整首词以深刻的哲理和启迪。”
光幕介绍完辛弃疾生平与诗词,秦汉,隋唐,北宋文人墨客都为之倾心,大为赞叹,帝王们心思又不同了,光幕中弹幕又是一片争吵,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则是怒骂大宋,有名将不用,不如给他们,太丢脸了。
而宋太祖赵匡胤气得是暴跳如雷,又拿弟弟晋王赵光义出气:“混蛋!这都是你的废物后代,为什么不北伐?有名将不用,任用奸佞小人,气死朕了,看来重文抑武不可行也。什么士大夫共治?这就是共治下的弱宋吗?”
赵匡胤差点曝粗口了,赵光义被打,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心里却将后世子孙赵构骂了无数遍,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打累的宋太祖赵匡胤冷静下来,反正大宋朝可钱,不如请时空之城主人文洛阳帮忙,好歹文洛阳顶着万朝国师的名头,看能不能开启时空之门来一次跨位面行动。
而文洛阳通过时空之城智脑“文君”获悉宋太祖意思,也没多想,回复说可以考虑。宋朝某个位面上要变天了,万朝古人们观光幕弹幕内容为之一惊,也触动其它王朝中雄才大略的帝王们的心思,他们也想改变或教训一下不孝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