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归途
吴郎中摇摇头道:“这不行,我被你们救了性命,这大恩大德一时无法报答,以后还要仰赖你们替我报仇雪恨,洗刷耻辱,怎么能忍心让你们出力还出钱?这钱请务必收下,你们不收下,我是不愿意和你们一起走的。”
听了他这话,说得如此决绝,陈正南便看了一眼杜秀莹,说道:“秀莹姐,那你就收一点吧。”
杜秀莹就收了一半,另一半仍让吴郎中收起来了。
陈正南又说道:“秀莹姐,你下午出去给吴大叔置办两身衣服鞋帽,以便他路上更换,再随便买些干粮,买两个水囊,以便路上不时之需用到。我马上去雇一辆马车,你们两人坐了,我们去凤阳临淮关,从那里上船沿淮河西上。”
杜秀莹道:“好的,我知道了,我马上就去办。”
下午,陈正南出去雇好了马车,约定了次日出行的时间,回到客栈收拾行李,又看了杜秀莹在金陵城给家中众人购置的礼物,甚是满意。
到了吃晚饭时,吴郎中已经大大恢复了,精神大好,言语中也有了力气,陈正南不由得大喜。
第二日一大早,三个人吃了早饭,约好的马车夫便准时驾车来到客栈。
杜秀莹结清了房钱,三个人搬了行李下楼放在车上,杜秀莹和吴郎中坐了车,陈正南骑马,一行人往北直奔凤阳临淮关。
一路之上,杜秀莹服侍陈正南和吴郎中甚是殷勤。她常走江湖的,更不怕人,住宿、吃饭、采买东西熟门熟路的,旅途上的事全都应付自如。她待陈正南更如姐姐一般关切,又如侍妾一样温柔体贴。
路途之上,杜秀莹坐马车久了,觉得颠簸,坐急了就主动和陈正南换了位,让陈正南坐在马车上。
陈正南坐在马车上稍微一久,也觉得颠簸,越发产生了在金陵时的那个念头,以后一定要琢磨出一辆坐着舒适的马车来。
杜秀莹骑马时一身男子打扮,头上束发包着一块锦帕,身上穿着一件青绿长袍,腰间束着玉带,看上去英俊干练,如玉树临风,骑马跟在旁边,英姿飒爽,惹得陈正南每每总不由暗中一窥,甚觉养眼。
坐在颠簸的车上,也不能看书,陈正南免不了和吴郎中交谈一番,打发车上无聊的时光。
吴郎中心中窝着一口气,眼见报仇有望,有了奔头,人也精神了许多,一番叙谈之后,渐渐也就打开了心门,和陈正南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他一说出来,陈正南吃了一惊,原来,这吴郎中竟然不是一个普通人。
吴郎中名叫吴承德,字惟贞,金陵人,曾祖吴福做过户部侍郎,出身于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
少年时,其父为之延请侨寓金陵的名儒吴展生先生为师,学吴举业制艺,遍览经史着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
吴承德也“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吴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然吴承德二十一岁时,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
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
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遭此劫难,吴承德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在哀痛之余,他发愤立志:生不为良相济世,亦当为良医济人,于是拜师学医,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苦读历代中医典籍。
吴承德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勤奋攻研,浸淫有成,开始在金陵城悬壶济世。
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寻同道求索,医术精进,十年间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金陵城名医白桐并称“南白北吴”。
吴承德从医伊始,是从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然后是《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岐伯的《内经》,扁鹊《难经》等中医根本典籍。
他奉仲景等四人为“医门四圣”,认为“四圣”之外,历代名医持论多有偏失,以至误诊死人,其根本原因是“四圣”之书错简零乱,
兼之历代传注谬误所致。因此发愿致毕生精力,对“四圣”之书,从源到流,重加考订,还其本来面目,以凭后世遵循。
靖德十一年二月,吴承德游历、行医北京,适遇靖德帝病重,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无策。
当时,宫中有一太监为金陵邺南村人,平日家乡人曾向其说过吴承德医术高超,便向朝廷推荐。
诏至,吴承德辞曰:“敝乃草民,不懂君臣大礼,恐万岁见责,有欺君之罪。”
靖德帝传谕:“免恕一切,至宫廷时对朕面只行叩首之礼。”
并令侍官带奉银及绫郭缎匹为礼,再诏吴承德进宫。吴承德辞曰:“无功不受禄,敝乃布衣之士,岂敢接受。”
帝怒,再赐以五品官服,按品赐银,再次传进。吴承德见实难推诿,遂入宫。
靖德欲试吴承德医术高低,故虚设一帐,令一体弱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吴承德诊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诊毕退出,侍官请处方,吴承德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
侍官回奏,靖德闻言心悦诚服,乃知其为良医,即令御诊。诊后帝问:“朕得何病,应用何方治疗?”
