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话说从前 仙佛打架 上

第六章话说从前 仙佛打架 上

老道士的神秘莫测,引起了华和业极大的兴趣。他那伟岸的身形,在少年心里越发高大。当今之世,向来只有惯会欺世盗名的所谓高人,而真正有本事的奇人异士,却只能出现在幻想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现实中想要遇到一个,简直比碰到UFO还难。

老道此时在华和业的眼里,简直就是一座会移动的宝山,而他就是传说中的人才、千里马。只是可惜的是,照目前的情况看,大约快要出现望山跑死马的杯具了。

这样的情形何其熟悉啊!只要看过那么几本YY书的都知道,现在的情况大约就是传说中异人收徒的场面。据资深书友发帖分析,该事件大约分为契机、诚意、机缘三步走,谁看谁知道。

话说传说中的异人大多喜欢在闹市中很隐晦的展露一两手特异之技,以此来诱拐有翘家倾向的不良青少年。只要成功吸引到稍有些眼力阶的人,异人们普遍的做法是立马转身就走,而且会技术性的不让人跟丢。如果该人如愿尾随而来,并不离不弃、意志坚定的话,那么就算完成了前两步的考验,只差一个机缘了。

这些许小事对于博览群书的华和业来说,实在是太小KS了,只见他好整有暇的停住脚步,把激动的蹦到嗓子眼的心脏一把撸了下去,放声高歌:“養炁忘言守,降心爲不爲。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这首百字道诀就刻在吕祖祠内的一块石碑上,古迹斑斑、年代久远,最是远近闻名。据说此诀乃是吕祖亲作,其中含有惊天动地的天地造化,长生之密。华和业自小伴随这块石碑长大,自识字后每日吟诵成习,虽说没有从中领悟什么,但每当他对人吟咏时总感觉特别的自信,特别的飘逸。此时灵机一动,就毫不犹豫的拿来投石问路。

果然那道士闻声止步,抚须做若有所思状。华和业大喜,赶紧小跑两步来到那老道士面前,躬身为礼。老道傲然受了华和业一礼,发问道:“小施主以歌相邀,莫非要和老道坐而论道?”华和业心说装吧,你就装吧,这天寒地冻的谁有心情和你坐而论道,想收徒弟就赶紧传功、灌顶,再把灵丹妙药给我弄个十瓶八瓶,储物戒、法宝一类的来个百八十个,然后各回各家,大家好好过年再说。

可老道士这开场白虽说老土,却张嘴就堵住了自己想拜师学艺的话头,莫非是嫌弃自己没天赋?没道理啊!自小谁见了哥们不夸两句聪明伶俐,上学时也是门门功课及格的呀。可眼下显然不能答两句天气不错什么的,犹豫半天只好摇了摇头,心说献丑不如藏拙,我给你扮老实好了。

老道见他摇头不答,只好又问:“既然不为论道,为何以歌相邀?莫非有何为难的事情,需要老道帮忙?”华和业闻言更是泄气,难道这老家伙真的看不上我?宁愿给我点小便宜也不愿收我为徒?话说哥们不是想要金子,而是想要点石成金的手指好不好?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你见过像我这样的良材美质吗?

华和业很生气,心说多少给点提示行不?不然单刀直入也行,有什么敞开了谈嘛,还真没见过像你这样想收徒弟还藏着掖着,净扯闲篇。哥们有什么事情自己还不是分分钟搞定,这扯呀扯下去,天黑了也办不成事儿。于是他也不摇头了,索性开门见山的回道:“小子所来之为问仙,敢问仙师尊帏?仙师贵庚?仙师来自何处?去向何方?”

老道哈哈一笑,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老道号顿空氏,年纪早已记不清了,自来处来,向去处去。”

华和业见他对仙师一称并不推脱,当下又问:“敢问仙师,为何自明朝以后,修仙有成之人尽绝,世上再无飞升传说?就连全真龙门派有中兴之祖之称的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也认为**总是要死的,不死的只是真性法身,说“所说延生,不是却病延年,长生不死乃是万动不坏真性,亘古长有之法身”,又说“如来亦有灭度之时,老聃亦有飞升之日”。还说“谁曾不死,那见长生,不死者,岂是凡身,长生者,非关秽质”,“色身纵留千年,止名为妖,不名为道。法身去来常在,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死者我之法身,长生者吾之元气”。

其实这个明朝问题,在网上讨论的人也很多,有说是因为明朝以来天地巨变,元气外泄导致凡人修仙事半功倍的,有说什么封真五百年什么的,反正大家都是猜测,真正的原因肯定不是几个凡夫俗子讨论几句就能得出结果的,闲的蛋疼没事瞎侃而已。

至于后面的龙门派王常月之论,缘起于大名鼎鼎的百度搜索,因为华和业刚听张晓曼说吕祖祠内的驻观道士老靳,就是出身于龙门派。他没想到一向懒懒散散的一个闲散道士,居然也是有组织的,好奇之下上网抄抄对方的老底以备不时之需,因为还记得其中几句印象比较深的,一时顺嘴秃噜出来,只是因为平时在论坛灌水灌习惯了,倒也不是真想以求其解。

华和业却不知自己误打误撞下直直切中近代五百年道门衰减之关键要害,老道顿空氏顿时心中感慨良多。自唐时佛门横空一部《楞严正脉》出,俗世间的佛道相争就摆到了台面上,真正拉开了大幕。此后双方一直纷争不休,至今约一千二百三十年间,佛门始终占尽上风。

历代以来,仙学中人读《楞严》而灰心变志者,其对于仙佛二门略有所得者,亦仅认仙道为学佛的一种方便之过渡,最后仍当以归佛为究竟,如《性命圭旨》等书,即其代表之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幻想人生不寂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幻想人生不寂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话说从前 仙佛打架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