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沈潇
在遥远的巴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世界。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山峰峻峭,直插云霄,山间瀑布如银练般飞泻而下,溅起水花无数。森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奇花异草点缀其中,散发出阵阵幽香。
在巴山的山谷之中隐藏一个小村子。村子只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外界。这里的房屋都是由石头和木材建造而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村民们生活简朴,自给自足。每天清晨,鸡鸣声打破寂静,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孩子们在山间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夜晚,星光点点,篝火旁,大家围坐一起,分享着故事和美食。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在一间低矮的石屋前,一名少年双手不断底重复着“拔剑——斩出——入鞘——拔剑——斩出——入鞘”的动作。他身材纤细,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他的脸庞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他的头发凌乱地垂在额前,遮住了他的眼睛,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面布满了补丁,显得十分寒酸。他的鞋子也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露出了脚趾头。
沈潇,同龄人眼中的异类。他和父母在小石村中相依为命。因为父母的身体不好,致使他家生活异常拮据。他成为同龄人眼中的异类和家庭条件没有一毛钱关系。主要是因为其他人的童年都是在打闹、嬉戏中度过。然而沈潇无论刮风下雨,都在石屋前机械地重复着拔剑的动作。并不是沈潇不喜欢和同龄人玩耍,而是因为这是父亲的命令。试想那个孩子不喜欢玩耍,不喜欢玩伴。沈潇虽然心里对于父亲的命令感到不满,但是懂事的他依然不折不扣地执行着父亲的命令。
沈潇每天拔剑五千次,一练就是十年。沈潇看到同龄人已经开始习武的时候,心中别提多么羡慕了。他看着那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们在练武场上挥洒汗水,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向往。他们身姿矫健,动作敏捷,每一次出拳都带着力量和气势,让沈潇为之倾倒。
他不禁想象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拥有强壮的体魄和高超的武艺。他渴望能够掌握一门技艺,成为一个强大的人。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打击着他。由于父亲的原因,他无法参与到习武之中,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拔剑。
尽管如此,沈潇并没有放弃对武术的热爱。他利用空闲时间观察其他武者的技巧,并偷偷模仿练习。虽然进展缓慢,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沈潇虽然嘴上不说,心中对父亲多少是有些埋怨的。每每此时,母亲都会轻轻地抚摸着琴弦,手指如同精灵般跳动起来,美妙的音符如同一股清泉从她的指尖流淌而出,弥漫在整个房间里。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深深的情感,仿佛是母亲对他无尽的爱和关怀。说来奇怪,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时,沈潇的内心都会瞬间变得无比宁静。那优美的旋律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舒适;又似潺潺流水,清澈而婉转。他的思绪也随之飘荡,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忘却了一切烦恼与疲惫。
沈潇十五岁那年,母亲送给了他一只竹箫作为束发之礼。沈潇对于这只竹箫非常喜爱。受到母亲的影响,沈潇此人对于音律的精通程度令人惊叹不已。他对音律的理解和掌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不仅能准确地弹奏出每一个音符,更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乐曲充满生命力。而且,他还擅长作曲,他的曲调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陶醉其中。
在小石村中,除了母亲,沈潇可以说是音律第一人。母亲不仅教给了沈潇音律,而且还教他识字,指导他阅读古籍。虽然这些古籍跟习武无关,但是沈潇也非常愿意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说来也奇怪,沈潇家里的生活虽然拮据,却有着读不完的古籍。沈潇曾经问过母亲,母亲却总是说:“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也许是因为阅读古籍的原因,沈潇的身上却蕴含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沉稳与坚毅。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于小石村的年轻人们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进入深山狩猎!这个小村庄坐落在山脚下,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险峻的山脉。村民们以农耕为生,但也偶尔会结伴进山狩猎,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而这次,轮到了村里的年轻一代去体验这场刺激又危险的冒险。一大早,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村子里就已经热闹起来。一群兴奋不已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带着弓箭、猎刀和干粮,准备踏上未知的征程。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听过长辈讲述过山中的危险与神秘,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期待;而另一些则略显紧张,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首次狩猎之旅。
在狩猎的队伍里,有那么一个人,跟周围的环境简直是格格不入呢!这个人自然就是沈潇。他依旧一身破烂的衣衫,腰间别着一根竹箫,怀中抱着一柄并不算锋利的短剑。大多数人都对沈潇投来鄙夷的目光。唯有一名身材火辣,手中提着一条皮鞭的少女除外。她满不在乎地来到沈潇的身旁,将一个硕大的包裹丢给沈潇说到:“不用担心,有姐罩着你呢。你只要给姐背好包袱就好。”
少女名叫叮当,是沈潇唯一的朋友。由于性格开朗,沈潇喜欢称呼她为“叮叮当当”。沈潇对着叮叮当当报以一笑,然后背着包裹静静地站在叮叮当当的身旁。