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访谈

37 访谈

四十年后,《雪红雪白》摄制组跟随一群参加过此次战役的志愿军老兵,再一次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昔日被双方炮火**得寸草不生的上甘岭,如今已经是满山的葱郁。

“班长!俺们回来看你们了!”山脚下,一名老兵情不自禁地大声喊道。

“俺们回来看你们了!”所有的老兵跟着一起喊道。久违的英雄泪瞬间涌出了这些老人的眼眶。许多陪同的工作人员也是同样的热泪盈眶。

在朝方人员的陪同下,众人上了山。尽管几十年未来过,但老人们还是轻车熟路地找到了旧时的坑道所在地。

“这里原先是我们连的坑道,在第三天的轰炸中塌了。我记得当时连长他们为了让俺们先撤出去,就在后面断后,没想到……。后来战役结束后,我们过来想挖开这里,结果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一名老兵指着山上的一块巨石说道。

“这是我们连的坑道。记得那天一个营的李伪军摸到这里。为了把我们逼出来,他们就往里面扔烟雾弹,那个烟是有毒的呀。当时三排长他用一块湿手巾往嘴上这么一围,端着榴弹发射器就冲过去了。就那么几下子,就炸死了好几个李伪军。他们剩下的那些人就不敢上来了。”

“……当时的场景,你是在现在的任何一部电影里都看不到的,那才叫真正的血肉横飞。一场轰炸过后,战场上连个囫囵尸首都找不到,有的人干脆就炸成了碎肉。”

秦基伟将军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时回忆道:“都说美军的实力强,其实那个时候的韩军的战斗力也要比我们志愿军刚入朝的时候要强得多了。毕竟打了这么多的仗,旁边又有个美国师傅教它,再笨也能摸索出点什么来。就拿上甘岭战役之前的白马山战役来说吧,那里占主攻的就是韩军。他可是让我们的38军吃了不少的苦头啊!”

记者:“上甘岭战役的过程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

秦将军叹道:“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但是美军在那里的弹药投入量却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那真是叫‘弹如雨下’啊!不是小雨,而是暴雨,连续一个月的暴雨。后来有位海外记者问我:‘你们在上甘岭那么小的地方牺牲了那么多的人,又消耗了那么多的弹药,到底值不值得?’我就反问他:‘为了那么小的地方,联军消耗的弹药比我们要多得多,联军死的人也有一万多,你说他们到底又是为了什么?他们又值不值得?至少在上甘岭之后,美国人就不敢发动一场营以上规模的进攻。’”

记者:“听说我军能准确判断出联军的进攻方向,还多亏了几封联军的告密信。是这样吗?”

秦将军哈哈一笑,开着玩笑说道:“小娃娃,这可是个秘密,你休想套我的话。回去告诉你们领导,这段掐了别播啊。”随即又正色道:“不过,当时我们在前线搞的对敌宣传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记者:“您刚才说战役之后美国人就没有发动一场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所以我们看到进入1953年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就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是这样吗?”

秦将军点点头:“你也说了是相对和平,不是真的和平。大仗是不打了,小仗却是不断。不管是艾森豪威尔还是李承晚,在上甘岭上吃过一次亏之后还是不死心啊!”

记者:“于是著名的‘冷枪冷炮战’就开始了。听说后方还专门为狙击英雄们制作了狙击步枪,是这样吗?”

秦将军笑道:“是!在这方面,后方兵工厂的同志们功不可没啊!不过那种狙击步枪在现在看来是很不成熟的。就说瞄准镜吧,当时国内的条件大家都清楚,根本没有多少家像样的光学镜片生产厂。后方的同志们可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才做成了十几副,根本就不够分啊。没办法,只能把瞄准镜颁发给狙击成绩最好的战士。”

记者:“听说当时苏联方面也想要这种狙击步枪的技术,是吗?”

