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奉旨入京
二月中旬,朱棣的旨意终于到达北京,朱高炽召道衍、王珏到是字符一同接旨,待圣旨宣读完毕,一应人等散去,王珏满脸笑意的向朱高炽拜道:
“陛下这次召世子入京,恐怕是太子之位已经有了归属,属下再次就先恭贺世子了。”
朱高炽则一脸严肃,”皇储一事全由父皇决断,父皇旨意未下,一切都尚未有定论,王珏你还是不要妄言,以免惹来麻烦。”
王珏又四下下扫了一眼,确定没什么人才继续说道:
“世子放心,入京之后,属下一定少说多做,只是在属下看来,陛下乃是雄才大略之主,待大明稳定。百姓休养生息之后,必将开疆拓土、震慑四方,如此一来,就需要一位贤名的太子来帮助陛下稳固江山、提升国力以满足庞大的战争开销。
世子贤德仁爱,靖难期间据守北京等功绩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又是笔下的嫡长子,即使陛下偏爱高阳王,但皇储一事事关大明江山未来,一笔下直英明,绝对不会全屏个人喜爱决策,这太子之位非你莫属。”
朱高炽眼底闪过一抹复杂深色,比起王珏,他这个嫡长子更了解自己的父亲的个性,再加上父亲因为德威不正,更想要做出一番文治武功来向先祖和天下百姓证明自己,所以王珏说的多半可能会发生。朱高炽请叹了口气,
“等到了京城,一切自幼分晓,只希望父皇能够再晚几年起战事,大明的百姓可再也经不起连烦的战火摧残了。你先回去准备赴京事宜,旨意一惊下来,咱们不能耽搁分毫,此次棉绳,父皇多半会问及沥青意识,此时关乎重大,你要早作准备。”
王珏立马正色拜道,“世子放心,那属下就先告退了。”
朱高炽接到朱棣的旨意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准备回京事宜。他深知此次回京,不仅关乎自身的太子之位,更与大明沥青产业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
王珏将自己接到入京面圣旨意的额消息通知了二狗夫妇和自己的两个学生,让他们尽快收拾行李,随世子仪驾一同赴京。
刘德水夫妇和陈宇得知消息后,这几日也都一直陪着几人,虽然大家都清楚几人辞去京城将会有更广阔的启程和未来,但一想到要分别,心中还是难免感伤。
辞去京城,王珏也自然明白沥青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随朱高炽出发前,他再三叮嘱董宁要继续抓好西山工坊的各项事务,尤其是在生产安全和工艺研发上不能有半点马虎,特别是沥青的生产,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小出现任何问题。
二月二十,朱高炽一行人离开北京,动身前往京城,北京行部的大小官员借来沉闷为朱高炽送行,刘德水夫妇和陈宇自然也是一路相送,也众人依依惜别。
皇子出行自不是常人可比,此次赴京,除了道衍和王珏一众人,仪仗队伍人员数量庞大,人数在百人以上。包括众多负责保护朱高炽的安全及维持秩序的侍卫,还有各类侍从人员,如太监、宫女等,以满足其日常起居及各种需求,数量也应有数十人之多。当然如此庞大的车马队伍想要抵达南京,也需要一段时日。
在回京的途中,朱高炽除了向道衍请教儒家经典,就是与王珏再次深入探讨沥青产业的发展规划。
朱高炽说道:“王珏,此次面圣,父皇定会着重询问沥青之事,吾等需有万全之策。依你之见,若要大规模开采天然沥青矿或从猛火油中提炼沥青,当先从何处着力?”
王珏沉思片刻,回答道:“殿下,若探寻天然沥青矿,可先遣派熟知地理之人前往云南、四川、陕西等地。这些地方虽多山川险阻,但据属下所知,沥青矿脉往往隐匿于其间。
至于猛火油,可在有猛火油使用传统的地区,如西北等地,探寻油矿和石矿,并招募能工巧匠研究提炼之法。然无论哪种途径,皆需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非一朝一夕之功。”
朱高炽微微点头:“孤明白,只是时间紧迫,孤欲在父皇面前展现出对沥青产业发展的决心与清晰规划,你可有具体的实施步骤?”
王珏思索后说道:“殿下,可先在工部设立一个专门的沥青事务衙门,统筹全国的沥青探寻、开采、炼制与道路铺设事宜。选拔一批有学识、有胆识的官员负责具体事务,并招募民间精通地理、矿物之人加入其中。
再者,可在各地设立沥青情报站,收集有关沥青矿脉与猛火油矿的线索,及时上报京城。同时,属下也拿出沥青提炼之法,与各地学府合作,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沥青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朱高炽听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此策甚好,孤回京后便与父皇商议此事。”
而此时在京城,朱棣在祭天地之后,心中对国家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深知大明经过多年的征战与建设,虽已初现盛世之象,但仍有诸多事务需要谋划布局。太子之位的确立,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他期望通过此次册封,能为大明的皇位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以稳定民心,同时也能激励朱高炽更好地承担起治国重任。
而沥青产业若能兴起,并加以妥善利用,无疑将为大明的军事、交通等方面带来巨大变革,进一步巩固大明的统治。
道衍在接到入宫面圣的旨意后,心中也在揣测朱棣的意图。他深知朱棣对自己的信任与倚重,但也明白在太子之位的抉择上,自己的意见虽有一定影响力,但朱棣定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此次入宫,除了太子之事,自己弟子弄出的那套沥青产业的讨论或许也是重点。
他暗自思索,自己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既能顺应朱棣的心意,又能为大明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能尽快的帮自己跌弟子在朝堂立足。
另一边,高阳王高煦在得知要回京面圣的消息后,心中则是五味杂陈。他本就对太子之位抱有很大野心,然而在探听了多方消息之后,此刻他对拿下太子之位的信心却产生了很大的动摇。本身朝中百官就以支持朱高炽者居多,近年来朱高炽的身体也在王珏的帮助下调理的大有改善,而且在北京期间,处理政务以及推行一些改进农耕。兴修水利、赈济救灾和兴办工坊等利民之事上颇有建树,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这场储君之争中已经渐落下风。
但他并未就此甘心,仍在盘算着如何在面圣之时,展现自己的优势,争取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