吴承德道:“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进两帖去药毒,继服一帖治所病。”
帝允诺,按方服药,病豁然而愈。
靖德帝大喜,赐以重金,吴承德皆坚辞不受,说:“吾非为官为钱,愿为社稷治病救人”。
皇帝便命他入太医院为御医,并赐其楸木棋盘、玉石棋子一副,常与对弈,遂号玉楸子。
靖德十六年二月,靖德帝“南巡”,吴承德奉诏侍从,随驾武林(杭州),沿途为人治病屡验,着方调药皆神效。皇帝感其学识,亲书御匾“杏林春满”,悬于太医院门首。
吴承德于太医院任职期间医术日益精湛,治愈多起王公贵族的疑难杂症,之后他更想着书立说,然生在京城之中,皇亲国戚甚多,
除他们常延请吴承德登门看病以外,各自有三亲六友,也经常呼请吴承德上门治病,使其每日里疲于奔命,到处抵挡,应接不暇。
除此之外,他还有要应付这些熟悉起来的达官贵人家中的各种虚礼俗套杂事,人情往来,累之至极,又不耐烦,却无计可施,
最后,还是他老妻为他出主意,让他断臂逃生。
此后,他故意给人看小病时不用心,使得主人家不满意,之后便有许多太医院同行在外面贬低他,指责他江郎才尽,智尽能索,看病常常误人。
他也不吴释,其后不久就借口身体不好,从太医院辞了差使,回到金陵,在龙潭继续行医,很快就在地方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不久,他又救活了一个因胎死腹中而气息奄奄的产妇,更是名声大振,在金陵城赫赫有名。
然而,命运无常,转眼间他居然遇到眼下这桩破事,到如今家破人亡。
知道了吴郎中的不平经历,陈正南只觉得,人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变数,根本无法预知人生的走向,甚至下一霎时将会如何,
都可能完全超出自己的认识和预测,有时候是惊喜,更多的时候是惊恐。
然而他妈的人生就是这样,陈正南不由得又想起自己,不久前自己被困在紫金山下的地道里的事。人生中很多事情往往不会顺着自己的预想发展,
有着太多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更有着许多的不知所措在前面等着你。
看着面前精神有些颓废的吴郎中,陈正南不由得思忖道:在命运面前,与其下力气抗拒和揣测,还不如时刻保持勇气和决心,
以永不放弃的恒心面对命运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人走到了定远县三河集,虽说离黄昏太早,还可以赶一段路,然而这里正是住宿的地方,便就听了车夫的意见,在镇上找了一家看上去宽敞干净的客栈住了下来。
吃罢了饭,陈正南回到房间里,洗了脸,看了一会书,觉得外面天光杂亮,坐了半天的车,只觉得身上酸懒,便扔下了书走出客栈在街上闲逛。
这三和集是一个过路集镇,和正阳城西边的叶家集差不多,只有东西南北交叉的两条十字大街。
逛到集南头,陈正南并没有瞧到什么稀奇的东西可以买回家,送给家人做礼物。
之后,他见一处店铺前围了一群人,吵吵嚷嚷的,便信步走了过去。
到了近前才发现,那是一家蛮大的铁匠铺,吵架的两个人,一方是两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长身材健壮结实,生的魁梧高大,和他们争吵叫骂的却是一个黑大个男子和他臃肿肥胖的老婆。
那女人屁股如圆球一般,掐着腰跳起来骂两个年轻人,指责他们愚蠢、笨拙、懒惰,好吃懒做,干活时投机取巧,还耍赖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