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龙困浅滩
自此,那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铁骑——“白马义从”,如同一道流星划过历史的长空,悄然消失。
随着“白马义从”的消逝,公孙瓒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利器,丧失了与袁绍在旷野之上争雄较量的能力。
公孙瓒的连番失利,宛如一部悲壮的战史,每一页都蘸满了错误战略的墨迹。在战火硝烟的笼罩下,邹丹等将领的呼救声被无情的风吞噬,他们被敌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重重包围,孤立无援。
而公孙瓒,这位统帅却冷若冰霜,拒不施以援手。
他的逻辑冷酷而荒谬。
“若是救他,会使别的将领产生依赖救援的思想,不肯努力作战;我不去救他,别的将领就都会努力作战了。”这样的决策,如同割裂了军队的团结,将信任与协同作战的价值一同抛弃。
于是,公孙瓒麾下的各路将领,如同失去根基的树木,要么在敌军的狂风暴雨中独木难支,被轻松歼灭;要么在绝望中选择了投降,以保全性命。
幽州的代、广阳、上谷、右北平四郡的驻军,纷纷举起反叛的旗帜,将公孙瓒任命的官员和将领斩于马下,忠诚与背叛在此刻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面。
渔阳郡的公孙瓒部将王门,也在动荡中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他投靠了袁绍,率领着万余人马攻打泉州县。
然而,在这场背叛与忠诚的较量中,泉州县令田豫如同中流砥柱,他坚守立场,劝退了王门的攻击。
田豫,这位忠贞不渝的将领,曾为公孙瓒辞别刘备,千里迢迢回到幽州,即便在危急关头,也坚决拒绝投降袁绍,展现出了难得的忠诚与勇气。
然而,公孙瓒对田豫的忠诚和能力视若无睹,始终不曾赋予他重任,仅让他担任泉州县令。
这份忽视,如同对忠诚的亵渎,使得一位本可力挽狂澜的将才,最终只能在历史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公孙瓒错误的战略,不仅葬送了无数将士的生命,更让一位忠臣的才华白白浪费。
面对袁军的步步紧逼,他不得不吞下苦果,放弃了他曾坚守的蓟县和涿县,在无奈与悲凉中,公孙瓒退守至重镇易京,这座坚城成为了他最后的堡垒。
公孙瓒亲自规划,将城内的空地、荒地开辟成一片片整齐的田垄,引导士兵们放下手中的兵器,拿起锄头和犁铧,开始了农耕的生活。
屯田虽能暂缓燃眉之急,却难以弥补他失去的民心和军心。易京城内的田野里,虽然绿意盎然,但战争的阴云依旧密布。
公孙瓒建造易京,主要是因为当时有首童谣唱道:“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燕”指幽州,“赵”指冀州,公孙瓒经考察后认定,童谣指的这块世外桃源就在易县,便仿效董卓的郿坞,在当地建造了要塞。
易京的位置,恰似一枚锋利的楔子,楔入了公孙瓒与袁绍势力范围的交界线,成为了两强相争的最前线。它如同一把锁钥,紧紧控制着幽、冀、青三州之间的交通要道,无论是商旅往来,还是兵马调动,都必须经过这片战略要冲。
这一举动,并非一时冲动,更非迷信之举,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部署。
易京,这座由公孙瓒精心设计的要塞,其防御体系之坚固,结构之新颖,在中国古代城市与要塞中独树一帜。它的建造初衷,就是为了吸引袁绍军主力前来围攻,因此每一处设计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智慧。
与传统的中国城墙不同,易京没有连贯的城墙,它的设计理念与长城的宏伟防御背道而驰。
易京工地周围,巧妙地挖掘了十道层层环绕的堑沟,这些堑沟如同天然的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敌军的大型攻城机械靠近,使得易京的防御固若金汤。
在堑沟之间,公孙瓒又建造了几十座独立的堡垒,称之为“京”。这些堡垒高达5至6丈(约合11至14米),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防御网络。公孙瓒自己居住在第10道堑沟环绕的中央堡垒之中,这座堡垒更是高达10丈(约合23米),以铁铸门,坚固无比,有效地抵御了敌人的火攻。
而在每一座“京”中,公孙瓒又命人建造了上千座高楼,军民皆居于楼上,俯视着平地,仿佛高居云端之上。这些高楼不仅是居住之所,也是了望和防御的哨所,使得易京的守军能够居高临下,对敌军的动向一览无余。
易京的防御体系,不仅体现了公孙瓒对军事防御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战略布局的超前思维。
在长城上,守军只能沿着城墙上方的一条线集结,战术变化有限。而在易京,守军则分布在各个独立的堡垒之中,每个堡垒都有多个楼层,守军可以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防守和攻击。这样的设计,使得突入堡垒间的敌军将遭受来自各个方向、不同楼层的交叉立体火力打击。
由于每个堡垒之间都有堑沟相隔,攻城的军队只能在狭窄的区域内部活动,无法发挥兵力的优势。而易京的守军则可以轻松地形成局部的火力优势,有效地抵御敌军的进攻。袁绍的军队虽然在野战中所向披靡,但在易京这座新式要塞面前,却显得束手无策。
他们费尽力气填平了一道堑沟,却只能有几百人突入到堡垒下的狭窄地带。而这些突入的士兵,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周围的箭楼如同猛兽般对他们发起围攻。在多角度的箭雨覆盖下,攻城士兵往往难以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
公孙瓒的雄心并未因困守孤城而熄灭。
若在此坐以待毙,不仅自己的壮志将化为泡影,更将失去对局势的掌控。于是,公孙瓒在易京的坚固堡垒中,书写了一封密信。
信中,公孙瓒言辞恳切,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提醒袁术,一旦易京陷落,自己兵败身死,将再无人能够帮助袁术牵制袁绍的势力。他强调,袁绍的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制,必将对袁术构成巨大威胁。
公孙瓒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联盟的迫切需求。他呼吁袁术,应当抛开前嫌,从徐州北上支援易京,共同对抗强大的袁绍。他保证,只要袁术伸出援手,他将在北方为袁术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发展空间,共同维护彼此的利益。
这封密信,如同夜空中的一束星光,带着公孙瓒最后的希望,穿越战火纷飞的战场,送往远方的袁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