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拍卖会风波
萧贺点点头,表示同意:“陛下果然高瞻远瞩,不过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可能的盗窃与伪造。”
“如此精美的物件,难免会吸引一些不法之徒。”
秦羽淡淡回应:“正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制定完整的保护策略和打击措施。”
他站起身来,转身看向窗外的京城。
这个计划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更是他展示自己统治智慧的绝佳机会。
这时,徐健走进来汇报道:“陛下,刘将军已调配三千精兵,随时待命,以防不测。”
秦羽满意地点了点头,徐健总是能及时而恰当地执行每一个命令,是他所倚重的得力干将之一。
与此同时,李怀安在旁认真记录着所有的计划细节。
他虽然平时寡言,但每每在关键时刻都会出谋划策,帮助秦羽更好地掌控大局:“陛下,我建议在咸阳城内选择几处显眼的地点,进行小规模的展示,不仅能带动城内的气氛,还能确立我们在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领先地位。”
秦羽听后深以为然地说:“怀安言之有理。我们先在咸阳试行,若效果理想,再逐步推广到全国。”
就在这时,秦煦和秦漪也跑进来,对这件琉璃器充满好奇。
秦煦年纪虽小,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好奇地问:“父皇,这么漂亮的东西,真的能卖给别人吗?”
秦羽慈爱地摸了摸秦煦的头:“煦儿,这不仅仅是件漂亮的装饰品,它的存在还可以为我们的国库创造巨大的财富,让百姓生活得更好。”
秦漪则捧着自己小小的碎琉璃片,天真地问:“那我这个也能卖钱吗?”
屋内众人闻言皆莞尔。
秦羽看着女儿的笑颜,柔声答道:“这可是稀世珍宝,得好好珍藏。”
“不过漪儿若喜欢,父皇可以为你打造更多更精美的琉璃玩物。”
在咸阳城的一个清晨,秦羽一如往常地在书房中忙碌。
他的目光凝聚在一卷地图上,正思索着如何在各地区中推进发展计划。
书房内一片安静,偶尔传来窗外树梢上鸟儿的啁啾声。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陛下,萧贺求见。”
秦羽抬起头,看到徐健走进来。
他点了点头,示意徐健带萧贺进来。
萧贺进屋后,神色显得有些凝重,行了个礼后直言道:“陛下,最近王生和另外两位重臣找到了我,希望能通过我来安排获取拍卖会的入场机会。”
“然而现在市面上的门票价格已被推至高位,实在是难以处理。”
秦羽听完,沉吟片刻,“这个局面……不知他们为何如此急切,难道有重要之事需要在拍卖会上完成?”
萧贺摇了摇头,不安地说道:“另外,三位重臣也提醒我,陛下您的计划可能有些过于急切。”
“他们希望我能适时进言,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秦羽心中一动,知道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有这么多的意见,重臣们的疑虑也许代表了衙门内部更深层的问题。
他示意萧贺继续说下去。
“我去找了陶盛商议,希望能有破解之法。”
萧贺接着说道,“陶盛认为,可以尝试利用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源,再与地方上的智者商榷。”
“也许能寻求到一个既能满足重臣需求,又不会扰乱计划的折中方案。”
秦羽点点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萧贺:“陶盛此言有理,我们先缓和局势,稳住内部,再从长计议。”
“至于拍卖会的入场问题,你再多费心去协调。”
“若真有难处,即刻来报。”
随后萧贺退出书房,秦羽独坐在那里。
他知道这不仅涉及到财务和军饷的问题,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治理方略。
不久之后,李怀安走进门来,见秦羽眉头微皱,便体贴地问道:“陛下,是否遇到困难?”
秦羽望着李怀安,轻声说道:“怀安,你可有对策令这些因拍卖会问题而焦虑的人们稍有喘息之机?”
李怀安思忖了一会儿,微微一笑道:“陛下,不妨通过特殊渠道控制门票流动,将多余票转赠予需要的人。”
“同时再举办几场类似的小型活动,分担拍卖会的压力。”
秦羽闻言,目光渐渐舒展开来,欣慰地赞许道:“怀安,果然通工商之道。”
“此事可行,你立即布置下去。”
李怀安离开后,秦羽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夜色如墨,星光微弱。
尽管身为君王多年,面对国家大事秦羽始终保持着冷静,但眼下的局势依旧让他难以完全平静。
秦羽轻叹一声,决定亲自前往书房与陶盛商议。
片刻后,他抵达书房,见陶盛正伏案奋笔疾书,便问道:“陶盛,关于我们近期的计划,可有进一步的想法?”
陶盛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陛下,我考虑到地方官员对我们的经济计划存有不安,这也是理解之事。”
“他们关心的是,各地发展进度不一,是否能同步推进。”
“军饷的保障亦是士兵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秦羽点了点头,显然早已考虑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一步步来,不仅要稳住经济,还要安抚民心。”
陶盛微笑,继续说道:“正是如此。”
“我相信陛下心中自有良策,这些天我也在仔细研究局势,希望能为陛下分忧。”
秦羽欣慰地看向陶盛,“有你这般智者辅佐,我必能克服眼前难题。”
与此同时,萧贺正在与地方的数位智者召开会议,他耐心倾听每一位智者的见解。
尽管会议室内气氛严肃,但他始终保持着礼貌和谦逊,这令在座的地方官员倍感尊重。
其中一位年长的智者发言道:“若要调和发展不均的问题,不妨从农业入手。”
“农业是百业之本,也是缓解地方差距的重要途径。”
萧贺认真听取,略微沉吟后,道:“此方见解独到,若能在各地推行新式农具和耕作方式,定能有效提升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