秦将军点点头,“是的。虽说当时的中苏关系很好,但志司方面的警觉性还是很高的。怎么才能既不伤和气又能尽可能地保住我方的技术秘密,那可是费了不少脑筋的。我记得当时是洪副司令亲自接待的苏联方面的专家。他对专家说:‘要说狙击战,还是你们苏联方面在行。我记得在卫国战争时期,你们就涌现出了不少的狙击英雄,最著名的就要数瓦西里·扎采耶夫同志。对了,听说好像还有好多女狙击手吧?你们的工厂水平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要比我们强得多啊!’总之,就是连拉带拍,先把苏联人的虚荣心拍上去,然后再拿出几件不合格的样品出来。让苏联人先断了这个念头。”

记者:“苏联人上当了?”

秦将军苦笑道:“虽说最后确实是上当了,可是别看我说得容易,真要是做起来……嘿嘿,苏联人又不是傻子,哪儿那么容易啊!”

记者:“听说为此,很多同志还很有意见。”

秦将军又点了点头,“有意见是难免的。当时我们两国正是友好时期,很多同志就说,这样藏着掖着的,根本就不是对待‘老大哥’的样子。为此,志司还特意请示了中央。主席和总理明确表示:‘就算自己的东西比不上人家,也不能轻易示人!’”

记者:“看来当时的中央领导很懂得对外合作的利害关系。”

秦将军道:“是这样!欧美,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还是别的什么,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狙击战经验和相应的工业制造技艺。而我们呢?虽说过去的战争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的神枪手,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条件,还是落后国外不少的。我们的技术或许比不上人家,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他们而言就是锦上添花。对于我们呢,一旦失去了这项技术再想找回来可就困难得多。而事实证明我们的措施是对的,很快,苏联人就拿出了他们的狙击步枪和瞄准镜和制造技术。后来我们又从东德引进了光学仪器生产技术,为我们后来的狙击手训练和培训都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记者:“大家都知道,在这段期间,苏联的斯大林就去世了。他的去世对我们的志愿军有什么影响吗?”

秦将军一笑,“要说影响还是有的,不过并不大。当时我们军队高层最先接到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说实话确实很震惊。也许是这么多年下来,生生死死的见得多了,倒也没往心里去。再说了,他一个外国人去世跟我们有多大关系?我们还得继续打仗呀。跟着对面联军方面的广播也报道了这件事,说什么斯大林死了、苏联的援助就没有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结果被我们一顿炮给轰了回去。”

记者:“斯大林去世的日子也是我们志愿军方面准备春季反登陆作战的时候。美国人是不是想趁机扰乱军心呢?”

秦将军道:“扰乱军心是肯定的。当时艾森豪威尔正好当选新一任总统,为了实现他竞选时的口号就来到朝鲜了。他就说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还要打一场决定性的大仗。然后他们美军的高层就决定在朝鲜东西两岸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配合正面战场阻击我们。跟着他们就开始在他们的后方频繁地组织登陆演习,后来这个事情就被我们知道了。当时毛主席就表示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

记者:“我们的兵力有多少?”

秦将军道:“那个时候我们后方的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铁路什么的也都基本畅通了,当时在朝的志愿军部队已经增加到二十个军。海军也派出了一个鱼雷快艇大队,另外还有空军、坦克兵。具体的你们可以去查资料,我就不啰嗦了。总之,在我们这一番精心准备下,美国人还是被我们吓住了,放弃了这次的计划。”

记者:“现在有些人说,正是因为斯大林的去世减少了对志愿军的援助,才让志愿军不得不停止对联合国军的作战。”

秦将军拍案怒道:“这绝对是造谣、污蔑!我看不光是我不认同,你问问那些还健在的老志愿军们,有谁认同这种说法?!说这种话的人简直就是现代的汉奸、洋奴!斯大林是三月死的,我们在五月份还发起了夏季反击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七月中旬的‘金城战役’,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役中。更何况斯大林活着的时候对我们并不是很大方,公平点说,他还不如后来的赫鲁晓夫慷慨。真要按那些汉奸说的,在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战线定在鸭绿江南岸附近。那里离‘米格走廊’近嘛,补给什么的也方便,还用得着跑到三八线附近去,让战士们受那些罪!”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冉冉升起的红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冉冉升起的红星
上一章下一章

37 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