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喜忧参半
郑家也不敢过于追杀,唯恐西洋舰队反戈一击,也在半个时辰后返了回来,一起打扫战场。
两处舰队合兵一处后,又花了两个多时辰善后,救援己方战舰和落水将士,继续击沉或俘虏敌舰。
至于落水的敌人,那就自求多福吧,大明或郑家舰队没有立即轰杀他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当然了,如果落水的西洋贱夷们,侥幸弄到了救生船、船板等物,郑家的战舰必然会帮忙击沉击碎。
一直忙碌到酉时末,夕阳已然西沉夜幕笼罩海面,两支舰队方才缓缓返航,驶入了郑家位于厦门的港口。
安排好各处炮台夜间警戒,以及双方舰队的夜间值守后,众将才聚集到郑家的议事厅中。
甘辉、张飞等人,与郑成功及万礼、万义等将领寒暄后,厅内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郑成功脸色极其难看,持续大半日的海上鏖战,郑家舰队损失惨重,三桅炮舰被击沉九艘,重伤三艘,剩余七艘也伤痕累累。
其余的大小战舰,也被击沉了将近三成,剩余战舰也同样受到不同损伤,须善加维修后方能继续作战。
唯一令郑成功感到万幸的是,己方最终取得了大海战的胜利,因而大部分的落水将士都救了回来,这些人可比战舰更为宝贵。
虽然如此,郑家海军将士们,粗粗的统计之后,也有近三千人战死或失踪,包括冒死救了林阿凤等人。
甘辉脸色也很难看,大明南海战舰在种种有利条件下,损失也是出乎预料的巨大:
九艘三级战列舰,竟然被西洋舰队击沉了四艘之多,两艘重伤几乎丧失了航行能力了,还有三艘轻伤。
两百余艘马船、纵火船等,也战损了高达八十余艘,余者同样遭受了大小不等损伤,急需维修。
只有三艘巨型二级战列舰,虽和西洋人正面对轰了几轮,但基本没有结构性损伤,都是表面伤,仍有战力。
海军将士们的牺牲,才是最令甘辉心若刀绞的,一千五百余将士,战死在了无垠大海上。
这一站,也是大明海军的最大软肋暴漏无疑,战舰性能和火炮性能相同甚至更好,但将士们的实战经验差之甚远。
否则,以甘辉的估计,至少能够多取得三成的战火,多降低三成的战舰、人员损失。
军人不能假想,甘辉已经决定向皇太子上奏,大明的各支舰队必须到大海上实训实战,才能真正具备高超战力。
郑成功沉默良久,强笑两声后开口说道:“诸位,此战终究是我大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万不可如此垂头丧气。”
“只要海军将士们都还在,战舰迟早能再度建造出来,血仇终将彻底抱回来,西洋贱夷必将被彻底灭杀。”
郑成功咬牙切齿的说着,对偷袭郑家的和兰国(荷兰)、佛郎机国(葡萄牙)、大吕宋国(西班牙)和英吉利国,恨之入骨。
郑家众将也是个个面目狰狞,同样咬牙切齿的发着狠,发誓将来要把西洋贱夷斩尽杀绝,报今日血仇。
一时之间,厅中一片同仇敌忾之气,倒是冲淡了战舰损失和将士们牺牲的低沉氛围。
郑成功略微振奋了众将士气后,便给看了甘辉一眼,让他把大战得胜的战果宣示一番。
甘辉趁机起身,向着郑成功和众将大声说道:“闽王殿下、各位将军,此战我军大捷,战果辉煌!”
“西洋贱夷的六十四艘武装商船,在敌人逃窜后被我军包围,击沉了四十八艘,俘虏十六艘。”
“对方三十四艘四级战列舰,被我军击沉十八艘,逃走十六艘;二十四艘三级战列舰,被我军击沉九艘,俘虏两艘,逃走十三艘。”
“西洋贱夷的四艘最庞大的二级战列舰,被我军击沉两艘,俘虏两艘,无一逃窜。”
“诸位,此战之后,西洋贱夷实力约莫仅存四成,强弱之势已然逆转,他们死定了。”
众将更加振奋,几个月来的憋屈,总算收回了一些利息,俘虏来的战舰,也能极大弥补损失。
想到此点,郑家众将士的眼神炽热了起来,虎视眈眈的盯着甘辉,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最紧张的时刻,厅外却传来一阵阵喧哗,隐约听到阿凤、阿凤的叫声,亦有大笑声传来。
郑成功心神一动,也顾不得俘虏斩舰的分配了,三步并作两步蹿了出去,果然见到林阿凤,活生生的站在了面前。
他惊喜交加,难得的失态狠狠给对方来了个熊抱,在林阿凤后背上捶了几拳,眼中隐有泪光。
原来林阿凤领着一伙人,在堆积在前舱的炸药爆炸前,早就蹿进了大海,仗着水性好游出了一段距离,侥幸没死。
其后天幸大明血战得胜,他们被甘辉麾下斩舰救了起来,一番救治和折腾后,这才赶来给闽王报喜。
众将见以为已死的战友,又活蹦乱跳出现在眼前,尽皆大喜过望,纷纷拥上来嘘寒问暖,拥抱捶击,弄得林阿凤龇牙咧嘴。
众人发泄了一番情绪后,氛围倒是好了不少,良久后才一起返回议事厅,继续方才的话题。
虽然一件喜事打了个岔,但众将众将如狼似虎的眼神,却没有丝毫的变化,继续瞪着牛眼热切的盯着甘辉。
甘辉对着众人龇牙一笑,继续说道:“我领大军出发之前,太子殿下早有交代,大明南部海疆安宁,全要仰仗闽王殿下的威名。”
“如若局势不利,拼尽我所领舰队,也要尽量保住闽王麾下舰队实力,万不可折了大明南海顶梁柱。”
“如果大战得胜,但有俘获必须尽数归于闽王,以助殿下早日恢复全盛实力,一鼓扫尽南海的魑魅魍魉。”
“万幸天佑大明,我军大战得胜!此战俘获甚为丰富,无论战舰还是俘虏,尽皆由闽王处置。”
甘辉说的斩钉截铁,令郑成功感动非常,愈发觉得有个贤明君主支持,真是令人安心,亦令他雄心高涨。
郑家的诸位将领,万分感动的同时,又一起将热切目光转向了郑成功,等待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