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人心惶惶
门外可不是一个人,是一窝人。
张翠花干啥都是第一名,抢在最前头,边上是一个面生的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手里端着一个盆,上面盖着喜庆的鸳鸯包袱皮。
“大春,这是俺哥家的小侄女,张兰兰。”
张翠花声音里带着一股高兴劲,这李大春可是香饽饽啊。
“兰兰,这是你大春哥,老厉害了,可能干了。”
小姑娘上身穿着红棉袄,下身是蓝裤子,绑辫子的头绳也是红色的,一看就是特意打扮过的,脸上好像还抹了红胭脂。
张兰兰看着扭捏,脸都红了,嗓门却不低,清脆的喊了一声,“大春哥!”
李大春……还是不习惯啊,他都说了暂时不找,还是这样。
跟出来看热闹的梅子,撇嘴,真是受欢迎啊,和当年三哥有的一拼。
她对李大春也是有好感的,比大学男同学有好感。
大学男同学多数都弱不禁风的,带着一股子书生气,她就不大喜欢。
找男人还是得像李大春这样的,有力气能干活,让他干啥也不废话就给你干。
李大春要是还当兵,梅子还有点想法,异地两地分居都不是啥事。
两人能成,可以调过去啊,这样也名正言顺的。
可他不当兵了,那就不成了,没前途。
跟着嫂子干活,眼前看来是不错,可以后就不一定了。
李大春见梅子出来了,扔下一句还有事跑了……
“大娘,你们这是干啥啊,家里啥都有。你们自己留着吃吧。”
张翠花、成成奶奶她们都在,全村都跟说好了似的,放假的第一个上午都在炸年货。
村里从村头到村尾,都弥漫着诱人的香味。
“梅子啊,家里还有老多呢,尝尝大娘的手艺啊,别这么外道。”
“是啊,梅子,俺们也没有别的意思。”
太热情了,梅子只好收下了,拿了个大盆,往里头一倒。
种类丰富,啥都有,炸鱼炸肉炸藕盒炸丸子,炸麻花炸面饼炸油条……
从各家备的年货上就能看出啦,日子是真好过了。
梅子端着一大盆炸货往里走,还没进屋就调侃上了。
“老张叔,咱沾了大春的光,看看这一大盆吃的。”
李大春快走了几步,把大盆接到自己手里,“说啥呢,人家是给我送的嘛,是看嫂子的面子。”
梅子鼻子里哼了一声,甩了甩手,还挺沉的。不过她炒酱炒的练出来了,俩胳膊贼有劲。
老张叔已经吃上了,忙活了一上午,肚子早抗议了。
“捡一盘,咱尝尝。”
梅子捡了冒尖的一大盆子,“叔,那咱下午少炸点?”
老张叔没说话,示意让大春说。
李大春腮帮子鼓鼓的,“多炸。”
好吧,梅子回过味来了,人家送来了,礼尚往来,他们得送回去啊。
饭桌上,梅子实在太好奇了,追着李大春问对象的事。
“大春,大娘们想给你说对象,你到底咋个意思啊?”
“我跟嫂子说了,不着急。”
“村里这些姑娘,你就没有看上眼的?”
“我咋能盯着人家大姑娘看!”
不光大姑娘,大娘嫂子们他也不看。
梅子也是好心提醒,她自己是个特别有规划的人,这人一点对未来的计划都没有。
好心提醒,“你年纪也到了,找个媳妇成家好好过日子,趁着你现在这活好,这么多姑娘上杆子的排着队想嫁给你,你好好挑挑。”
李大春也知道好赖,人家是好心,“知道了。”
看了眼吃的正香的老张叔,“也有给叔说对象的,你帮着给看看。”
老张叔和梅子被这一句话惊到了,两人都喷了,李大春利索的躲开了。
老张叔确实很受欢迎,一个老头子,月月有工资,还没啥花销,就抽点烟叶子,那才几个钱呀。
梅子真不知道这事啊,眼睛跟铜铃似的盯着老张叔看,“叔,真的啊!”
“别听他瞎说,我都多大岁数了,半边身子都入土了,活一天算一天。”
找老伴这事,老张叔就从没这个意思。不然,他要想找也能找到。
●
家属院里,朱竹坐在自家的热炕头上,吃着香喷喷的排骨炖酸菜,孩子们跟着大部队进山野营拉练了。
杨云和谢芳上午出去跑了一下午,挨家挨户送工资。
“竹子,岳主任过来说啥了?”
下午竹子忙着算账呢,岳万福过来了。
“客套话呗,感谢今年提供的工作机会,鼓励明年继续努力。”
“还有说给孩子们的校服也安排好了。”
竹子从家属院这边的利润里抽了钱出来给学校发的福利,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买了一批书放在图书馆。
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做的校服鞋袜,每个季节三套,冬天是仿着部队的军大衣做的。
另外孩子们出操的训练服和鞋子,也有她来提供。
家属院的女人们往年的冬天都闲着猫冬,从去年开始冬天有活干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省城朱竹要求比较高,业务铺出去了,人家订了货,你得拿出来呀。
这边就不同了,比较佛性,基本上五天往省城拉一次货,补充库存,给省城缓解压力。
饭后,朱竹才有空给杨云和谢芳说一下省城的事情。
……
杨云和谢芳眨巴着眼睛听着,眼睛里满是崇拜。
朱竹也不管这俩人听懂多少,记下多少,反正她得说。
杨云很不好意思,“你说你浪费口水干啥,我也记不住,你都安排好就得了。”
“就是,你也不嫌麻烦。”
“麻烦啥,记不住我就多说几遍。”
“别,说啥呀。都排好班了,他们知道干啥。”
“我和嫂子,两个星期跑一趟,你放心吧。”
刘天寿他们都是老人了,从下半年朱竹就有意识的训练了,星期几该谁负责干什么活,轮着不固定岗。
最重要的记账也是轮着来,先看看吧,有问题中间可以及时调整。
·
八二年的上半年,朱竹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这工作她干着挺顺手,孩子们也听话,小学的课程也简单,有大把的闲暇时间。
省城的厂房顺利完工,也投入运营。
一开春加盖地膜种植的辣椒,最早的一批辣椒在四月就成熟了。
刚好干辣椒用完,正好接上。
事情也确实如乡领导所料,铺天盖地的辣椒产量比朱竹预料的要多。
因为干辣椒和新鲜辣椒的制作手艺不一样,烧辣椒这一步需要时间熟练,一个冬天没干这个手都生了。
最初几天省城接到朱竹的命令是严格控制收辣椒的数量和质量,先给工人们足够的时间找感觉,干了三五天就差不多了。
可就这三五天,弄的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